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外面竟然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 “老天,這可怎么辦?” 行商們終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天災人禍之時,便是豪強大族兼并買人,擴大自身勢力的好時候,連他們都不敢往家扒拉人,這是真的出大事兒了! 行商們開始慌了。 他們這群人,行走在外,和無根浮萍差不了多少,看著人多,實際上也就是三四十號人,沒有本地根基不說,還異常有錢,放任何地方,只要一生亂,那便是頭個挨宰的對象。 宛安目前還沒有出現這樣的狀況,局勢也沒有落到那么糟糕的地步,但情況對他們來說還是極為嚴重,他們不是本地人,沒有田產,買的貨物壓根賣不出去,沒有任何進項,只能往外面花錢,如今人出不去,困死在這宛安縣,一旦此地出問題,那他們手中的財富,同樣是守不住分毫! 面對囚籠般的困境,行商們又開始混亂起來,這個想往外面走,那個說現在外面還沒有宛安安全,走不出去一百里地就得出事兒,還有人開始打聽起來能不能買糧,要盡可能的往多了買,五百石是基礎,可以的話,來個五千石也不是不行! 辛玉沒理會行商們的爭吵,她略微沉思了片刻,突然對召平問道: “說起來,召平你為何不繼續向外走,而是要調頭回宛安呢?” 這的確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向外走才能避開這樣的天災,反而是回來是一場豪賭——誰能保證,宛安縣在這場暴雨下,沒有受到大的波及? 召平抬頭看了一眼辛玉,他原本還覺著辛玉是靠著攀上了韓盈,又作為女子,比他們更好拿貨,方才大吃上了行商這口飯,乃至于比他們賺的還要多,現在聽她如此快的抓住關鍵,便覺著自己過往倒真是小瞧了她。 略微沉默片刻,召平無奈的搖了搖頭: “我倒是想向外走,可外面至少有五個縣都出了問題,往外走,那就是死路一條!” 說著,召平伸手對著另一隊人指了指,繼續說道: “那隊人自蜀地而來,為首之人是蜀地太守之孫,也算是她運氣太差,竟遇上這樣的天災,幸好人手準備充足,沒出什么事,轉回頭派人去探過,據說此次天災范圍極大,已無回路可走,便打算先至宛安,若是不行,再往山陽郡去,我正好與他們半路相遇,為她們引路回來的?!?/br> 這就說得通了。 理論上來說,一個小縣的抗風險能力太差了,但郡不一樣,只要不是高達數丈的洪水,郡中的官糧倉基本上不會出問題,它們那建的大,材料用的也好,甚至會用瓦片鋪頂,那些豪族也差不多,有糧食,才能有活路可言。 從召平口中聽到答案的辛玉略微點了點頭,緊接著,目光便移向了他所提的‘蜀地太守之孫’身上。 距離此地得有兩千多里的蜀地,怎么也會來人?還是個身份這么大的少女! 辛玉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她的視線太過明顯,以至于同樣累得不輕的細君扭頭看了過來。 面前這個二十出頭,膚色黝黑又異常健壯的婦人,與這些行商作著相同的打扮,再加上剛才有人稱她為‘辛商’,這讓細君立刻想到了對方就是召平提到,與韓醫曹關系極好的行商辛玉。 細君的眼睛亮了幾分。 從蜀地趕來著實不是件易事,她路上遭遇過數次劫匪,不僅失了錢財,連同證明自己身份的信物也被搶了去,好在還剩下封書信,上面蓋了爺爺的印,原本細君想要靠它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偏偏又遇上了暴雨,被淋的書信內容直接糊成一團,字印都沒了。 沒有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那想要見人可就麻煩了,細君可不想和縣衙的小吏來回掰扯,外界實在是太危險,宛安縣也不見得能繼續安全下去,她要更快速見到韓盈,直接了當的問清楚對方對這場天災的認識和應對之法,一旦不行,那就得趕緊走,去山陽郡投奔那里的郡守,而后想辦法回家。 所以,細君才會在貨場等待,等待辛玉的出現。 現在,魚兒上鉤了。 第248章 如何施救 韓盈這些天還在絞盡腦汁的思索,如何才能解決黃河水患。 她身份低,事情又大,即便心里想救這數百萬的民眾,真到要給個解決辦法的時候,人便開始發懵,一時間根本找不到破局的點在哪兒。 黃河決堤,漢武帝不是一點兒都沒管——發十萬人堵河堤是記載在史書上的,沒記載的減免賦稅、開官倉放糧恐怕也不是沒有,真正的問題,是誰都沒想到這次決堤會這么嚴重。 漢文帝的時候,黃河也在酸棗縣和白馬縣兩度決堤,當年能給堵上了,怎么可能這次就修不好?不堵過怎么知道! 站在韓盈的角度,這是就是巨大的浪費,一個極為錯誤的決策,但她知道歷史的結果才能這么評判,不知道的漢朝君臣這么做其實完全沒有問題,甚至說,哪朝哪代不都是摸索著來救災,用人命堆經驗啊。 在這個時代重新研究中醫的韓盈,實在是太明白這點了。 偏偏站在她的角度,她是不想讓這民力和糧食全部白白損耗掉的,畢竟國家的賦稅就那么多,今年的賦稅消耗掉,明年再遇到更要緊的事,自然便顧不得堵堤口,甚至說,就算是漢武帝不打匈奴,也不提周遭逮著一次機會就過來打一回的四夷,光連著不斷的旱災和飛蝗就夠讓他有心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