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這是她當初向高真說過原理,至少要在紙張出現很久,才能逐漸專研出來的技法,而今曹良竟然都琢磨了出來,還在比紙上繪畫更難的刺繡上繡了出來,實在是強??! “這簡直像是真的一樣,像是仙神才能用的珍品,你是怎么做到的??!” “慢慢想出來的?!?/br> 有人夸贊,還是韓盈這樣的能人,曹良心情自然不錯,她笑了笑:“也是本地條件好,各色染料都不缺,左儀染布的時候順手給我染了上百種顏色的線出來,比在郡里還要多,又特地磨了一批細針,這才能繡的出來它們?!?/br> 生產工具肯定會制約生產出來的成品,有時候就算有本事,沒那么多工具和材料,能做出來的好東西不是有限,就是價格昂貴到離譜,曹良的刺繡一看就是后者,因為就算不提針線,僅僅是刺繡所耗費的時間,就能增加無數成本了。 但在如今,這樣的成本,反而是韓盈很能夠接受的。 現在運輸已經停擺,本地不產的染料很難再有行商送過來,用一點少一點,大規模染布很難支撐多久,而且,本地和周圍縣的絲綢就那么多,每年的布匹產量極為有限。 相較于數量少、難運輸、消耗大的印花布,這樣的繡片數量多,好運輸,消耗還少,還能吸納大量的女孩做為勞動力,更妙的是刺繡活動量也少,更省糧食了??! 至于這些小繡片怎么賣—— 扇子、桌面屏風、手帕、腰帶、掛畫……在這個公卿顯貴,豪族富商衣食住行必紋繡雕花,住宅墻壁都要用繡品裝裱的年代,只要繡品精美,有什么是賣不出去的呢? 韓盈當即和曹良商議要找左儀牽線,在之間的繡工中挑選,制作出一批精美的繡品小件出來。 正商議著的時候,突然有個仆人走進來通報道: “漢代令,左商聽聞您在這兒,想要帶一個人過來見您,據說此女是蜀地太守之孫,您要見嗎?” “蜀地太守的孫女?” 韓盈有些驚訝,且不提身份,要對方說的是真的,蜀地離宛安能有兩千多里,一個女子不畏艱險的來這里,毅力也太強了些,難道是有什么要緊的重??? 那為何不去醫屬呢? 韓盈腦海中閃過這些疑惑,想歸想,卻沒有影響她直接讓仆人把人請進來。 大雨過后,外界消息幾近斷絕,管她到底是不是來自蜀地,能有個渠道問問它縣如今的具體情況也行啊。 這么想著的韓盈完全沒想到,左儀領進來的,竟然是個只有十三歲的少女??! 第249章 運糧與要權 韓盈忍不住打量起來面前的少女。 她容貌姣好,身姿翩然,只是整個人都呈現出一種違和感,五官還帶著幾分稚氣,看起來是個孩子,眼神卻極為堅毅老練,走路時明明走的大步,卻一步一步的,非要將身形穩住不晃才算好,韓盈細想才發覺,這可能是穿久曲裾,習慣了小步緩走的的肢體記憶。 一個階級地位極高的貴族少女,而且還在外呆了很長時間,以至于從小培養出來的行臥禮儀動作都發生了改變。 說不定,她真是蜀地太守的孫女? 問題是對方是瘋了還是怎么回事兒,讓孫女一個人去兩千里之外?這么大點兒的孩子,蜀地太守就不怕人死在半路? 面對這種不負責任的家長,韓盈是真的無言以對。 她沉默不語,對面的細君卻不能不說話,畢竟身份這個東西有地域性的,不在自己圈子里瞬間要打折扣,離的太遠,那更是和沒有一樣,一路行來見識提升不知多少的細君,早就將自己蜀地太守之孫的身份拋到了腦后,絲毫沒有架子的對著韓盈俯身下拜,道: “姎為巴郡審氏,名細,見過韓代令?!?/br> “鄉野小地,女君何必如此多禮?”已經大致確定對方身份的韓盈立刻上前扶起來對方,略有些疑惑的問道: “巴郡至宛安兩千余里,不知……女君為何來此地?” 細君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下意識的低頭,避開了韓盈的視線。 如今道路行走困難,在外更是危險,沒有正常的理由,很難解釋她為何冒險走這么遠的路,而選擇離開蜀地之前,懵懂的細君對祖父的安排還極為認可,覺著祖父是為自己著想,只是隨著眼界的提升,細君逐漸開始對祖父的態度產生變化—— 他真的是為了我好嗎? 細君不敢深想。 或許是有的,只是沒有她想的那么深厚無私,畢竟祖父子孫眾多,三代男女加起來能有六十一人,就如昔日周天子分封諸侯王那般,主脈留下守業,支脈分出去闖蕩,闖不出來他也不虧,闖出來,他便是大賺。 至于她這個女孩兒走這么遠的路難不難,會不會死,那其實并不重要,畢竟,當年諸侯各國征伐,互相送國女和親的時候,她們走的路,又哪里見得比她少呢? 可惜人走出來容易,回去卻極難,無論是走回巴蜀的道路,還是從重新回歸那里的秩序的大門,都對她關閉了,更糟糕的是,隨著閱歷的增加,細君覺著祖父的判斷,并沒有他想的那么精準。 這么久了,面前的韓盈即便是有個‘代令’的稱呼,其實際官職還是個醫曹,她的上升之路,絕沒有祖父想的那么容易。 當然,倘若沒有遭遇這場水災,細君還是愿意留在這里學習的,做不得官,還可以試試做巴寡婦清,她有叔伯姊妹依靠,只要找個合適的營生,做到家產百萬,奴仆數千,維持祖父尚在,甚至比祖父在時更好的生活或許也不是難事,到時候,也算是過逍遙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