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哦?李長生?那是個極好的名兒。榮國公總說他是個起名廢物,朕倒是覺得他起的名字都很不錯?!辈恢老氲搅耸裁?,興寧帝突然笑了。 徒昀贊同的點頭,隨后又把今天在學堂里發生的事情,都一一和興寧帝說了。 興寧帝聽后,不住的點頭。 等他說完,問道:“你如今知道朕為何要送你去榮國公那里念書了吧?假如你依舊在上書房念書,這些東西,你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從翰林院的那些夫子們,甚至大儒們的口中學到的。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皇子,將來只當一個富貴閑王,不了解這些并無不可,可是如今,你是大啟的皇太子,這些東西,你不能不知道!” 徒昀聞言,站起身,走到興寧帝的面前一米處,恭恭敬敬的向他行了一個大禮,說道:“兒臣謝過父皇的栽培,兒臣定當努力同榮國公學習與民之道,治國之道!” 徒昀的表現,讓興寧帝很是滿意。 至此之后,徒昀化名李長生,在大觀園學堂,正式開始他的學習生涯。 作為興寧帝親封的太子少師,賈赦對李長生的學業還是很上心的。 只是興寧帝不愿如今大啟的盛世之景,二世而亡,賈赦和徒鈺也不愿意,他們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才把大啟引導到盛世的康莊大道上,讓大啟走上了正確的發展道路,如果因為下一任皇帝不能勝任,而導致一個盛世就此消失,他會很不甘心的。 因為有了李長生這個拖油瓶,賈赦和徒鈺想要提前退休的念頭,只能打消了,不過也正是如此,給他們二人留下了更多的時間,培養接班人。 他二人本不想讓忠瑞王府和榮國府的爵位繼續延續下去,讓這兩個位高權重的爵位,就斷在他們這里。 興寧帝知道他二人的底細,知道他們兩個對這個世間已經沒有多少感情,唯一有的也就只有他們辛辛苦苦扶持的皇帝,和大啟的發展事業,以及賈赦的親人,和他二人收的那幾個徒弟。 到底是修行之人,斬斷塵緣,才是慣常的cao作。正是因為對這世間尚有一絲憐惜,這兩位從未正式閉關。要知道修道之人的一次閉關,于他們而言,不過是一閉眼,一睜眼,而于人世間,說不定已經是滄海桑田了。 興寧帝心里很清楚,如果他死了,新帝即位,賈赦親近的同輩晚輩陸續過世,他們兩個便再無牽掛。 這也是為什么他非要把皇太子送到榮國府學習,不過是想讓賈赦多些牽絆罷了,畢竟賈赦和徒鈺都極為護短,只要被他們劃分到羽翼下的人,他都會護他一世平安。有了皇太子這個緩沖,大啟至少還能平安幾十年。 至于幾十年后的大啟又將如何了,就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了。 兩代皇帝為后世子孫,打下如此堅實的基業,子孫后代還能敗光了,那也是他們的命,與他又有何關系? 賈赦和徒鈺沒有子嗣,只能從各自的家族中過繼孩子。 徒鈺這里,是興寧帝御筆親點的,那孩子并非皇子,而是忠順親王嫡幼子的孩子,在輩份上,是徒鈺的侄孫,才剛出生不過幾天,就被抱到了忠瑞親王府,生母也“被”難產而亡了。 繼任榮國府的,則是賈珠和李紈的幼子,賈薊。 如此正好,兩個人爹都沒當,直接當人爺爺了。 好在兩個孩子都是好的,從小跟在賈赦和徒鈺的身邊,接受的是賈赦特意為他二人量身定制的精英教育。 隨著年紀漸漸長大,興寧帝就發現,這兩個孩子,完全能夠替代他們的祖父,成為下一任皇帝的左膀右臂。 甚至在朝政上,比賈赦和徒鈺更加有見地,更加的上心。 興寧帝對自己這一次心血來潮的決定很滿意。如此一來,他就可以放心的,像太上皇那樣,退位讓賢了。 而他,也可以放下肩上的重擔,去太上皇晚年修養的地方,修養神魂。 長生??!他也很想要。 在他得知人間帝皇,因為身負紫氣,不能修煉,只有在退位后,才有機會窺視一二,當時的他,恨不得直接把皇位讓給下一代,自己去當一個逍遙的修行者。 好在徒鈺看出了他的心思,及時的阻止了他,否則,現在皇位上的人,還不知道是誰呢。 長生啊,只要是人,就沒有不渴望的。 想想歷史上,那些有功績的皇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一個沒有求過長生? 前人尚且如此,何況是他? 如今好了,下一代皇帝已經培養出來了,他的任務也將結束,該是去追求自己所鐘愛的東西的時候了。 ☆、第110章 從界門走出來, 賈赦和徒鈺出現在了一處人來人往的大廳里。 說是大廳,其實更像一座城,因為實在是太大了。 他二人一起修行到元嬰大圓滿,一起渡過化神雷劫, 當界門打開時, 兩人又手拉著手, 并肩走進界門, 一同來到修行界。 賈赦環顧四周, 在他的感知中,這個大廳里布滿陣法, 像他們走出來的界門有很多, 一批批的人從旁邊閃著金光的界門前出入,同時還有幾道威壓極強的神念, 不時掃過。 徒鈺看過一圈,對身旁的賈赦說:“這里應該就是師尊他老人家所說的,各個世界往來的中心樞紐了?!?/br> 賈赦感嘆:“這地方好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