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張鞠對沈瑜:“剛才的事,你不要介意。李科是別的部門的人員,他們想做出突破,所以,請來的鑒定員一定是傾向于他們自己人?!?/br> 沈瑜說:“我沒那么小氣,欺負新人每個地方都有的事?!?/br> 他們剛走到樓下,迎面看見剛才在綜合辦公室見過的小分頭,領著兩個人走了過來。 李科立刻迎上去打招呼:“王會長、寧理事,您二位也來啦!” 沈瑜注意到,小分頭后面的其中一人是王問,另一人相對年輕一點兒,應該是被稱為寧理事的人。 王問是濱海收藏協會的會長,那么那個理事,估計也是收藏協會的。 張鞠沒有急著過去打招呼,示意沈瑜跟著自己離開。 幾人迎面而過的時候,她與王問幾人問好。 王問回應的時候,看到了沈瑜。他先是怔了一下,然后恍然,做了一個隱蔽的動作,對著沈瑜輕輕挑起了大拇指。 沈瑜笑著回應,跟著張鞠離開。 兩人回到辦公樓,張鞠來到一處無人的樓梯間,悄悄地問道:“東西都看過了,說說你的結論?!?/br> 沈瑜說道:“姐,我就實話實說了。青銅尊和青銅璽都是假的。青銅獸面紋觥,是仿造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但不是當代的東西,我看應該是明代甚至更早仿造的,工藝很好。 這三件東西,都想模仿傳世的青銅器,但是那兩件都有問題?!?/br> 這個答案顯然出乎了張鞠的意料。她愣了片刻,才問到:“你的結論有依據嗎?” 沈瑜說:“我是個大學生,說出去的話,未必有人相信,我也沒有資格開具證書。但是,我的判斷是自然有我的根據。 咱們首先說青銅觥。它仿造的是商周時期的造型,鑄造十分精美。說它像明朝時期仿古的青銅器,主要是符合那個時期仿古摹古的審美風尚。因為是刻意仿古,所以在鑄造的時候,也盡量模仿了商周時期制作青銅器的辦法。 但因為仿造的目的不同,所以那時候的工匠,在仿造的時候,沒有刻板的去復制,所以,在器型大小上略有差距,這個能辨別出來。幾家大的博物館有類似藏品,可以根據現有的資料來辨別。 另外,這尊青銅觥鑄造出來之后,沒有入土,屬于傳世品,保存的非常好,銹蝕與氧化相對自然?!?/br> 張鞠點頭,繼續問道:“另外那兩件是怎么回事?” 沈瑜說:“那件青銅魚尊,模仿的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尊。從造型上看,喇叭口、長頸、鼓腹、高圈足,外沿撇,整個器型,非常端莊大方,屬于觶形尊。 這種造型,在傳世的青銅器中,有非常接近的例子,一個是北方博物館藏的豐尊,還有首都博物館藏的寶尊。這兩尊屬于傳世的青銅器,和這個魚尊接近,只要仔細比對,是能看出銹蝕的差別。盡管這件魚尊的制作非常接近于西周時期的工藝。但是,因為造假者沒有實物參照,所以,仿品的重量與氧化反應,與真品終究有差別?!?/br> 他緩了口氣,繼續說道:“再說那件青銅璽。它應該是中原之外的楚文化或蜀文化的東西。按照這個器皿的時間,當時的中原地區已經不再流行這種造型與紋飾,而在楚文化或蜀文化地區,還有這一類的造型裝飾在使用。 最關鍵的是,我剛才上手試過,這件青銅璽仿造的十分精美,從銹蝕到重量,以及整個造型的氣韻,仿造的惟妙惟肖?!?/br> 張鞠奇怪的問道:“那么,它的破綻在哪兒?” 沈瑜說:“造假者為了讓仿品盡量接近真品,把部分銅銹粘在仿品上,他們用的是真正的古銅銹。 也就是說,仿假的人手里,有從青銅器上脫落的銹?!?/br> 張鞠反應很快,立刻問到:“照你的說法,造假的人手上,有真正的青銅器?” 沈瑜說:“可能吧?!?/br> 他突然想到一個思路,之前自己一直苦惱,應該如何完成游戲任務。 對自己來說,這任務等難于登天。自己單槍匹馬,怎么可能斗得過那些販賣集團? 可是,如果能夠借助張鞠他們的力量,形式就不同了。 張鞠的單位屬于國家力量,要人有人,要消息有渠道。國家的力量不是販賣集團能能比的。 沈瑜琢磨,如果能借助他們的力量完成任務,就比自己單槍匹馬做任務,要容易許多。 他想到這里,決定把自己掌握的消息,透露給張鞠。 張鞠聽到了沈瑜的判斷,心中生出許多想法。請來的專家們,對于三件青銅器的判斷大相徑庭。只有一位專家提出了青銅尊有可能存疑,其他兩件青銅器,都背認為是傳世品。只有沈瑜,直接點出了青銅璽是假的。 沈瑜說道:“張姐,我有了新的想法?!?/br> 張鞠點頭。 沈瑜說:“剛才,您猜測造假者手上應該有青銅器原件,我越想越覺得這個猜測準確?!?/br> 張鞠問道:“理由呢?” 沈瑜說道:“除了有青銅銹蝕作為佐證之外,更重要的是那個青銅璽仿造的太真了。普通人有多少機會去見這東西?只見一面,又怎么能記得住這東西具體的形式和重量呢? 我大膽猜測,只有比對著真品仿造,才有可能仿造的這么像?!?/br> 張鞠的眼睛都快立了起來:“你是說,青銅璽的真品,有可能在仿造者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