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對策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耀下來,讓人浮現出一絲倦意。 嚴寬想到即將面對的事情眉頭緊皺,暗暗長嘆不已。若是說如何改善民生,發展村子以及讓百業安泰。自己可以說手到擒來,哪怕面對在大的問題也敢直面。 可是若說到安撫人心,讓全村上下變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卻有些強人所難。 奈何主公麾下的人就只有這些,相較而言自己反倒是最適合處理這件事情的人。誰讓自己是主管村中內務的主事,不管怎么看都需要迎難而上。 “哎” 嚴寬依靠著大樹再次一聲長嘆。 前方響起熟悉的聲音。 “嚴主事為何長吁短嘆?” “我……” 嚴寬下意識就要回復。 可看清楚走來的兩道身影,慌忙躬身一禮。 “主公” “可是在為即將涌來的山中人口憂心?” 李云詢問。 嚴寬不假思索的回復。 “正是” “方才王三娃傳來消息,山中各村之人紛紛響應,預計一千余人即將涌入村中” 聲音落下憂愁的目光更加濃厚了幾分。 雖然這些人大大多是老弱婦孺,但如此之多的數量,以目前臥牛村的情況來看恐怕會被撐爆。 “此乃好事嚴主事何必憂愁?安心做好手頭的事情即可” “涌來的人太多恐怕是禍非?!?/br> 嚴寬對著張三謀說著。 張三謀搖頭。 “若只有二三百人前來,嚴主事有這樣的擔憂倒也正常,可假若是一千余人那便毫無問題” “為何?” 嚴寬詢問。 李云雙目中也浮現出不解的神色。 以臥牛村的情況來看涌來的人口越多越危險,可是為什么張三謀卻說出此言?難道這其中有自己沒有看到的東西? “據在下所知” “為了能在山中生存,各村遷途在山中之人,都以戶為一個團體在一處地點生活、他們把居住的地方,稱之為聚集點??此坪孟褚粋€整體,不過是數十亦或者數百個聚集點匯聚起來的松散聯盟而已” “聚集點之間的聯系說強也強,說弱也弱” 張三謀回憶從竹簡上了解到的消息以及從臥牛村內打探到的情報,在心中快速匯總。隨后稍微停頓一下,給李云和嚴寬思考的時間。 “若是二三百人以每戶五口之家來算,一個聚集點的人口不會超過五十人。以聚集點的范圍觀之,四到五個聚集點組成一個團體,哪怕用所謂的同村身份作為紐帶,也已是極限” “故此若只來兩三百人,我們面對的有可能是一個密不可分的勢力,那才是嚴主事擔憂的事情” 聽著這番解釋,李云好似有所明悟,但又有點迷茫。 密不可分的勢力?二三百人?難道自己思考的方向進入了誤區? “軍師的意思是?” “人數雖然有千余之眾,但卻是一盤散沙。我們真正面對的只是一個又一個聚集點,只要把他們打散便翻不起浪花” 張三謀說著。 李云似有所悟。 “打散?” “打散” 張三謀語氣格外堅定。 嚴寬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對著張三謀鄭重一禮。 “不愧是軍師,此言好似迷糊灌頂讓人耳目一新,原來在下擔憂的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李云重復。 嚴寬對著李云解釋。 “正是因為涌來的人口過多,才能輕而易舉的將其打散。彼時就算有人懷有不軌之心,也無法串聯。況且以我臥牛村的情形來看,村之人的生活已經算得上艱苦,更何況那些山中之人?大多都是些活不下去的苦命人罷了” “彼時主公施恩何愁不能收其心?” 看著一臉豪氣的嚴寬,李云暗暗梳理這些話。 把山中之人打散?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以自己亦或者家庭為單位面對村長府。故此自己才能有恃無恐,才能縱容布置。 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經典命題。 論小區物業和封建制度的關系。 強大的朝廷碾壓個人,強大的物業公司碾壓單個戶主??杉偃舴催^來,朝廷面對一個又一個強大的豪族,物業公司面對一個又一個龐大的宗族。那么他們的關系是不是會顛倒? 這個問題和自己面對的難題何其相似? 想到這里念頭通達,露出欽佩的神色。難怪張三謀會說出輕而易舉四個字,原來想通透之后確實很簡單。想要讓自己在臥牛村的統治穩固,就必須遵守這個規則。 “若僅僅只是施恩或許會起到反效果” “反效果?” 嚴寬露出不解的神色。 張三謀解釋。 “恩威并重才是長久之道” “恩威并重?” 李云思索著。 短短的一番話讓自己受益良多,看來如何統治臥牛村,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當然若只想止步于此,那這些東西都沒必要學,可若有其他的念頭就不得不費一番心思。 “有人鬧事便嚴懲不貸,此為主公之威” “茅草屋以及工作,此為主公之恩” “按月發放約定的工錢,此為主公之信” “威、可讓人明法度” “恩、可收民心” “信、可讓人悻然效命” “能做到以上三點,莫說區區一村之地,就算一國又有何妨?” 張三謀豪氣沖天的說著。 李云有些錯愕。 “安置即將從山中涌來的千余人口,只要做到這些便可以了嗎?” “足以” 張三謀回復。 隨后好像想到了什么 “從明天開始主公留下兩名親衛鎮守村中,至于申統領就讓其統率八名親衛以及眾青壯繼續剿滅nc山寨即可,此舉是威也是恩更是信” “青壯?” “所有青壯” 張三謀加重了音調。 李云明白了過來,可隨即又皺起眉頭。 “從山中涌來的青壯沒有訓練,不僅不能助力,反倒會絆住申不二他們的手腳” “名為參戰實為觀戰即可” 張三謀說著。 李云和嚴寬互望一眼盡皆露出吃驚的神色。 這是以軍威震懾山中青壯,從而徹底整合千余人口。 “山中之人以打獵為生,他們本來就擁有一定的搏殺經驗,讓其觀戰一番可快速融入申統領所部。短時間內也能擴充我臥牛村的兵力,也算是一舉兩得之事” 張三謀解釋。 山中打獵的人或多或少都具備一定的弓箭之術,而且也都擁有弓箭。讓他們加入,只要安排得當,村中可得一批民兵級別的弓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