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目前,手頭上的藏品快要清空了,只剩下玉羊鎮紙、桃園記小說。 桃園記是長期任務,不能急著賣。遼代玉羊因為還沒有盤好,這個時候拿去賣,會折損其價值。 沈瑜想了想,還是要收集更多的文物,才是正道。 他決定中途下車,去文化市場看一看。如果最近一段時間能夠再收到一些藏品,或許還來得及送到拍賣會上。 第13章 青瓷,古幣 濱海文化市場,從05年開始投入使用。市場以傳統的文房四寶、畫廊,以及少量私營古玩店為主,也有販賣文玩以及工藝品的攤販。隨著商戶增多,這里的人氣漸漸增加。 沈瑜來到文化市場,發覺今天的人流量并不多。 也許是天氣太熱,大多數攤販無精打采的守著攤子,有幾個攤主湊在一起打撲克。 他悄悄查看地圖,路過許多攤販,這些流動攤子上,沒有真品。 沈瑜甚至看到,有幾個攤販上的所謂古董,樣貌如出一轍,可以斷定是同一個作坊制作的。 他嘆了一口氣,看向人行道兩邊的商鋪。有畫廊,有文房四寶店,也有專門售賣古玩的店鋪。 他一邊走,一邊用地圖查看,是否存在寶藏點。大部分私營古玩店有真古玩,但是,在沈瑜的地圖上,這些東西都顯示為紅色點。 沈瑜走進一家名叫醉石齋的店鋪。他的目光很快鎖定了一塊清朝的硯臺,這件東西在地圖上顯示為紅點。 沈瑜問價。 醉石宅的老板開口要價一萬五千元。 沈瑜搖了搖頭,這件東西如果自己買下來,沒有什么利潤空間了。 他出了店鋪,一路走一路看。街邊的攤販的貨物種類繁雜,還有賣手串核桃的攤位。由于市場上真古玩的稀少,很多商販瞅準了這個機會,開始售賣手串核桃類的文玩。 沈瑜沒找到稱心如意的東西,有些意興闌珊。 又往前走了一段兒,地圖上終于出現了藍點。 他看向地圖顯示的方位。那里有一個攤位。攤主正從自己的包里,往外掏東西,看樣子是剛剛擺開攤兒,此時,已經有人圍觀。 沈瑜快走幾步,來到攤主旁邊。 有四個人蹲在攤位邊挑東西,看好了物品,就與攤主談價。 沈瑜迅速用地圖查看,這個攤子上有幾件真的文物,不過大多數都顯示為紅點。 攤主一邊從里面從自己的大箱子里往外拿東西,同時與一位大叔談論瑪瑙把件的價格。 他剛把一方硯臺放到攤位上,緊接著又拿出一件瓷盤。 瓷盤剛放到攤子,就有人拿起來端詳。此時,圍著攤子的幾個人,每人手頭拿著一樣東西在看。 攤主繼續往外掏物品。 這一次他拿出來的是一個長方形,有些敦厚的瓷板。 沈瑜看到瓷板的同時,已經蹲下。瓷板一沾地面,他眼疾手快,立刻拿起這件瓷器。 他仔細查看,瓷板長約七八厘米,寬四五厘米,高約兩厘米左右,整個瓷板的釉子已經開片,有金絲鐵線呈現,是哥窯瓷器的特點。 沈瑜先用自己的知識給出了判斷,想看看自己能不能看準。然后,再用地圖驗證。 他悄悄送了一口氣。地圖上,瓷板也是藍點。雖然不明顯,但還是藍點。也就是,說這東西還是有價值的。 沈瑜對攤主說:“老板,這塊瓷鎮紙怎么賣呀?” 攤主看了他一眼,說道:“這可不是瓷鎮紙,這是哥窯的筆舔,清朝晚期的?!?/br> 攤主話音未落,周圍有人輕笑。應該是笑話沈瑜不懂行。 沈瑜心想,我當然知道這是筆舔,否則,怎么砍價! 攤主一邊說話,又拿出一個物件兒,對沈瑜展示:“瞧瞧,這才鎮紙?!?/br> 沈瑜說:“我雖然不太懂,但也知道哥窯是宋朝的名窯?!?/br> 他左手拿著筆舔,看到攤主把鎮紙放下,就用右手把鎮紙拿了起來。 這件鎮紙是青瓷的,帶有褐斑,雕刻的是一條趴著的小狗。東西不大,盈盈一握。 沈瑜暗道運氣好,這兩件東西,在地圖上居然都是藍點,而且瓷狗的鎮紙,顯示的藍點還很明顯。 他向攤主詢問:“這兩件瓷器怎么賣呀?” 攤主幾乎同時應付好幾個客人,一邊擦著汗,一邊對沈瑜說道:“哥窯筆舔,兩千。青瓷鎮紙,三千?!?/br> 沈瑜說:“太貴了,都是小件,清末的東西也不能這么個價錢呀,也不是官窯,多半是民窯?!?/br> 他翻過筆舔,露出瓷器底部,對攤主說:“你看,背面兒都已經有損壞了。鎮紙上面沒有款識,沒法斷定是清朝的東西,最多也就是民國?!?/br> 攤主說:“我這幾件瓷器,都是真貨,你看看他們?!?/br> 他用手指其他幾個顧客:“這都是懂行的人,你呀,還是年輕看不明白?!?/br> 沈瑜說:“我年不年輕的沒關系,您給個實在價?!?/br> 攤主說:“每件東西,我給你讓一百元?!?/br> 沈瑜說:“太貴了?!?/br> 老板說道:“不能再低了?!?/br> 沈瑜說:“兩件,一千塊,您覺得怎么樣?” 攤主有些不高興了,“你還是把東西放下吧?!?/br> 這時候,旁邊的瘦小大叔等不及了,對沈瑜說:“你買不買,不買我看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