第535章
于老師說:“你反應快,就再看看那件青花蓮花盤。這件瓷器可是被當做宣德年間的瓷器拍賣的?!?/br> 沈瑜看向這件所謂的明正統—成化青花蓮花盤。他等原本在鑒定的專家開始書寫意見,從測量尺寸開始觀察。 這件瓷器直徑20cm。盤子造型取蓮花為形,口內蓮瓣的凹面有雙勾垂云紋。盤心環飾兩圈如意云紋,間以弦線相隔,中心書梵文。外壁上層蓮瓣內畫八朵折枝花卉,間以八個梵文相隔。下層蓮瓣尖部畫出葉脈紋,根部留白,顯出蓮瓣綻放之態。 其釉厚潤,青花色澤濃艷,并有鐵銹斑,具備的明中早期青花瓷器特征。圈足,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款。 他把看到的細節,以及自己的判斷一條條記錄下來。 于老師把寫好的意見交給工作人員,然后走過來,看向青花盤。 此時圍著青花盤觀看的兩個人,誰都沒有說話。 半晌之后,于老師看到沈瑜放下筆,才問道:“小沈,你覺得這種造型的盤子,是做什么用的?” 沈瑜笑著說道:“這種盤子的功用當為佛前供器。明代,佛教深入社會政治生活,反映在宮廷用瓷方面則是大量裝飾著藏傳佛教色彩的器皿自永樂朝起被燒造,如僧帽壺、梵文高足杯等,此蓮花形盤即其中之一。蓮花于佛教教義中象征‘出于濁世,無所污染’。不過,我不懂梵文,不知道什么意思?!?/br> 于老師悄悄松了一口氣,心想,總算還有你不知道的事情。他說道:“我也不懂梵文,不過,我見過類似瓷器。所以,查閱過相關資料。 在密宗的理念中,該器所書的梵文為種子字,以草木的種子比喻佛、菩薩形象,寫有梵文經咒和種子字的器皿是具有一種加持力,能得到佛法的保佑,加速修煉佛法的進程。 這種樣式的蓮花盤于萬歷一朝甚為流行,官民均見燒造,所書梵文各有不同,你看出幾個問題了?” 沈瑜一邊把意見寫完,一邊說:“大明宣統年制的款識就是一個巨大的破綻??钭R和造型結合起來就更怪了?!?/br> 有了游戲作為前提,他憑借自己的知識也能判斷出問題。 于老師也開始書寫意見,同時說道:“這兩件瓷器都很有迷惑性。造假的技術也越來越高。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出現真假難辨的情況?!?/br> 沈瑜把意見書交給了工作人員。另一位姐負責鑒定的老師問道:“小沈,你認為這件瓷器仿的是哪個時期的?” 沈瑜聽見問話,就知道這幾位都有了判斷,于是說道:“如果沒有款識,或許更像正統年間的瓷器。也許,這位不知名的工匠仿制的就是正統年間的瓷器,不知道為什么會畫蛇添足一般。加一個大明宣德年制的款?!?/br> 一位老師笑著說:“我猜,這件東西應該是團體制作,絕不是一個人能做成的。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墨廠工作,做過圖案設計。有一次設計好了一幅松煙墨的圖案,主任看過之后,直接批示,要在模具圖案中加上最高級三個字?!?/br> 聽到這件往事,幾個鑒定師都笑了起來。 說笑過后,幾人先后上交鑒定意見,這一組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沈瑜看到這里的事情已經完成,經驗值卻增長不多,就準備想辦法去書畫鑒定組完成任務。 恰在此時另一組人員走進會議室。 第374章 兩幅山水畫 工作人員引導幾位老者進入會議廳。 于老師看到了來人之后,說道:“老徐也來了,這是書畫鑒定的第二組。 沈瑜靈機一動,覺得機會來了。就主動過去,向徐老師打招呼。 徐老師給他講解過書畫的材料,還記得沈瑜。 “小沈,你也在這兒。有段時間沒見了?!?/br> 沈瑜說道:“今天機會難得,想跟您多學習?!?/br> 其他幾位鑒定師并不明白他們的關系,也沒有多問,沈瑜就這么混進去了。 幾個人走入書畫鑒定工作區,沈瑜的動作,還是引起了一位工作人員的注意。他拿著名單,到工作組負責人那里進行核實。 現場由陳小華負責,他聽了匯報立刻就覺得不對,看向張鞠。 張鞠對他低聲說了幾句話,陳小華略一思索,便默認了沈瑜的動作。 書畫鑒定組的成員,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依次取出了4幅繪畫,在鑒定臺上展開。 沈瑜看到了兩幅陸儼少先生的山水畫,就是張鞠給他看過的照片的原作。 徐老師在看畫的時候,注意到了沈瑜目不轉睛的看著一張小幅山水畫。他為人相對木訥,但并非不懂人情世故。 他低聲問道:“小沈,我一直以為你精通的瓷器和文房鑒定。什么時候對書畫鑒定也有興趣了?” 沈瑜說:“我是學習繪畫的,對書畫更有興趣。只是因為接觸名家作品的機會太少,只能先了解其他的古玩?!?/br> 徐老師點了點頭:“沒錯,這接觸不到原作,是個很大的障礙。過去的老先生,好多都在畫店里工作過,接觸過名家和名家作品。有了這個基礎,再學習書畫鑒定,就會得心應手。不過,你本身是學繪畫的,也算是有基礎。你先自己看,有什么疑問,可以過來問我?!?/br> “謝謝徐老師?!?/br> 沈瑜先看兩幅山水畫的氣勢兩個字形容——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