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趙志功成名就的日子(一)
“他是個三十歲已經結婚的男人 笑臉中眼旁已有幾道波紋 三十歲了光芒和激情已被歲月打磨 是不是兩個人的生活就一定比一個人更快活 我喜歡三十歲男人才有的成熟 也知道了深夜里的寂寞難耐 學習工作中忙的太久 不覺間已三十個年頭 挑剔著輪換著你再三選擇 他是個三十歲肚子還沒有大起來的男人 這樣的男人可否留有當年的一絲單純 …… 日落后最美的 時光已溜走 日落后最美的已溜走” 街道上偶爾會傳來一些這首歌聲音,趙志就會有點什么感受,不知不覺之中他已經三十七歲了,雖然他不想說自己已經脫離了年輕人的行列,但是不管他怎么掩飾,他的確已經感受到了生命活力的下降。 據說這首歌之所以能廣為傳播,自己剛剛才三十出頭的弟弟出了不少力。原因就是因為他十分喜歡,有錢就任性的第一次做了和財富無關的事情。 據說還被兩個弟媳婦兒笑話了很久,不過他倒是理解,因為他也挺喜歡這首歌,尤其是其中那種悠然的意境。 歌詞平實樸素如同訴說,旋律與主題的契合度之高恰到好處,聽起來會讓人產生強烈代入感,不僅僅準確地擊中了奔三群體的情緒點,就是像他這樣奔四的男人也有很多的認同! 而他已經三十大幾歲了,四十歲已經不遠了! 趙志自認是一個幸運的六零后! 別人覺得困難的年代,因為他是家族里的長孫,受到了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姑姑們的悉心關照。 大家都吃不上好吃的,不過他是個例外。 爸媽覺得孩子那么小,就因為母親沒有奶水而被送到了鄉下,找了一個奶媽,家里不多的細糧理所當然地趕緊送回鄉下。說是大家一起吃,可是已經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叔叔們哪個好意思真得吃呢?爺爺奶奶更是如此! 甚至說吃不上豬rou,還有各種各樣的其它rou,烤知了、燒玉米、燒小蛇……只要能吃的就有機會吃到。 大隊里的各種水果更是只要出現了,就一定會被叔叔們主動出擊“拿”回來送到他的面前。笑呵呵地看著他迅速消滅它們。 家鄉的村里面有三條細細的小河,都是村子后山上泉水流下匯聚而成,其中雖然沒有什么魚兒,但是依舊可以成為他夏天最喜歡的樂園,水中嬉戲打鬧! 有叔叔輩的,有爺爺輩的,當然也有侄子輩的,不過大鬧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大家誰也不會想起這個事情! 就像和他打過架的那個女的,她媽找過的時候,他才知道這是誰! “二嫂,你家孫子也太皮了吧?怎么能和自家姑姑打架呢?” 一個包裹著頭巾的中年婦女來他爺爺奶奶家里告狀來了。 爺爺有些訕訕無語,除了告饒不知道還能怎么解釋。 可是奶奶卻不大樂意地反駁,“五弟妹,都是小孩子嘛!再說了雖然我家是男孩子,不過你家女兒不是年齡更大一些嘛!” “這倒是,不過本來咱們就是一家人子,自己打起來算什么嘛!” …… 在上學之前,他一直待在老家村里,撩毛逗狗那都是最基本的活動,沒事干了去村里集體的果園里“順”一些水果吃,就是被抓住了也沒有什么大不了,使勁哭也就是了,誰還能真得和小孩子計較個沒完呢?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久,直到他回城之前都沒有什么改變,因為多了三個嬸嬸,卻只增加了兩個meimei而已,他依舊還是家族里唯一的孫子,而且還是長孫! 甚至沒有兒子的嬸子們也加入了寵愛他的行列。她們偶爾回娘家都會帶上他去吃一點好吃的。 誰見了問。她們都會驕傲地說,“這是我家的侄子!”(沒有兒子,侄子來湊也是杠杠滴?。?/br> 至今他任然記得二嬸娘家的特色食品大棗泥,山里人家別的也許不多唯獨大棗那是家家戶戶都是滿滿的,曬干了、搗碎了就成了棗泥,看著不好看,吃起來那可就是太美味了,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甜甜蜜蜜! 干杏鋪、蘋果干、葡萄干,吃得走不動了,休息一下,臨走的時候再給衣服口袋里帶上滿滿當當的。 二嬸有些迷糊,但是她對自己那是真得親??!偶爾她偷偷摸摸藏下一顆雞蛋,那也是悄悄地煮熟了給自己獨自一個人吃! 其實家里別的人早就知道了,可是誰又會說出來呢? 三嬸雖然過門的時間有點晚,可是和自己親起來一點不遜色二嬸。 無論是什么時候,走到哪里去,時刻都喜歡帶著趙志。 年紀輕輕的三嬸也同樣喜歡帶著侄子去娘家打秋風。幾十里路,騎上借來的自行車,帶著侄子跑起來那就不是個事。 不到二十歲就嫁人的三嬸有些孩子氣,爺爺奶奶都比較對她寬容大度,自然看到了小兒媳婦和孫子相處的好,那就更加開心了。 現在人人都說城市好,其實他覺得如果不算太窮的太差的話,其實農村自有不同于城市的快樂,而且更加豐富多彩! 如果不是小門獨戶的人家,更是不缺少各種各樣的親戚朋友什么的,就像他在老家村里,滿大街都有自己的親戚,只是或遠或近罷了。 社會在發展,許多年輕人都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只是因為他們想掙錢而已,而不是什么不喜歡自己的農村老家。 后來上學離開了老家,隨父母親進入了城市里上學生活。和父母親之間一開始總有些不那么協調的關系,和弟弟meimei也不大親熱,總覺得自己好像不是這個家的孩子。 “去了人家家里,要聽話??!不聽話了可是要挨打的。受了委屈也要多忍忍,別惹人家生氣!有什么回來和爺爺奶奶說,我們給你再做主!” 就像奶奶每次走得時候都會囑咐。 自己年齡小,也就半信半疑地覺得好有道理。 在城市的家里面自己的確是小心翼翼,真得是怕惹人家不高興,萬一要是挨打了怎么辦呢? “我要回老家!” “我要和爺爺奶奶說你們欺負我!” 這曾經就是他對父母親管教最重要的利器! 其實想想也挺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