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書迷正在閱讀:靳少高調隱婚日記、風水迷局、[綜漫] 除了荒神,所有人都重生了、全民秘境時代、轉世武神、噓!豪門由我造![年代]、貪婪之主、不當大哥好多年[快穿]、穿成男主弟弟后我入贅了、紈绔子的穿越歷程之三(快穿)
太后接著說:開陽郡君無事不登三寶殿,這次過來所為何事? 許乘月頭皮發麻,強行鎮定下來,明白在太后面前做再多的掩飾和鋪墊也是無用,不如直接開門見山。 臣女今日聽聞,有位女郎女扮男裝,想進入考院。 怎么?你想為她求情?太后好整以暇地問。 不是,臣女只是想說,女子不乏才華出眾,有學識遠見者,完全可以同男子一樣,參與科舉,處理國事。 太后動作一頓,未料到她直接說了出來,你倒是大膽,此話讓滿朝公卿聽了,怕是得暴跳如雷,罵你胡言亂語,妄圖動搖江山社稷。 所以臣女只在圣人面前說的。許乘月乖巧地垂著頭,低聲說。 太后好笑,看著像個端莊守禮的大家閨秀,行為卻如此跳脫大膽。 她肅了面上的表情,但朕為何要答應?須知此事一經提出,會遭到所有文武百官的反對。況且朝廷雖缺人才,但如今科舉選拔出來的已然夠用。 讓女子參加科舉吃力不討好,付出的心力和收獲并不對等。 圣人言之有理,但女官對于圣人而言,有普通的男性官員無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解了您目前的困境。 放肆!朕居于廟堂之上,無人敢逆,有何困境?豈容你大言不慚。太后目光閃爍,佯怒道。 圣人英明,臣女敬服,但世家、勛貴、寒門,三足鼎立,看似互相敵對,其實三者有統一之處,立場并不堅定。圣人看似得到他們的部分支持,然而一旦觸碰到他們的利益,會立刻反水。 他們的政見或許不同,但俱是禮法的擁護者。 太后沉默了。 她鐵血手腕,雷厲風行地整頓朝堂,讓所有官員不敢逆反,然而支持者甚少,大部分是沒有根基的寒門士子。 他們得到她的提拔,面上依附她,但多年的所學不能讓他們理所當然地接受一個女子主政,只是迫于形勢不曾說出來。 勛貴倒是一直保持中立態度,不反對也不支持。 世家勢力龐大,盤根錯節,立場極為堅定,再加上她一直想要削弱世家的勢力,關系從未緩和,是她的心腹大患。 這一直是她的心事,卻被她直接點了出來。她只以為她有些奇思妙想,但為人耿直,不想她對政治如此敏銳。 女子參加科舉,難道就能解決? 許乘月聽出太后的動搖,打起精神道:當然可以,女子進入朝堂,會天然依附您而存在,不論她們的家世如何。 按照如今的形勢,選拔出來的女官絕對是世家貴女占大多數,而她們想要參加科舉,必然會遭到他們父兄丈夫的強烈反對,如此一來,他們更會倒向圣人這邊。讓女子參加科舉,是從內部瓦解世家的勢力。 太后沉默了半晌。 她這一招看似離譜,出其不意,然而細想卻又極為可行。 世家底蘊深厚,多頑固不化之輩,成日把周禮孔孟掛在嘴邊,肯定堅決反對女官。 若世家女想掙扎出來,與家族必然割裂。 她們參與科舉,在朝堂上經歷一番,成長之后,與家族分庭抗禮,那場面定然好看極了。 便是有頑固不化之輩,和她們的本家站在同一立場上,那樣的人也不是她想用的,不足為懼。 太后想著,期待了起來。 但實施起來,不是一件易事,朝廷并非她的一言堂,尤其這種開天辟地,會讓舉朝震動的女子科舉。 你說服朕了,但你可有辦法說服文武百官? 許乘月仿佛聽見煙花在耳邊綻放,心跳如雷,差點原地蹦起。 穩??!許乘月!穩??! 革命還未成功。 她捏緊了拳頭,壓抑著激動,臣女有一計,以為可行。 說來聽聽。 許乘月把自己的計謀一一道來。 第二日早朝,太后投下一記炸雷,提議女子同男子一樣參加科舉,滿朝嘩然。 文武百官齊聲反對,跪地不起,欲使太后收回成命。 第147章 靜坐抗議 此事萬萬不可, 還望圣人收回成命。 女官主內廷事,才合情合理,又怎能參與前朝之中?她們并無才學,亦無能力, 況且不合千百年來的規矩, 這豈不是亂套? 圣人,陛下, 我朝對女子已尤為寬容, 許多出格之事亦是裝聾作啞,不糾其過。然而女官參與前朝之事, 簡直駭人聽聞,讓番邦知曉,怕會嘲笑大唐泱泱大國, 無男兒可用,竟讓女子參與政事,拋頭露面。 國家大事怎能兒戲?女子并無遠見卓識,她們處理政事,只會讓朝堂陷入混亂,家國動蕩, 此乃亡國之兆, 望圣人收回成命。 女子參與科舉,后宅之事無人管理,嬰孩無人撫育, 家宅不寧, 危害極大。 官員們眾說紛紜, 反應激烈地辯駁,希望說服太后收回女子為官的想法。 盧仆射更是面色鐵青, 說得口干舌燥,也不敢停下來。 他完全沒想到太后在早朝上直接提出女子參與科舉的事,打亂了他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