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這,怎么會這樣呢?” “環境的原因吧?生存壓力導致他們只能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不會動腦子,更像是獸一樣,只會動拳頭,誰強聽誰的?!?/br> “聽的我頭好疼,怎么感覺比學醫還要難!” “這個不急你們,人與人如何相處,做醫生面對病人如何拿捏分寸,只靠說是說不明白的,我們的應對方法,你先記住即可,未來有你實踐,琢磨出自己應對策略的時候,我再說下…咦,韓尚院,您回來了?” 說話間,韓盈已經走了過來。 國家出資供官吏暫時歇息、外國使者駐留的房屋,住起來舒適度肯定不會太差,但建筑設計上就比較普通了,就是極為規矩的四方屋,女醫們分過來的這處院落,院子和道路是共同的,沒有任何阻攔,她想返回自己的房間,肯定會被女醫們看到。 韓盈不太喜歡這種情況,做為最高的直系領導,這些女醫在面對她時,總會表現出小心奉承的姿態,就像是此刻,顧義一喊她回來了,之前熱鬧的談論直接突然冷場,什么都聽不到了。 她們仿佛處于兩個世界當中。 而現實也的確如此。 面上掛著笑,韓盈像是沒有察覺到異樣似的,笑著開口:“今日我返回時途經威里,聽到有人談論你們,可見這三日義診,你們做的真是不錯?!?/br> 威里,距離女醫們義診的市坊直線距離大概有三里地左右,若是在鄉下,那算不上多大的傳播,畢竟兩個村再近都得有個五六里地,而集市上能有好周圍好幾個村子,在集市一說,都能傳播過去。 長安城內義診傳播的情況其實和鄉下村子差不多,也是輻射集市周圍的幾個閭里,只不過在距離上縮短了不少,這是因為閭里建設的并不規范,還經常遇上改建,韓盈說的威里就是,能快速往過來的巷道早就被權第之家堵住,想過去得繞很遠的路,若非有親眷在威里,親眷這方面的需求,那女醫義診這處的居民絕不會閑得無聊跑過去的,畢竟他們還有工作要做呢。 在這樣差的流通下,女醫義診的事情還能傳這么遠,足可見此事的熱度。 上司夸獎,女醫們自然覺著面上有光,膽大的小學徒還忍不住問道: “韓尚院,我們下次義診去哪兒,什么時候去???” “這個不急,你們先休息著,等過幾日再說?!?/br> 物以稀為貴,給的少了才會珍惜渴求,不然那些官吏怎么會把此事放在心上呢? 想著這兩日找京醫院地址遇到的扯皮,韓盈嘴角的笑意就更深了些: “你們幾個女醫也別只教學生,記得將這幾日義診時遇到的問題,病患情況都寫一寫,送到于秋那邊去?!?/br> 為了積累經驗而進行的義診,怎么能只有義診,沒有經驗呢。 女醫們幾天不出去可不是休息玩樂,而是在辛苦的總結經驗??! 越來越會睜眼說瞎話的韓盈,忽視掉女醫和學徒擺放的桑葚、五香豆和雞蛋餅等零食,悠哉悠哉的往后院走。 韓盈心情尚且不錯,女醫們也都能穩得住,可錯過義診的居民們,就真的是覺著心是哇涼哇涼的,好在集市上不乏有好事者,愿意將這三日的盛況再講上一遍,要是給他買點吃的和酒rou,那還將跟著女醫學過的幾個人住在哪里給指出來。 于是,在女醫沒有出去義診的幾天,這幾個病人連帶著木匠,不說收錢收到手軟,也算的上平白多不少進項,切實緩解了家中的困頓。 就是對有些人來說吧,看別人賺錢,比自己虧欠還難受,此刻才后知后覺發現自己錯過什么的他們那叫一個后悔,只恨自己沒早點扒在女醫身邊把她們說的話一字一句的記下來。 可惜,現在后悔也沒什么用了。 每日出門巡走長安各處,韓盈對消息的感知無疑是快了不少,見選定的閭里已經有了對女醫們的討論,她便將在客舍中悶了數日的女醫們再次放了出去,只是這一次不僅調整了人,讓韓羽加入了其中,就連攜帶的骨老師也多加了兩位。 這兩位就是曾經被何梅詢問過母子骸骨。 就像韓羽曾經說的那樣,只有宛安才會有那樣的‘晚婚’,能讓女孩兒們晚點嫁人,一旦離開宛安縣,早嫁的風氣還是那么牢不可破,即便各縣的醫曹、縣令再想辦法移風易俗,收效還是低的可憐。 出現這樣的情況,并非只是女子過了十五歲之后要五倍收稅的緣故,而是在現有的嫁娶模式下,女兒養的越久,父家越虧損,這是男方聘禮也無法填補的損失,畢竟女孩數量還沒有太稀缺,這家聘禮要的太過昂貴,那男方家里就會換一個聘娶。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設,宛安縣的女孩兒,普通的能靠織布收益能平衡這部分的成本,好的還能做繡娘去縣里賺錢,厲害的還可以拼一拼女醫,指不定什么時候就要鯉魚躍龍門,在這種情況下加上大量早婚育如殺女的觀念,這才讓父親愿意將女兒留在家里,拖到十八、九,乃至二十歲左右才嫁人。 而沒有經濟基礎的縣,就算是說破嗓子也沒用,養不起就是養不起,最多來了月經后再拖上一兩年,等十五歲嫁人,之后半只腳踏上死路也不管了,畢竟,誰不是半只腳在死路上踩著? 面對這樣的情況,韓盈也是無能為力,現階段她改善不了這些貧女的處境,但富家女孩們的父親,卻不會面臨家庭支出的難題,以他們的家產,別說將女兒養到二十歲,就算是養到死都沒問題,這完全是可以變一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