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香港銀行
撈偏財的茍強也不介意,只要他的公司是正規公司都可以入股,當然這些低于10億港幣市值的入股,是由銀行工作人員接收。 香港銀行行長是茍強雇傭的有長期銀行方面經驗的職業經理人, 當財富到達一定的位置,所有茍強原來接觸不到的人或事情,自己就會找上門來, 比如各種奢侈消費會所,各種商業聚會,更多的是上門自薦的人才,當然也缺不了獵頭公司, 平時這些邀請函都在徐嬌手里,徐嬌怕茍強受不了誘惑不會拿出來,當然茍強也對那些不感興趣, 去商業交流要是一不小心泄露天機,那就好玩了,茍強自認為不是守的住嘴的人。 國內投資一開始他以為財務監管就能萬事大吉,鮑富亂搞后,撤了鮑富職位,對老鍋也不是那么好信心, 找了家審計機構,然后又派了律師,加上財務,實行三個方面監管。 當然也派了審計去美國,他現在知道財務監管外,還有審計。 美國的陸建民還在瀟灑,老板在香港,美國他最大,雖然財務監管,辦公后勤等一些開支沒個底數, 豪華辦公室,豪華配車,住宿,伙食這些茍強離開美國不到幾個月,就遠遠花費超過200萬美元, 再加上茍強允許的100萬美元小額投資,除了一開始投資臉書的20萬,剩下的80萬全部給他拿去當公關費了,流連在各種上流會所。 茍強在舞臺下面見應援的寥寥無幾,便給香港銀行總經理牛齊山使了個眼色, 牛齊山等上來簽協議書的告一段落,拿著話筒開始介紹香港銀行的前景,擁有香港銀行股份的好處,等等, 畢竟是專業的,說的那是天花亂墜,仿佛你不入股香港銀行,你就會被香港金融市場拋棄,跟不上大家的腳步。 可能是牛齊山說到點子上,有或者去年加今年的金融危機讓大家都不好過畢竟香港金融市場蒸發了2萬億港幣市值, 比如香港股市市值10萬億,兩年下來跌了20,這跌的20就是蒸發的。 撈偏門的過了后,香港一些還沒倒閉的小銀行家也紛紛上臺,他們實在是熬不住了,金融危機下最倒霉的就是他們這批人, 有企業倒閉還不了錢,有企業需要資金抵御金融危機,還有一些莫名其妙受金融危機影響跟風擠兌取款的群眾,這些都是壓垮小銀行的誘因。 這時候有茍強這種大富豪接手,那真是謝天謝地了。 香港銀行從只有一個注冊地址和注冊資本的皮包公司,一下子擁有包括香港在內的東南亞上百家門市。 茍強是來者不拒,反正只是協議書后期還要審核,牽涉到什么債務都會被第三方審計查出來, 小銀行家上臺后,大銀行股東也上臺了,包括匯豐在內的香港10大銀行都有股東投資香港銀行, 他們對茍強的項目比做實業的信心更足,再說茍強一開始是跟香港各大銀行合作,到最后才換成世界各大銀行,要說誰清楚茍強的財務情況,可能沒人比這些人更清楚, 慢慢累積到400億美元了,這時候實業集團忍不住了, 李姚基首先向茍強道, “小強,我是很想入股你的銀行,金融方面你是行家,我是做實業的,對于銀行方面外行畢竟是外行,但對你個人能力我還是很相信的,這樣我投資一半股份?!?/br> 茍強在意錢嗎?不是,他在意的是影響力,哪怕到場的實業集團每人投資一成股份他都高興, 如果在場的全部投資香港銀行,然后在東南亞的結算,員工工資,存款都從香港銀行過,那么香港銀行將一舉成為香港最大的銀行。 如果申請到發鈔權后,鼓吹鼓吹最后上市,香港銀行股票瘋長10倍絕對沒問題。 那是多少?幾千億美元,炒股哪有這么爽。 再說現在他也記不得什么股票信息了,記得的公司還在懷孕,還有出生成長這漫長的時間,而國內股市已經承受不了他的資金,一個不好就是cao控股市的罪名。 所以現在搞錢唯一辦法就是搞個公司上市,這個年代就算皮包公司包裝的好上市也是幾倍十幾倍的圈錢。 雖然現在他身價400多億美元,但他并不閑錢多, 財富峰會結束后香港銀行一共融資5618億美元,最后茍強動用30多美元現金湊了一個600億的整數。 雖然茍強說過不接受現金入股,其實是誰都缺現金,再說現金入股一份僅僅只是一份,而股票抵押入股變向的增加了一倍身價。 就像有些房地產公司欠債7000億,公司市值8000億,股東擁有20股份,排行榜上卻是1600身價,而實質身價等于零或者負數, 因為市值是市值如果變賣還債,搞不好8000億市值只能賣出6000億或者更低價值。 再說香港銀行僅僅只有茍強一開始的注冊資金,雖然擁有500多億美元資產現金卻僅僅只有10億港幣注冊資金, 這點錢能干啥。 最后香港銀行融資600億,茍強以240億占40股份,榮獲董事長,李家城以132億股份獲得副董事長, 現場投資148人全部是股東,當然投票權不是按人多,還是按股票多少,并一致同意牛齊山當選ceo,全面負責一切香港銀行大小事情。 一個月之后,香港突然冒出數十家香港銀行,整個東南亞更是多達數百家,絕大部分都是通過收購或者投資入股的銀行通過換牌轉換過來的。 國內4000家超市主體已經全部完工,進入裝修期,一般像這種超級大賣場裝修都很簡單,最多不超過二個月就能營業,但老鍋現在完全沒有辦法了。 他能找到貨源,畢竟98年許多工廠都在半停工半生產階段,一天天下崗裁員,加上受亞洲金融危機, 幾個大國營企業完全管不到市以及縣級企業,人家工資都發不出了還管你那么多。 貨源好找人卻難管,80萬工人,而且還是分散在全國各地,老鍋就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