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外界沒多少合適的女子征為官吏,那昌亭侯還是會從山陽郡里調,各縣女子出挑的,也就是我們宛安,這些日子加起來,她調走了五十多個女吏,還都是熟手!這么大規模的抽調,若非我將之前于縣來的女醫填了一部分名額,又留下來不少人做事,市貿和行醫都得出事不可!” 細君長長的嘆了口氣,整個人都愁的厲害: “此事我干的不地道,于縣的許斂前兩天還寫信罵我來著,好不容易從宛安給她調取了幾個女醫做事算是安撫過去,新律一下來,她手底下沒人可用,估摸著還要來罵,我倒是不怕這個,反正不痛不癢的,主要是郡守要興修水渠,估摸著還得調人,這上哪兒去找??!” 上面給的壓力太大,著實怪不得手下人耍點花招,做些無恥的行徑,畢竟比起來于縣,肯定是宛安縣的穩定更重要,就是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有就是有,沒有再怎么都變不出來,而上面的需求明顯是一個極為巨大的豁口——細君是真的想不到在不影響宛安商貿的情況下,還有什么人可以提出來了。 在這方面,不僅細君缺人,宋琳家鄉也是一樣的情況,她也是愛莫能助,正當她只打算附和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珠一轉,道 “水渠這個我也聽說過,需要識字,精通數算,還會管人的,說起來,宛安縣有不少女子善絲貿,都會數算,亭社鄉社間也有不少社長管人做事,似乎除了識字,條件都能滿足?” “咦?” 細君抬頭看向宋琳,又將目光轉移到其她女吏,最后停到了何寧身上,問道:“何寧這個你熟,快和我說說她們能力如何?” 母親最先cao持此事的何寧對此極為清楚,她想了想,道: “是像宋jiejie說的差不多,不過也沒那么好,大多能認個四五百常用字,算數多是乘方運算,測田是不行的,管人上,居家的婦人和修水渠召集的勞工是兩回事兒,她們不一定做得來,再者,都是嫁人的婦人,就算我們扛著這律條允她們出來做事,她們家里也不一定同意?!?/br> 其實前頭的那些還無所謂,只要有基礎,家里不是窮到離譜,那接下來花上幾個月專門提升,勉勉強強也是夠用的,實在不行,多學個一兩年也行,反正宛安一條水渠修了這么久,這條新水渠也快不到哪里去,人備著指不定什么時候就能用上,但可惜的是,后面都是嫁人婦人這點,直接掐死了細君培養打算。 原因也簡單,就和何寧說的一樣,家里是不會放她們去數百里之外做事的,法律也不允許,這完全是往死路走,她能調動也有限,總不能光往河里砸了就為了聽響吧? 不過,宋琳的提議并非沒有用處,貿絲的婦人已經有了基礎的教育水平,以如今父教子,母教女的傳統,這些技能應該已經開始傳授給自己的下一代,那些接受教育的少女們就有培養價值了,而有一定收入的母親,或許不會拒絕為她們進行投資,只要給她們機會…… 細君將去各處絲貿社看看放在自己行程上,卻還是表現出一副遺憾的神情,她掃了眼認真在記的周觀,便聽何寧繼續說道: “這些販婦中也有幾個寡婦,就是人不多?!?/br> 說道這里,何寧不由得頓了頓,就這點兒人,哪里能用的上?不過小姑此刻的確很缺人,若是她能有幫助的話…… “絲貿社合適的不多,倒是東河鎮有不少工廠,有很多在廠內務工,招了上門女婿的女工,她們識字,會算數,也會管人,縣令你也可以挑一挑?” 我倒是想挑,可魏裳臨走之前專門過來說,她要調走一批人,郡守也要調好一批人,能調的都已經內定好了,留下的已經不能動了! 細君著實有些無奈。 和她差不多年紀的何寧已經很棒了,畢竟她母親陶鵲、父親韓粟連帶著韓羽魏裳等一眾長輩事務極為繁忙,很難有人從每天盯著她的學習,何寧是接受的通用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她十四歲醫術就能通過越來越難的女醫考核,學習能力極為優秀。 而且,她心態也好的厲害,換個人,哪能這么快接受之前一起打雜的小伙伴,突然間就成了自己的上司,心里不平衡不服找事的才是常態,何寧卻不一樣,她調整的極快,現在都能開始主動為她分憂了。 就是這個分憂……實在是沒分到位,何寧是看著她自從尚傅去世專權后便了解縣內的情況,怎么會不清楚東河鎮有沒有人能用? 清楚而不用,又說出缺人的話來,就需要想這說給誰聽的了。 其實,以何寧的成長環境來看,她不懂這些彎彎繞繞非常正常,父母長輩這幾年剛起來,自己還沒摸明白呢,上哪兒教導給何寧?又不是所有人都像她這樣,家中世代為官,還有個郡守祖父教導。 從小就處于那個環境才鍛煉出來的本事,細君也沒什么得意的,她頭疼的是如何安排對方,何寧母親陶鵲對她寄予厚望,其她長輩也差不多,若是平時也沒什么,以何寧的能力和家世,一步一步的來,肯定要比大部分同齡人出色,可惜陶鵲等不及她慢慢成長,急著想讓她參與這分水渠修建的事情來積累資本。 女子晉升的機會難得,細君也不好說陶鵲的打算一定是錯誤的,但以陶鵲的勢力、何寧的水平,好的話不過是混個名聲,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