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綠肥掩藏不住,印花布又怎么可能掩藏?別人搶是別人搶的事兒,現在賺到錢,賺到大錢才是讓他人認可和跟隨的資本! 而對于這種從未有過的布料,郡里的布商自然極為喜歡,因韓盈帶了綬印,哪怕只是初見,仍對她極為信任,雙方簽下了訂單,還提前付了定金,約定好秋季前去取布。 忙完這項,韓盈也沒有離開山陽郡,而是又多停留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門。 西漢是初建的大統一王朝,很多規則都還沒有形成定數,上計就是其中之一,按理說一個縣一年四季都可以前去上計,但夏季太熱,冬季太冷,氣候上不合適,秋天又遇上秋收需要統計入稅,都忙成狗了哪里有時間門,所以大部分縣都是在春季上計,提交前年的計簿,在韓盈停留的這段時間門內,陸陸續續又來了三個上計吏。 韓盈沒有主動和他們交往,而是先多去見自己的上官,又宴請屬吏,也就是督郵,五官掾,門下等人。 有些時候,跨出去那一步才發覺沒那么難,這些官吏當然對她很好奇,也有性別上的調侃,不過郡守已經開口,也不會將她至于難堪的境地更多則是對瓷器和醫術的打聽韓盈對前者避而不談后者卻拿出來夸耀像個自傲自己能力的年輕人那樣經不起吹噓 甚至還一個一個的給他們號脈看診起來。 這么多年下來韓盈已經不再是那個擔心害怕的新手可能比不了淳于意這種當世神醫但比起蔡彭絕對能更勝一籌她在診病上又不故弄玄虛病的成因體現說的頭頭是道再加上能治的范圍極廣一場宴請挨個診治下來這些官職遠超她的官吏都是佩服不已還有人笑著說要將她調到郡里來。 韓盈肯定是婉拒的而后她推銷起來了自己的學生。 當然郡里的官吏對她的學生興趣不大有醫術更高的老師在為什么選學生呢? 不過五官掾和少府等人也清楚韓盈終究不是縣城的普通吏目把她調過來給小了她縣里家業極大過來日子不舒服心里肯定生怨到時候折騰起事來就不好了而給大了別人也不服氣再加上瓷器如今還沒個定數最好讓她先回宛安縣其它的日后再說。 郡里不太缺醫療資源對韓盈離去還能接受但底下的小縣可就不是了聽聞韓盈看診本領極好完全是當世名醫又說自己學生太多縣里容不下了那發覺自己縣里有機會的上計吏們很快找過來打聽韓盈的口風。 于是韓盈用雖然郡里不要女醫吏但郡里的夫人們很想收女醫給她們看診接生而且學生沒這么多為理由讓縣令(漢代也有縣令親自上計的)和上計吏許諾出了以醫曹官職聘請。 這一番下來韓盈又收到了一份郡里的私立婦產醫院的建設邀約一份醫曹聘請還有兩份等上計吏返后和縣令說過再來基本能問個七成收獲頗豐遠超她當初所想。 果然還是主動才能有機遇??! 臨走前韓盈又塞給了當初給自己領路小吏了一些錢財請他多多在后面來的上計吏前宣傳一下她和她的學生這才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而在韓盈返回的途中長安中的劉徹也看到了山陽郡進獻的寶物。 第191章 賞賜爭議 轟轟烈烈的新政風波平息,就連漢武帝也不再繼談此事,而是更加沉迷于打獵,對于不夠敏感的人來說,一切仿佛都好像回恢復了過往,但聰明人早就察覺到底下的暗潮洶涌,不少人看著未央宮,心里衡量著一個問題。 陛下,真的輸了嗎? 明面上看,趙綰、王臧身死,御史大夫重新換成了崇尚黃老之人,可若是細心觀察便會發現,皇帝身邊,還是圍繞著一群儒士,而對于這點,就連最厭惡儒生的竇太后也不發一言。 這種微妙狀態,更像是短暫的妥協,這必然會讓忍耐人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準備,等到出手時,絕對會做到除敵必盡,當然,忍耐總會讓人積累郁氣,漢武帝也不例外,除了思索怎么料理京中的宗親權貴外,他還希望竇太后能早點兒離世,而后宮中除了她,還有一個女人讓劉徹越來越厭煩。 皇后。 無論前朝后宮,男人女人,漢武帝的對待他/她們的態度都很一致,就是看對方對他有沒有價值,有的時候,那此人就是他的心頭rou,掌中寶,能把對方放到一個極高的位置,他允許范圍內什么都能給,有點小錯也沒關系。 但若是此人沒有,或者說對他造成的麻煩遠超于他/她所創造的價值,那漢武帝就會想著怎么替換掉對方。 很明顯,陳皇后如今帶來的麻煩已經遠超于她所能創造的價值,她的母親做為宗親,多次居功索要財物賞賜,帶頭不遵守新政不說,還試圖殺了他嬪妃的家人,而陳皇后,她性格太過驕橫,更糟糕的,是她至今無子! 宮內宮外的名醫都看過,仍舊是沒有效果,一個不能生育,不賢,母家又全都是拖累的皇后,對他還有什么價值? 基于這些,漢武帝越來越反感陳皇后,寧愿在上林苑打獵,也不愿意回宮中見到陳皇后和竇太后這兩個人。 上林苑沒人能夠約束漢武帝,自然能夠讓他舒心,而除了放松,他還有整頓軍隊,好握住兵權的打算,這些事情桑弘羊過往是插不上手的,不過如今他得到了一件有意思的東西,稍微研究發覺可行后,便立刻拿過來送給了陛下。 “這筆筒倒是精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