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南宋,嘉泰元年初…… 傍晚,天色剛剛暗下來,各色的煙花已然陸續升上天空,將大半個都昌坊口都映照得七彩斑斕,儼然如同過節一般。 宏偉的朱漆大門四敞著,內院中流水席開了一波又一波,到了這般時候,進進出出的賓客仍是往來穿梭不斷。 門房外的賬桌前,五花八門的賀禮早已堆積如山。倒非是主人家有意炫耀,幾個青衣小帽的家丁,從正晌午忙碌到現在,誰都不曾偷懶,只是那隨禮的人著實太多,這邊剛剛搬走一批,那邊又有更多的送了過來,未有過片刻的停息。 沈家是城中屈指可數的大戶,口碑與人緣本就極好,勢力又貫通政軍商三界,如今府中為長房長子辦百歲酒,左近的官商士紳,街里街坊,相熟不相熟的,自然都想著借此機會露一下面,以示交好之意。 很多人甚至是從更遠的京城臨安趕來,只求將禮物與賀貼呈上,再當著主人家的面,說上幾句吉祥話兒,便又志得意滿地匆匆而去了。 沈府這處宅院前后共分七進,加上東西兩側的跨院,占地已是極廣,但若與沈家那處秀甲一方的后花園比起來,又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此刻,花園假山高處的涼亭之中,并肩佇立著兩道人影,遙遙望向前院中的燈火,面色卻俱是有些凝重。 這二人均在五十上下的年紀,其中一個身著燕居常服,松形鶴骨,器宇不凡,而另外那人則是副道士打扮,青衣青袍,高挽道髻,飄然若仙。 良久無言之后,終有一人率先開了口。 “道兄所言,關于那孩子的事,可是確鑿無誤?” 道人聞言,點了下頭,“再三確認,絕無半點差錯!” “既是如此,便依道兄所言行事吧……” 似乎這個答復來得稍顯突兀了些,道人微微一愣,“……老友是否與令嬡伉儷商議一番,再行決定?” “哎,”常服那人嘆息一聲,道“我意已決,道兄自無需多慮……八百年后是何等盛世,若非老夫凡俗纏身都想親自去看看,如今只能拜托道兄,對這個孩子照拂一二,韓某于九泉之下,亦不忘道兄恩德?!?/br> 言罷,他轉身雙手加額,向著那道人一揖到地。 “韓公大義,令人欽佩!”道人也稽首還了一禮,待二人都起身后,才又出言詢問,“老友可有什么信物交予這個孩子,以便將來相認?” “哈哈?!表n姓男子爽朗一笑,擺擺手,“不必了!道兄只需給他留下只言片字,告知其父母姓氏便可,好教他勿要愧對了我兩家之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