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許是老天無意和韓盈作對待她回到縣衙后之前的狂風已經開始逐漸變小再大也不過是晃動樹枝就連天空也明亮了幾分。 這讓韓盈心里放松了不少她活動了活動脖子拿起來今日剛到從郡里發過來的政令便看了起來。 只是看著看著韓盈的眉頭便不由得皺了起來。 “陛下以為先帝盡孝積德的名義賜山陽郡醫屬三年不繳納稅金的恩典?” 韓盈沉默。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漢景帝已經死了九年了這個離譜的理由朝臣到底是怎么允許通過的?! 換死了二年的竇太后都比漢景帝說的過去??! 第237章 事務繁雜 忽視掉顯而易見的荒唐感,即便這份賜令使得醫屬三年內不需要考慮繳納賦稅,但韓盈還是察覺到了幾分不妙。 恩賜免除醫屬繳納賦稅的前提,是它需要繳納這份賦稅。 有恩賜的時候不需要繳納,那沒有恩賜的時候呢? 是不是就要該繳納了? 理出政令的背后含義,韓盈輕嘆一聲,她搖了搖頭,倒沒生出多少負面情緒。 從兩年多前桑弘羊回去之后,她其實已經做好了醫屬會被收藥稅的可能,只要數量不高,也是能往上交的,就是韓盈沒想到,桑弘羊居然能說動漢武帝暫時不干擾她的行為,對醫屬也沒有設限,任由她將醫屬鋪設到整個山陽郡,如今還在試探性的往外擴展。 不過漢國現在只有五十四個郡,山陽郡的轄區范圍能有后世小半個省那么大,組織范圍大到這種程度,朝中再眼瞎的人也會看到醫屬,他們肯定要更加合理的整編,以保證醫屬在中央的掌控中。 當然,這種事情說好聽叫整編,說的難聽點就叫奪權,韓盈至今還是只是個醫曹沒有晉升,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源于此。 只是醫屬的情況更加復雜,它主要是能穩定平民百姓,增加人口的同時,間接的創造一少部分經濟價值,在平民百姓和中下層能夠享受底成本醫療官吏們來說,它是個很好東西,但對于朝中的人來說,醫屬并沒有創造出直觀收上來,能夠被他們獲取和分配的價值。 更糟糕的,是醫屬做為自下而上的組織,其本質依靠的并不是皇權,而是民眾,這些玩弄權術的大臣可能看的不夠透徹,但本能的感受到了他們在將權力觸角伸過去時的困難。 大農令和少府提出的要求,前者合理,后者不太合理,但不管答應哪個,其實都在斬斷醫屬自下而上的根基。 田稅十五稅一這些人都叫仁政,藥十分之一指不定他們都收的起來,去收這份稅的女醫和農人關系,分分鐘就要變成剝削者和被剝削者,還自下而上? 想得美! 不過,醫屬難搞之處在于,它太復雜也太脆弱,這是好事兒,也是壞事兒。 好處在于,上層很難掌握它。 僅僅是宛安縣廣泛種植和收取的藥就有二十多種,打算收錢還是收藥?額度怎么定?別忘了,宛安縣早期不少有地的農人就是生活在破產的邊緣,是靠藥材去補貼人頭稅,收十分之一就能超出當時農人承受的限度。 面對這種情況,要是按種植藥材比例收藥,那農人就會在不種藥和繼續種,但交上去一堆不是藥材的雜草,而后被查懲處,最后鬧事鎮壓種度過。要是按藥收錢,那,基本上便先是忍,忍到無力承擔便開始鬧事再被鎮壓。 兩種結果殊途同歸,但不管怎么說,這個過程中醫屬一定會涼,最后別管是藥還是錢,都別想收了。 漢武帝時期的大臣,還不是西漢末期那群只會空談的儒生,就算是大農令和少府看不出這樣做對醫屬算什么,底下肯定有人能看出來并告訴他們,但他們還這么做,無非就是出于掌握不了全部,那就只掌握對自己有利部分的心態作祟。 這便是醫屬難以被上層掌握又太脆弱的壞處了,上層覺著掌握不好的資產可以不要啊,收稅導致醫屬涼了也沒關系,正好名聲已經爛了,平民也反對它存在,那廢除醫屬轉官營種植藥材不就行了?反正會種藥材的農人和女醫又少不了,戶籍定好,人隨取隨用,服務他們就夠了,到時候這些人還會對他們感恩戴德呢! 至于民眾無醫治???嘿,底下的那些牛羊和他們這些權貴大官有什么關系!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上一個被這么打壓下去的商人群體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么? 商人創造的明面價值可比醫屬多多了,但整個封建古代的上層都是對商人處于打壓狀態,很大一部分程度,便是因為經商過程復雜,稅收困難,極其難以約束,不像農人那樣,數人頭收口稅和糧食就好。 只不過,相較于商人的確違反亂紀,囤積居奇,剝削民眾,被國家打壓有著充分的理由,向一個非常理想的,對國家,個體都非常有利的行醫組織進行打壓,大旗找起來就很困難,所以最后才落到了收稅上,以及拿韓盈和醫屬女醫的性別做文章。 就像這次,整個朝堂都壓著她的職位,讓她連瓜分醫屬的討論會都沒資格參加。 好在韓盈早就意識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她從當年的濟陰郡守衡朔騙婚開始,便努力擴大自身的名氣,后來通過商人像外界宣揚醫屬的好處、宛安縣的富裕,以及輸出奢侈商品,治國文章和醫學知識,在漢武帝借助桑弘羊之口詢問時,也盡力闡述醫屬對民眾,國家,乃至皇帝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