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噠宰人設今天又崩了、農家鳳女初長成、[綜]森廚的自我修養、[火影]今天也在放飛自我、漢末皇子辯、魔帝歸來之都市至尊、論學霸的漫長暗戀史、帶著系統縱橫娛樂圈、[綜漫]嫁給地獄輔佐官之后、[綜漫]綱吉又穿越啦
總之,慎重其事地哄著朝臣們都在翰林記下的“協商完善會議記錄”上簽了字。 皇帝過往的寬和仁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 畢竟是個連讀書的時候,對著最親近信重的老師也好、伴讀也罷,都沒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疑惑問出口過的謹慎人呢。 如今也將滿朝文武,都哄得只當他這般行事,是為了祭文敬天、史料形成之時更有理有據做準備。 就是有那一二心里閃過那么一點疑竇的,也在大眾裹挾之下未曾多做遲疑,悉數簽字。 再沒料到這簽字就是畫押。 連同日后的許許多多回所謂會議記錄,都成了日后女皇登基的圖窮匕見之用。 皇帝已經暗自得意了好幾天。 只不過原先連和皇后敦倫都要擠壓睡眠時間了,自然也無暇和小堂弟炫耀。 這一回倒是正正好。 皇后別的聽不明白,這皇帝哄著朝臣簽字畫押、留待萬一日后真的需要女兒孫女登基之用的話,還能聽不明白嗎? 一下子就沖散了之前對那些“遠超公孫蘭之惡”者的憤怒。 不過對受害者的悲憫依然在。 從明天開始,就是日更三千的二十來天啦!下個月一號和五號將會繼續日萬字…… 無論三千還是一萬,希望親親們始終都在(づ 3)づ 第五十二章 皇帝還在和雙九組商量著: “何必等到真需要皇女登基的時候再折騰? 等織布機大范圍推廣, 皇家船隊獲利回歸之后, 尋著時機,就該將皇女亦可登基明確寫入律法…… 雖說下一代未必是皇女, 卻要趁著楊先生在的時候將事情通過, 最好‘查漏補缺’?!?/br> 楊先生可真是位御用補鍋匠。 雖說皇女繼位一事,貌似于國于民無甚大利, 反而可能因為當前男女地位不平等,引發皇女夫家干政禍患遠比皇子外戚干政禍患大的顧慮。 可要是能恢復、甚至進一步促使相權相對獨立, 制衡限制君權…… 哪怕只是單單推行一項“王子犯法,亦與民同罪同罰”呢, 楊先生那個倔老頭, 也絕對能拼上老命的。 何況皇帝給宮九攛掇得,要推行的遠不止于此。 楊先生何止要給他拼上老命? 如果倒霉沒能遇著個好君王, 全家乃至全族下場比石太師都要慘淡的。 畢竟變相取消八辟八議, 得罪的就不僅僅是皇帝,動搖的那是全體勛貴高官的利益??! 誰家還能沒幾個禍國的大事不敢做、殃民的“小事”沒少干的后輩子孫呢? 就是勛貴人家的當家承爵人,也少不了那等指著能依靠爵位“以銅贖罪”、“以銅抵罰”的呢! 絕對要捅馬蜂窩了。 虧得當今著實是個好人。 雖說早早地就盤算著徹底“利用”楊先生,卻也早早就定下了對楊先生家族的保全之策。 “若此事可成,楊先生之功,縱不敢比曲阜孔氏, 也當有幾分風光了!” 皇帝說得慷慨激昂。 皇后聽得連連點頭, 看著皇帝也是眼含秋水。 宮九卻對著向曉久撇了撇嘴, 小聲嗤笑: “其實他是恨不得自己代了楊先生, 成了可與圣人并肩之人, 不過是不好意思下場去與臣子爭功罷了!” 明明以宮九的武功,有的是叫一臂之遙的皇帝也聽不到的法子吐槽他。 偏偏非“小聲”說得連隔了又一個座位的皇后都聽到了。 皇后聽得直笑。 再顧不上去挖掘自家那個(小了她自己三歲的)“小丈夫”高大英明的一面。 皇帝實在忍不住,哪怕腰間的軟rou仍有些疼,還是翻了混蛋小堂弟一個白眼: “朕何必比肩誰人?此番若能諸事順利,漢武崇儒之功亦不及朕?!?/br> 向曉久原笑看他們兄弟和睦、歡喜宮九越發活潑可愛的模樣,聞言忽然皺了皺眉: “漢武帝驅逐匈奴,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功,雖將父祖幾輩積累一朝耗盡,為大漢衰退埋下隱患,卻也揚了大漢赫赫聲威; 漢武帝統一國家歷法是功,雖太初歷有不少需補足處,正月歲首卻沿用至今; 漢武帝時出井渠法、推行耬車是功;派張謇通西域、開絲綢之路是功…… 諸般都是功績,唯有獨尊儒術?” 向曉久冷笑一聲: “若非漢武之時還記著‘悉延百端之學’,便是今朝還尚且不顯、明日亦未曾聞, 漢武帝遲早也有因為‘獨尊儒術’一事,叫后人唾罵成狗的一天!”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幾乎是皇帝這個職業的頂尖人物。 雖說除了極少數極端崇拜者之外, 沒誰會說這幾位平生有功無過。 雖說皇帝自己也從沒想過活成他們那樣的人—— 畢竟宮九親堂哥,他未必要做不一樣的焰火,卻也一樣默默堅持我就是我。 但是! 謀劃著將楊家捧成類似于曲阜孔氏的時候, 皇帝確實也暗戳戳和漢武帝攀比過的。 結論尚可。 他覺得自己即使沒有漢武帝那打得匈奴只得徒然哀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失顏色”的武功, 好歹叫皇族勛貴之流也同罪同罰、叫婦女也能揚起頭來行走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