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國重內負責研究發展經濟學的那群研究員又是熬夜研究西山省的發展數據,又是拍桌子討論,最終討論出一個結果來以煤炭衍生物為主打經濟的結構轉型。 這個詞聽起來別扭,但實際上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既然西山省的經濟離不開煤炭,那我們就不丟開煤炭,只不過是要將煤炭的存在形式變一變,既然火力發電站已經不需要煤炭了,那不如直接想辦法將煤炭在地下變成流體,要么是變成液體,要么是變成氣體,直接抽上來,還能避免采礦安全問題呢! 國重內發展經濟學團隊同地礦系與化工系的人認真討論過,將煤在地下變成液體有點難,但變成氣體是完全可行的! 眾所周知,在氧氣供應條件不足的情況下,煤炭會不完全燃燒,變成一氧化碳,人體吸入過多的一氧化碳會中度,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休克至死亡。 一氧化碳就是一種燃料??! 更別提煤炭氣化的產物有很多種,經過氣化生成的煤氣不僅可作為燃氣直接民用,還可以用于提取純氫、甚至能用來合成油、二甲醚、氨、甲醇等。 在國重的規劃中,煤炭經過氣化之后生成的煤氣幾乎不會用來作為民用燃氣,畢竟沿海地帶已經建了那么多的可控核聚變發電站,那些發電站生成的電能已經足夠供給了,但政.府也不會完全棄置燃氣管道,萬一電路出現故障,導致一大片的地方停電了呢? 燃氣不能少,只不過將來會以備胎的形式存在。 這種方案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想要從技術上實現,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蘇嬌楊來國科大化學系借人,為的就是凝聚更多專家學者的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一起努力,將困縛住西山省的瓶頸問題給解決掉。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更別提蘇嬌楊要聯合國科大在徽州省設置煤炭資源研究所的風還是國科大的校長親自放出去的。 聽到這一則消息的很多人都傻掉了。 不應該啊,這不是蘇嬌楊的作風! 掰著手指頭數數,這都有多少個高校被蘇嬌楊給挖過墻角了?怎么到了國科大這兒,蘇嬌楊就搞第二套方案了? 為什么蘇嬌楊能同國科大聯合建立研究所,就不能同他們學校建? 既然能用聯合建立研究所的方式解決問題,為什么當初要從他們學校把團隊連根挖走? 難道是因為他們學校的口碑不好,比不上國科大嗎? 尋常的學校哪怕想到這一層,也不會太難受,可當初被蘇嬌楊狠狠挖過墻角的清大、金陵大、津大以及川蜀電子科技大等學校就險些嘔出一口老血來。 蘇嬌楊這樣做,不是明晃晃地打他們的臉嗎? 這都不能算是打他們的臉了,這是把他們的臉拍在地上用腳踩! 當初被蘇嬌楊挖墻腳挖到無人搞應用數學的清大就難受得厲害,原先宋忠堂教授在清大的時候,清大甭管是理論數學還是應用數學,都是國內當之無愧的老大,后來宋忠堂教授一走,清大數學系就坐不穩這頭一把交椅了,誰知道國防科大中居然半路殺出個蘇嬌楊來! 又是黑德爾猜想又是霍達猜想,憑借一個蘇嬌楊,國防科大數學系直接就沖到了國內頭一把交椅上。 更讓清大數學系系主任難受的是,蘇嬌楊貌似還學會了宋忠堂以及陳潤之這兩個老東西的那一套,挖起墻角來絲毫不手軟,甚至隱隱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征兆! 陳潤之與宋忠堂這兩個老東西挖人墻角的時候好歹還會顧及一點點情面,蘇嬌楊不會,她想挖就直接下手挖了,一點臉面都不給人留。 換個方式說,蘇嬌楊就是一個為了挖人墻角而不擇手段的主兒! 只不過蘇嬌楊如今的地位有些超然,旁人就算心里有怨言,也只能憋著。 蘇嬌楊后來又先后證明了沙躍寧猜想與紐曼猜想,直接摘下了數學界最頂級的明珠,徹底奠定了國防科大在國際數學界的位置,人家已經不再需要同清大比了,因為二者完全不在一條水準線上。 蘇嬌楊在國科大待了一陣子,見葛君已經完全融入了國科大少年班的生活,與同學相處得也不錯,便乘上超級列車回國防科大去了。 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從成立了將近十個年頭,已經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運行模式,不管是哪個課題組,如今都可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研究團隊。 最令蘇嬌楊欣慰的是,其它學??赡芤粋€學校都沒有一個院士團隊,單單是一個國重,便有七個院士團隊。 這還是因為有很多團隊的成果沒有做出來,最遲一兩年,這個人數還會再翻上幾番,甚至會有不少團隊出現雙院士,甚至是三院士的情況。 風風雨雨走過十數年,蘇嬌楊也從一個初出茅廬的科研萌新變成了她之前最不愿意成為的一方學閥。 起碼在她擅長的學術領域中,她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