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有三天前的經驗在,國防部的領導這次都不用蘇嬌楊介紹,他自個兒就直接坐到了工作臺前,手中拿著一幅世界地圖,一邊對照工作臺上的諸多參數,一邊在世界地圖上標注,繪制穿云號的具體飛行軌跡。 在國重與國防部的約定中,判定穿云號是否研發成功,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標準穿云號是否能在兩小時內繞地球最長直徑飛行一圈。 這一天的穿云號試飛,正是為了檢驗這一項標準。 蘇嬌楊沒有同國防部的領導說,其實經過國重連續數年的技術攻關,穿云號的飛行速度早已遠超過預期,圍繞地球最長直徑飛行一圈只需要一小時四十分鐘,而當初約定的一小時內空天軍部署全球的標準,此刻也已經得到了徹底落實。 從降落地點選擇到確定,從穿云號起飛到著陸,單程時間已經縮短到四十五分鐘。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只要華國愿意,四十五分鐘之內,就能將兵力實現全球緊急部署。一旦遇到緊急事故,距離將不再是問題,這種緊急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局部武裝沖突、地質災害突發等。 掌握了時間,便掌握了先機,便掌握了主動權。 待那六架穿云號都順利返航,降落在梓州機場時,國防部的領導興奮得一時間都站不穩了,從他那一溜小跑的小碎步就就能看出來,這位領導相當得激動,他跑到穿云號跟前,用手摸了摸穿云號的機翼,問那些從駕駛艙內出來的飛行員,怎么樣?這一款由我們國家獨立研制的航空航天飛機,同你們之前駕駛的那些飛機相比,你們覺得哪個更好一些? 那些飛行員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這款航空航天飛機好了,蘇教授他們在設計這個型號的航空航天飛機時,不僅在主體設計上實現了大幅度的優化與改進,細節上有十分用心,整個駕駛過程都十分舒適。如果說哪里有些不適應,那當然是速度了。這航空航天飛機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哪怕聽蘇教授的建議,模擬飛行cao作了不下百次,依舊覺得有些不適應。不過這輩子能開上這樣的飛機,值了! 蘇嬌楊瞅準時間補充了一句,我以為你們都已經模擬飛行到完全適應了,沒想到你說還是有些不適應。這樣吧,之后每天,你們都需要實際cao作穿云號兩個小時,另外,模擬飛行cao作系統會持續為你們每人開放十個小時,上午四個小時,下午五個小時,晚上三個小時,中間你們自由選擇兩小時去進行實物駕駛。 此外呢,模擬飛行cao作系統現在已經升級了,哪怕你們之前都模擬過無重力環境中的駕駛,但我們國重還是貼心地為你們設計了要求更高也更為嚴格的標準,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你們都得認真模擬飛行。雖然你們的飛行駕駛技術已經十分純熟,但載人登月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辦成的事情。 迄今為止,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國家實現。航空航天競賽雖然說得是一個競賽,但其實比的是綜合國力,是科技實力,我們不能落后別人太多。而且,從科學意義上來講,這次載人航天是相當重要的,它代表我們已經擁有了走向太空的科學技術,并且,我們用的是一套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技術。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覺到,穿云號與傳統的戰機是不一樣的,傳統的戰機多用化石燃料供能,雖然剛開始的起步加速度很大,但后勁卻略顯不足,穿云號系列航空航天飛機采用的是電能發動機,利用全新的推進器,起步加速度并不遜色于傳統的化石燃料發動機,后勁卻更加強勁,你們應該能夠感覺到,在駕駛過程中,只要你們不進行人為的調整干預,穿云號是在一直加速的。 在模擬飛行駕駛的cao作過程中,國重這邊給出了許多參數,我知道你們很多人都不愿意背,但我要告訴你們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不將國重給出的那本cao作指南手冊全部背會,你們將無法再次駕駛穿云號。 飛行員:這真是一個貼心的提醒。 華國在布局載人登月的事情,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當初華國布局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項目時,全球就知道華國開始了探索太空的進程,只不過后來有消息稱,華國那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遭遇重創,難以維繼這件事情還一度淪為了國際社會的笑話。 國際社會不僅知道這些,他們還知道華國相關部委為了完成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項目,找到了華國科學界最頂尖的人才蘇嬌楊,結果被蘇嬌楊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蘇嬌楊拒絕的理由也廣為流傳:當初成立項目初期,你們都看不起我,沒有邀請我,現在遇到問題,需要我的支援與幫助,就想要拉我入伙,我為什么要答應你們?我很忙。 美利堅賓州州立大學的一位校董更是不忘公開給蘇嬌楊點贊,他聲稱,科學家就應該有科學家的堅持與骨氣!尤其是像蘇嬌楊這樣的頂級科學家,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去往哪個國家,她都應該享受到最頂級的待遇,而非冷遇!如果蘇嬌楊愿意來我們賓州州立大學任職的話,我們可以給她榮譽校長的職位,并且可以向她保證,絕對不會讓她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