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逛街
濟南府臨近黃河,城中城外的湖泊和泉眼眾多。這一點,在佟佳習梨出了一趟門逛街以后,就已經領略到了。 這里,她感受到了幾分江南水鄉的感覺。 “都說水多的地方養人,看起來果然是這樣的?!?/br> 佟佳習梨看著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熱熱鬧鬧的一切,不由地發自內心地感嘆著。 “噯…那里賣的烙燒餅好像好好吃?!?/br> 聞見一股紅糖味的佟佳習梨往遠處看了看,果然就瞧見一個老伯正在路邊烙燒餅。甜膩的香味從遠處傳了過來,聞得佟佳習梨都饞了。 “夫人,外頭這些東西,還是少吃為妙吧?!辈赊钡馈澳羰窍矚g吃,讓王婆子給您做也成呀?!?/br> 出門在外,這稱呼自然是得改一改的。采薇說完以后,還拉了拉佟佳習梨的袖子,想要將佟佳習梨往別的方向拉過去。 可佟佳習梨的腿上卻好似灌了鉛似的??粗贸缘睦訜?,就似乎是走不動路了一般,直直地就往那邊走了過去。 “有什么不能吃的?民以食為天,百姓們都吃得的東西,我有什么吃不得的?!?/br> 佟佳習梨不高興,說道“大不了…我允許你們倆也一起吃好了?!?/br> … 采薇一個語塞,心道“這哪里是她們吃不吃的問題??!” 烙燒餅的攤點門口,已經有好幾個人站在那兒等著燒餅烙出來了。所有人手上都拿著一個紙袋子,正眼巴巴地看著爐子里頭的燒餅。 真香! 佟佳習梨想著,剛想要上前去問價格,就已經有一個小娃娃跑了過來。 “夫人要吃燒餅嗎?三文錢一個,五文錢兩個?!毙∧泻⒄f完以后,就拿了一個銅鑼出來。意思是,如果要吃,就將銅板放在銅鑼上。 佟佳習梨忙從荷包里拿了十文錢出來,放進銅鑼里。伴隨著銅板落進去“鐺鐺鐺”的聲音,佟佳習梨就道“我要三個?!?/br> 她一個,采薇一個,桃夭一個,剛剛好。至于在別苑照料弘顥和妡妤的木?!烂浅圆坏搅?。 烙燒餅,放涼了就不好吃了呢。與其吃冷的,還是不給木桑買好了。 如此這般想著,佟佳習梨剛要伸手去拿一邊放著的紙袋子,那小男孩就從銅鑼里頭拿了兩個銅板出來,還給了佟佳習梨。 “三個燒餅,只要八文錢…”小男孩道“多了兩文,還給夫人?!?/br> 佟佳習梨見小男孩這般實誠,便就摸了摸他的腦袋,笑著說道“多出來的兩文,送給你去買毛筆和紙,讀書寫字好不好?” 小男孩聽了這話,歪了歪腦袋。 “小虎頭,還不快謝謝這位夫人?”烙燒餅的老伯見小男孩猶豫不決,就開口說了話了。 那叫做小虎頭的小男孩聽了,忙就點點頭,說道“那…謝謝夫人啦!待會兒您的燒餅里頭,我讓爺爺給您多放點紅糖吧?” 后半句話,是小虎頭悄悄地告訴佟佳習梨的。 畢竟做生意嘛…厚此薄彼可不好。這小男孩,也是不希望別的顧客因此心理不平衡。 小虎頭如此“精明”可愛,佟佳習梨忍不住就笑了笑。等著老伯烙燒餅的空檔,就問老伯道“小虎頭看起來也有六七歲了吧,沒去上學嗎?” 六七歲的年紀,已經可以去私塾上學了。學幾年,若是有成效的話,通過童試以后,就能考秀才了。 秀才雖然算不得什么,但好歹也算是有功名在身的。以后想要謀職,也會容易一些。 “唉?!?/br> 可是,一提到這件事,老伯面上就是一苦,說道“小虎頭他爹身子不好,他娘勉強做些繡活和幫人洗衣裳賺點錢維持家用。讀書什么的…怕是不能了?!?/br> 聽了這話的佟佳習梨,稍稍覺得有幾分唏噓。 家里窮,確實是沒法子讀書的。尤其是在濟南府這樣的地方,怕是想要上私塾,是更加困難的一件事情。 而僅僅靠著自己看書沒有夫子教學,想要通過數次考試揚名立萬,那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世人都說十年寒窗苦讀。殊不知,其實許多人連踏進這個寒窗苦讀的門檻都達不到。畢竟…這十年苦讀的機會成本,不是人人都能夠給得起的。 想到這里,佟佳習梨又從荷包里拿了一塊碎銀子出來,遞給老伯,說道“這個先給你。不管小虎頭能不能讀上書,你家的情況終歸是能夠好一些的?!?/br> “你也不必推辭。以后每一天,我都到你這里來吃燒餅?!?/br> 一塊碎銀子,約莫能是一家人一兩個月的收入了。佟佳習梨一下子拿出來又給了這樣的承諾,老伯一下有些不知所措。 小虎頭見了,悄悄地就湊到老伯耳邊說道“爺爺。收下吧,爹身子不好,也能吃頓好的。以后我們每天早點起來烙餅,給夫人烙又大又香的!” 小孩子心思簡單,當然不知道佟佳習梨其實只想給他們些銀子讓他們過得好些。 老伯見小虎頭這般說了,也只能將銀子收了下來。 “謝謝這位夫人了?!崩喜畬⒗雍玫娘炦f給佟佳習梨,想了想又道“您以后想吃烙餅,隨時過來?!?/br> “好?!辟〖蚜暲纥c頭答應,將三個烙餅分了兩個給桃夭和采薇,這才離開了。 一邊吃著烙餅,一邊在河邊閑逛的佟佳習梨,忽然就問桃夭和采薇道“現在的孩子們讀書,都只能去私塾嗎?” 采薇被這問題問得有些懵,不知道佟佳習梨是什么意思。當即點了點頭,說道“不去私塾,就只能自己在家看書了啊,當然是去私塾了?!?/br> 古代,是沒什么公辦學校的。即使是有,一般人也讀不起。 “方才看那小虎頭,也真是怪可憐的。聰慧機智,可卻無法讀書?!?/br> s關于古代的學校,查了很多資料。其中提到在康雍乾開始,清代書院開始廣泛增加。在本文當中,也會逐漸提到關于辦學的事情。 古代私塾一般都是家族的族學為主,這種比較貴,也只有富家子弟才能夠去。而官辦書院不是沒有,但一般普通人也很難去學習,所以古代文盲概率是很高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