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五 墜落與相逢(三)
量產型fa06s輝夜,第三代機甲中的佼佼者,聯邦軍工近十年來最具誠意的一款作品。 盡管那場跨越十六年、波及整個地球的全面戰爭,以神圣亞述帝國的覆滅而告終,但聯合軍的實際損失,也遠比官方報道中所給出的統計數字,要整整高出一個數量級。 戰爭總是充斥著血腥和暴力,而硝煙背后的世界也并非一直和平首先是利益分配,這場在談判桌上進行的戰爭,其激烈程度絕不亞于一次用傾國兵力布置的大規模主力會戰。 談判前后共歷經十個月,曾幾度陷入僵局,倘若不是時任聯合軍總司令、后成為聯邦第一任總統的約翰·道爾頓,與一批重要人士竭力斡旋,促成合作,恐怕兩個世紀前的人類先輩們,尚未來得及歡慶勝利喜悅,便又要陷入到另一場戰爭的泥沼之中了。 談判最終達成了一份秘密的《永久國家聯合條例》,超過180名各方代表在上面簽字。 這份條例雖從未被官方承認,卻已有多個版本的復印和抄件流出,后世許多歷史學者也將其看作一份正式文件加以研究,稱之為“全人類聯合的第一塊基石”。 好不容易將各方的目光從權利角逐這塊蛋糕上移開,新成立的聯邦政府又不得不面對來自其他方面的挑戰。 一方面,如何修補早已千瘡百孔的金融系統,如何重建工業與社會秩序,如何恢復生產力,成為擺在總統及各高層辦公桌上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那些并未參加戰爭的少數永久中立國和宗教國,不論出于何種目的,也都擔心這個版圖宏偉的龐然大物終有一天會強勢崛起,并威脅到自身的統治。 永久中立國采取的態度比較溫和,只要能保證主權,他們并不想與聯邦有過多的軍事摩擦。反正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既不缺乏懷揣同一理想的愛國者,也不缺少只謀求個人利益的走狗jian細,籠絡收買某些官員的用處,有時比發動戰爭更大。 而宗教國在這點上則顯得更為激進,尤其是頑固派,他們不僅收留殘存的神圣亞述帝國戰敗軍隊,還利用宣傳工具盡可能丑化聯邦的形象,大肆備戰擴軍,蠢蠢欲動。 雙方關系最緊張的時候,數十萬軍隊在邊境線附近集結,聯邦境內的一部分帝國遺民和投機者,似乎感覺風向要變了,便也跟著鼓噪起來。 一觸即發的局勢,給了新生政府強烈的危機感,其所導致的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后果,就是約翰·道爾頓之前曾對民眾許下的,自己總統任期內大規模裁軍的諾言并沒有得以實現。 本該有所削弱的軍方勢力趁機抬頭,他們不斷對外界鼓吹所謂的國防威脅論,利用大部分民眾的厭戰情緒,在獲取利益的同時也鞏固了到手的權利。 至于另一個后果,則是加速了《聯邦公民權利法案》在國會的通過,以遏制境內分裂勢力的名義,將國民強行劃分為不同的權重等級。 這一樁樁歷史事件,有些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考慮,有些在當時看來也不怎么嚴重——總有人以為時間能淡化和解決一切,喜歡安逸地活在當下,反而對身邊正在發生、且理應引起重視的種種危機視而不見,把它們全部慷慨地留給了后代。卻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引發一系列不可預見的連鎖反應。 舉個略微直觀一些的例子。 聯邦成立之初可謂一窮二白,即沒有穩定稅收,也沒有能夠立即盈利的政府資產。 道爾頓所領導的中央政府,既要周旋于各方勢力之間,盡可能維護聯邦行政的獨立性,又要重振工業經濟,任務異常艱巨。 因為承受著來自內外部的巨大壓力,而財政方面又捉襟見肘,年輕的中央政府迫于無奈,惟有想方設法籌錢。 他們實施的第一項舉措,便是發行國家債券,結果收效甚微,因為國家債務的基礎源自公信力,而在當時,誰也不敢保證那些債務將來一定能夠如期償還。 緊接著第二項舉措,一邊大量印鈔一邊強制禁止民間通脹,也是如此,短期效果或可令人滿意,長期則難以持續。 既然發行公債不行,印鈔也不行,那么是否能將一部分政府持有的土地和礦產資源,抵押或變賣出去,從而獲得資金和其他方面的多重支持呢?有人提出過這個建議,但很快遭到道爾頓的反對。 道爾頓是個的政治家,恪守著自己的底線,他寧可四處游說籌款,也不愿出賣國家的利益,所以終其一生,他都沒能解決聯邦政府的財政問題。等到新一屆政府通過合法選舉上臺,為了維持較高的支持率,開始大肆推行涉及普通民眾的醫療、社會保障制度,包括上調福利金,和提高勞工待遇。 這些舉措確實順應民意,也能拉來為數眾多選票,但額外的用度支出,使得財政狀況急劇惡化,沒過多久,整個聯邦政府便到了瀕臨破產的危機邊緣。不過政客們可沒有政治家那種自我約束的道德負擔,他們不講究個人原則,只效忠于絕對權利,公開拍賣土地、礦場資源,以此博取各個階層的好感。 從星歷0011年至星歷0015年,聯邦政府僅憑轉讓土地和石油礦井的所有權,就獲得了近千億的收入。這些資金大部分被用于發展經濟,并收到良好成效。 星歷0028年,聯邦儲備銀行成立,標志著新一輪貨幣改革正式開始,自此聯邦政府喪失了貨幣發行權,卻也順利完成了債務重組。 一個強大而充滿活力的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之后人類所取得的功業,無不是有了充裕的資金支持,才最終得以實現。 而稍早一些的星歷0007年,一位年輕的聯邦地質調查局雇員摩根,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辭掉自己那份薪水微薄的工作。 二十多年后,他建立起龐大的工業帝國,并大膽地發表了那篇驚世駭俗的“新型晶體能源理論”,從而引領一場新的能源革命風潮,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原有的科技樹。 時至今日,摩根所創立的帝國早已取代當年烜赫一時的貝爾格萊德工業,成為聯邦最大的軍火供應商,他們研發出的劃時代產品晶能引擎、機甲、星艦,催生了全球科技一次又一次的轉型。 摩根帝國以雄厚的資本和前所未見的創造力,引領了將近兩個世紀的工業革命。 相比之下,聯邦自身的軍工產業則幾乎停滯不前——或許用“倒退”這個詞形容更加貼切。原因很簡單,戰后得勢的軍方,爭取到了決定軍火供應商的權力,從此他們不必再冒任何風險,就能享受到最頂級的物質生活。 這種全盤依賴軍火商的做法,受到相當一部分學者和在野小黨的批評,他們認為把國家防務交給民間公司,等同于將保險柜鑰匙交給一個陌生人保管。 國內著名的激進團體“忠誠聯盟”,這個最初純由民兵構成的組織,其領導者也曾多次公開對外宣稱,他們早已聯絡了各地的愛國人士,如果政府再不對想辦法鏟除軍隊毒瘤,他們就要脫離嚴重腐化的聯邦,重新建立一個真正民主自由的國度。 即使輿情滔滔,但軍方絲毫不為這些外界因素所動,依舊我行我素。 直至星歷0176年,食古不化的軍方卻又像是突然轉了性,開始配合政府大力扶持軍工業,八年后,第一臺fat01s輝夜試驗機完成基本構建組裝。 fa06s輝夜不是聯邦軍工恢復生產后的第一款作品,卻是唯一一款正式服役的機甲。 當時許多人都十分疑惑,聯邦為什么要率先開發出一款宇宙型機甲,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安定和平,既無強悍外敵,又無內部危險——說出這句話時,人們選擇性地忽略了某些毒梟、黑幫和恐怖分子的存在,需要新機甲做什么?與其浪費納稅人錢財,還不如把那些高昂的軍事經費開支,用在民眾看得見的地方,比如教育、醫療和基礎建設。 國防部對此的解釋則是宇宙型機甲可以完成復雜環境下的太空作業,像宇宙垃圾清理,搭建深空基地和觀測站等;同時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危機情況,比如改變一些近地小行星等天體的軌跡,以免它們撞擊地球——此類天體往往體積龐大,即使是星艦主炮,對其造成的傷害也非常有限,這時就需要搭載爆破或推進裝置的機甲進行登陸任務。 國防部不解釋倒還罷了,如此一說,反而引起了民眾恐慌。 普通民眾對航天領域中危害甚大的太空垃圾并沒什么興趣,唯獨將重點放在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等字眼上。 一時間社交媒體上流言四起,人人囤積物資,準備抵御天災,超市賣場的營業額也跟著直線上升。各大報紙和媒體趁熱打鐵,邀請來入流或不入流的天文學家,重要討論“行星碰撞地球”這一當下熱門話題,狠狠地賺了一票收視率。 幸好那次恐慌只是暫時性的,半個月之后,一切平靜如初。 那么這一次呢?會不會也只是某個惡劣的玩笑?所有經歷災禍的人都如此祈禱。 唯獨坐在機甲座艙內的玄野,卻連祈禱的資格都已經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