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合縱連橫
特別感謝帝國聯邦皇帝、閱起文點紈绔二世祖太子爺、廣州積土為山、土圭等書友的大力支持! ----------------------------------------------------------------------------------------- 李唐山認識鬼谷子是后世電視劇和電影,這些作品對他的各種近乎神化的故事。其實鬼谷子之所以利害,就是教出了“鬼谷四友”這四大徒弟,各個都是棟梁之材。四位弟子出山后,他們或者縱橫捭闔、運籌帷幄,或者攻城拔寨,沖鋒陷陣,在戰國歷史上掀起了波瀾壯闊的一頁,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蘇秦,首倡合縱之術,游說列國,阻止秦國出函谷關十五年; 張儀,兩度為秦相,西取巴蜀,東得河西,開創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業; 孫臏,圍魏救趙,增兵減灶,留下了很多教科書般的經典戰役; 龐涓,臨危受命,以3萬疲憊之師,6日內雙線作戰,破齊宋連軍,活捉一代名將田忌,后又重建大魏武卒,威震列國。 春秋戰國是個群雄并起、人才輩出的時代,這四人卻能功勛卓著,聲名顯赫,確實非常難得。但是,與他們取得的成績相比,他們曲折,坎坷的命運更讓我們觸目驚心。他們有的身敗名裂,死于非命;有的遭人陷害,差點冤死獄中;有的被處以極刑,只能裝瘋賣傻才能逃生;有的窮兵黷武,最后兵敗自殺。 孫臏和龐涓二人學的兵法戰陣,二人學成下山,龐涓得到魏國重用,被任用為元帥,龐涓很厲害。訓練軍隊,魏國一時兵強馬壯。龐涓和孫臏交好,孫臏就投奔龐涓,龐涓妒忌孫臏,恐孫臏威脅自身地位,就設計陷害孫臏,把孫臏兩條腿給廢了。 孫臏逃到齊國,被齊國任用,齊魏兩國交兵,龐涓兵敗自殺。本來將士死與疆場,無可厚非,但龐涓與孫臏二人為了權力與地位,不惜兄弟相殘。缺乏磊落與光明,實在令人惋惜。 蘇秦和張儀學二人學的縱橫之術,學業完成后,蘇秦分析天下大勢,先是跑到秦國,想在秦國一展抱負,但是不被秦王采納。又跑回家,又研究了姜太公的陰符一陣子,周游列國,被燕王重用,以六國連縱對秦之策打動了六國,合力對秦,一時把六國給團結起來了。 秦國而很震動,后來與燕國后宮有染,害怕敗露就向燕王獻計,去做齊國臥底,就到了齊國擔任齊相國。此時六國也是貌和神離,加上張儀事秦敗壞六國合縱,利用六國間的矛盾說服六國橫向討好秦國,六國合縱基本上瓦解了。蘇秦在齊國專權得罪了不少人,被人刺殺。死之后,齊國才知道蘇秦是燕國臥底。 張儀運用巧舌鼓動六國事秦,的確為秦國爭了不少地,秦武王上臺后,不喜張儀為人,張儀自知在秦國待不住了,向秦國獻計,去到魏國,齊王憎惡張儀必伐魏,秦可趁機圖韓。果然張儀到了魏,被任為相國,齊王果然要伐齊,但張儀又說服齊國未伐魏。自此張儀在魏一直到病死。蘇秦張儀二人雖巧舌如簧,雖然在政治上達成了一些成效,但心性狡詐,貪圖權力與地位,為人所不齒。四個弟子,除了孫臏之外,其它三個都是貪圖權力,缺乏仁義忠勇精神,完全有悖道家精神。 李唐山感嘆道每個人的出身,我們無法選擇,教育,我們也只能被動接受,性格,是潛移默化形成的,我們只能慢慢修正,恐怕,我們自己真正能夠選擇的,只有自己的道德品行了。 呂后改變了劉邦的安撫政策,轉而對南越國實行高壓政策。呂后禁止邊境地區向南越出售中原的鐵器,也不許提供牲畜。 在番禺城,面對長樂宮的高壓政策,全國上下一片緊急的氣氛,感覺天都要塌下來,趙王府里,趙佗召開眾大臣開會商量一下怎么共渡難關,但看各個大臣們都是苦不堪言的,這次經濟制裁讓他們損失都非常慘重。 黯然傷神的雒越族酋長率先發言了,平時從來沒有見過他這么積極過,看到這次受傷最重應該是他們呂后商幫,悲憤道:“佗王,這次長樂宮那邊大過分,他們已經封鎖邊境了,我們已經不能向他們進口鐵器?我家族經濟損失非常慘重,那么大一個家族都是靠這個生存的,苦???” 趙佗也憂心忡忡的,雒越族酋長關心是他們呂家,趙佗要關心是南越國怎么辦,長安城是要滅了南越國嗎?呂后不按常規的出牌讓趙佗感覺異常的惶惶不安,輕聲問道:“老呂,我們應該怎么辦?李唐山當年說的事情全部都變成現實了,老百姓沒有鐵器,怎么種地???老呂,這次呂后那么老太婆是玩真的嗎?要封鎖我們多久?” 雒越族酋長也憂心如焚道:“佗王,這次長安城那位像是來真的,連我的家族地下渠道都被封鎖了?逢船必查!整個南越國北上貿易的通道全部都斷了?!?/br> 趙佗聽到雒越族酋長的話,立刻嚇得汗流浹背起來。沉默半天后,不由想起李唐山的話,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樣。為什么每次國家發生困難時,趙佗第一個就是想到李唐山來呢?幾年前李唐山提醒過自己好幾次,自己都沒有什么重視過,只是他自己去準備,沒有想到李唐山給南越留下幾項救命的,梅家,就是梅家,趙佗心里驚喜交集道:“對!就是梅家,他是吳芮的人!讓他們提供一些鐵器給我們?!?/br> 趙長樂看著興奮的趙佗,心里不如一沉,求人不如求已,不由想起李唐山的口頭禪之一萬般皆苦,唯有自渡,便向趙佗解釋:“父王,走私量太小,對我們南越沒有很大改善,還不如全新把三水的煉鐵場弄起來,還要加大一倍的產能,應付軍隊的需求先?” 趙光一聽都在說什么狗屁建議,激忿填膺說:“佗王,不如出兵打下長沙國來就什么都有嗎?” 呂幸司也咐喝道:“我也同意趙光將軍講,我愿意做先鋒。沒有不如去搶,去搶回來不是有嗎?” 趙長樂被趙光好戰的言論嚇了一跳,千萬不能輕起戰事,連忙阻止道:“王叔,萬萬不可以,我們一出兵就要引要戰爭,我們兵力和裝備皆不如大漢朝,雙方信息得到信息非常亂,我們也不清楚長樂宮那位的真實態度和想法。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選派人去長安了解真實的情況,去解釋一下南越的態度?” 趙佗點點頭,看著日益穩定的兒子,心里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