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馮云山
書迷正在閱讀:轉世武神、噓!豪門由我造![年代]、貪婪之主、不當大哥好多年[快穿]、穿成男主弟弟后我入贅了、紈绔子的穿越歷程之三(快穿)、[快穿]我只想談個戀愛、崛起最強戰法、暗戀萬萬歲![娛樂圈]、[綜]歡迎來到乙女游戲
轟—— 兩位圣階強者各自激發出了大招,碰撞之間所攜帶的能量仿若一枚大口徑的榴彈炮,所到之處盡皆廢墟。 這種威力別說楊秀清沒有看到過,就連華雄也是第一次見。 等到塵煙散盡,在場的眾人也第一時間看清了場上的形勢。 僅是初看,便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只見原本用石木堆積起來的房屋早已不見了“蹤影”,有些廢墟甚至被甩到了十余米遠,而地上,也順勢留下了一個半米深的巨坑。 “這真是人力所為?” 不同于在那里獨自愣神的楊秀清,一旁的華雄則是面露驚恐之色,在發現躺在地上如同血人一般的高長恭之后,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快為高將軍服用延齡草!” 實際上不用他說,早就有人為其服用了。 不過華雄也知道,這延齡草雖被譽為神藥,但真實的藥效并不如傳說中那般傳奇,也是要分人的。 如果是普通人,自然可以發揮出絕大的作用,就算重傷瀕死,也能救過來。 但若是身體素質更高的武將,藥效就要打折扣了,更別說是貴為圣階強者的高長恭。 想到高長恭有可能身死,華雄的身上也散發出了驚人的殺機! 此時看著大口喘著粗氣,就連站立都有些不穩的洪秀全,直接是拿起長刀向其脖頸處砍去。 刀光劍影之下,大量的鮮血噴涌在其身上。 與此同時,這位在華夏歷史上極為名氣的人主,也在此刻失去了生命。 手里拎著洪秀全的尸首,華雄一邊吩咐軍卒將已經無法動彈的高長恭帶回九黎城,一邊又對著一旁的楊秀清點點頭,這才大步往城外走去。 —— 另一邊,楊秀清在看到華雄等人的身影逐漸消失之后,眼眸中也閃過了一絲感激。 雖然僅僅是初次見面,但這幾人給他留下的印象卻極深。 如果不是高長恭最后關頭的舍命相拼,此時的他早就已經身死了。 站在原地看著破敗不堪的東王府,楊秀清揮手將趕來的侍衛招來,開口說道“收攏兵馬,去西王府!” 西王府是蕭朝貴的居所,當初在被洪秀全軟禁之時,此人也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除了沒有領兵包圍,其他能做的更是一個不落。 如今大權在握,自然是不能放過。 整整五萬嫡系部隊仿佛脫韁之馬,用近乎瘋狂的手段“攻入”了西王府。 也許是為了給李子木留下個好印象,楊秀清并沒有斬盡殺絕,僅僅是將蕭朝貴斬首,至于其家屬,則是被趕出了平武縣城,任其自滅。 而在誅殺蕭朝貴以后,楊秀清下一個目標正是南王馮云山! 這人和洪秀全居同里,從小便是同學,關系極為要好,算是絕對的鐵桿。 只是因為在前世的時候死的太早,并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戰績。 這次前往南王府,楊秀清倒也不會直接誅殺。 馮云山忠勇才德兼備,器度也是不凡。 雖然是天王的鐵桿支持者,但卻可以明事理,在軟禁一事中,也能夠站在中立的位置上,算是非常難得了。 —— 南王府。 在下令將整座府衙包圍之后,不一會,便有一位氣度不凡的男子走了出來。 此人約有三十許,面如滿月,尤其是一雙眼睛,更是明亮異常,令人一看就心生好感。 對于這位年長自己幾歲的“前導副軍師”,楊秀清實在是下不起狠手。 當初拜上帝會在密謀起義時,洪秀全稱天父第二子,馮云山稱天父第三子,而他自己僅稱天父第四子。 在一開始,他的地位是不如對方的,更別說此人還是洪秀全親封的前導副軍師,也就是第一副軍師。 換句話說,他們這些人都是跟在馮云山后面做事的。 從紫荊山區創建拜上帝教開始算起,一直到金田起事甚至是東鄉建國。 在這極為關鍵的數年時間里,馮云山都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是后來的軍師權位被“帝婿”蕭朝貴和他自己給奪走了。 每念于此,他的心里還是有些愧疚的。 所以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擊殺蕭朝貴,因為兩人算是同一個類型的人,天生就有些相斥。 至于馮云山,則完全激不起敵意來。 此時看著這位氣勢不凡的南王,楊秀清面帶笑意,開口說道“南王可愿降?” “可是降你?” “并非如此!我只是奉主公之命前來行公事,不敢自稱人主?!?/br> “愿降!” 聽到這里,馮云山也不扭捏,直接是降了。 “嗯?南王你……”沒有想到事情會如此順利,楊秀清不禁有些愣神,竟一時語噎。 “可是好奇我如此痛快?” “還望南王可以明言?!?/br> “明言卻不敢當,僅僅是一些感悟,或者是不想死在這里,就在不久之前,我的腦海里突然多了許多信息,有些甚至是我從未經歷過的,這里面就包括了東王你的遭遇?!?/br> 一聲輕笑,馮云山站在原地看著一臉錯愕的楊秀清,開口回著。 —— “果然如此!” 一聲輕嘆,楊秀清在聽到這話之后也就不再多言,當初他是因為在天王府受辱,這才“覺醒”了前世的記憶,而馮云山應該也差不多。 有可能是在洪秀全身死之時,也可能是在其他的時候。 不過這都不重要,此時在“說服”了馮云山之后,整個平武縣便再也沒有人可以阻止主公完成統一大業。 想到這里,楊秀清的腦海里又浮現出了石達開的面容,心里也有著遺憾。 “只是不知亞達會做出何等抉擇?!?/br> 實際上在他收攏軍卒的時候,石達開便領著數萬心腹離開了平武縣,至于去了哪里,他也不清楚。 而且從內心深處,他還是希望石達開能夠投向九黎城的,兩人知根知底,對于石達開的才干,也是頗為佩服。 更難能可貴的,還是此人對待百姓民生的態度,完全稱得上“義”之一字,在“前世”,更是被民間尊為“義王”。 如果能夠得到他的效忠,絕對會對主公的大業起到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