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看三個徒弟互相折磨的韓盈,只能表示愛莫能助。 雖然這里面有一部分是她的鍋。 為了不繼續暴露異常,韓盈只講了骨頭名字叫什么,壓根沒往上面寫文字。 沒辦法,她又不知道小篆怎么寫,現代的漢字寫出來太顯眼,索性直接不寫,記音吧。 這對于韓羽韓粟兩個已經成年,思維固定的人來說,難度極高。 不過,現在聽音記文是學生的基本技能。 韓盈的教導手段,是底層老師普遍的采用的方法。 如今文字只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大部分人只能通過口口相傳來傳遞技藝,這樣的學習成本和難度,自然會更高,好學生和差學生之間的區別,也就拉的更為明顯。 備受打擊的韓粟,不僅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好學。 韓盈也沒有完全放棄三個學生。 發現魏裳可以做助教之后,韓盈基本上隔個兩三天,就要抽出來一個小時的時間,講上幾個知識點,確定魏裳記住了,由她帶著另外兩個學生,在接下來的時間內進行復習。 而上課剩下的時間,韓盈就拿來檢查之前學的內容,是否還記得。 如此下來,進步雖然緩慢,卻并非沒有。 只是上課的過程中,韓粟也感受到了沒有教學道具的痛苦。 他開始打磨木骨,爭取做出來一套符合人體的木骨架。 就是每做出來一塊骨頭,他都會找村里的伙伴們打幾架。 伙伴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感覺自己越來越打不過韓粟了。 常常是一下場,沒兩下,自己不是被摞倒在地,就是被箍住身體,使不上勁,沒辦法反抗。 此是后話。 現在的韓盈,在熬過十天,確定少年不會感染之后,就看著他父母把他接回了家。 沒辦法,住院也費錢,尤其是少年不像孕婦,能自己照顧自己,順便掙出來自己修養的耗費。 他是受傷,不僅自己動不了,還需要別人照顧,醫院離家太遠,無論是留在醫院,還是每天來回走,都成了兩個人只出不進。 本來要持續不斷支出醫藥費的家庭,經不起這樣耗。 把人接回家,少年可以繼續在床上休息,他的母親可以騰出手來做別的事情,比如多織些布,彌補家庭的支出。 韓盈也沒辦法攔著人。 她只能再次向少年父母強調了衛生問題。 這對父母連連點頭,眼含著淚,差點沒跪下給韓盈磕頭。 若沒有月女,恐怕一家人就要眼睜睜的看著兒子死去。 如今僅些許耗費糧食,就能把兒子救活,對他們一家來說,已經好上天了。 他們這樣的家庭,哪能請得起巫覡? 月女仁善,他們可以慢慢的積攢糧食和布匹,看孩子的情況,十天半個月的來一趟,慢慢治下去,說不定兒子的胳膊,就能恢復的和正常人一樣。 就算是治不了,耗費也不會太多,不至于把家里給拖垮。 送走了這一家人。 韓盈心情有些復雜。 她站在醫院門口,看挑著豆腐擔子的人們一排排走過。 現在的道路,都是人走出來的土路,雪化了之后,一片泥濘,人也沒什么好鞋,都是用草編織的,壓根防不住泥水,走這樣的路,基本上就是用腳趟冰泥,遲早要把腳給凍壞。 可即便路難走到這個地步,大家也清楚長時間走會損害健康,東河村和村外過來換豆腐擔出去賣的人,依舊是絡繹不絕。 窮啊。 窮怕了。 只要有一點點賺取多余收益的機會,他們都會抓住,不肯放棄。 韓盈扯出一個苦笑。 雪后擔豆腐去縣城這種苦活,也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若不是路面過于糟糕,用馬車運豆腐會導致豆腐都給搖散,阿母和那些賈商根本不會請人當腳夫。 而擔這么多豆腐來回走個四十里的報酬,只有十斤糙米。 這就是如今的現狀。 韓盈無力改變這一切。 她不想多看,扭頭回了醫院。 如韓盈所料,預產期將近的那個孕婦,還沒過八天,人就發動了。 因為外邑這邊一直有人過來找活干,醫院也沒有停工,現在擴建到了四間房,其中有一間被韓盈改成了產房,里面只加了壁爐,沒有床,專門架起來橫杠,還吊上了麻布繩。 受限于木工的技術,韓盈要的產椅還得等一個多月才能到。 是的,產房里面沒有平床。 古裝影視劇的誤解,讓很多人認為女性生育時,都是平躺著在床上生的。 這并不正確,因為平躺著孕婦無法利用重力,生產的難度反而會提高。 古人大多采用站、蹲,跪的方式分娩。 而到了現代,孕婦會更加舒適一些,躺在床上,但她們的產床,也是有傾斜角度、抓手和腳蹬的。 韓盈原本以為,她要面對的是孕婦不適應分娩工具,還專門帶著這個預產將近的孕婦,熟悉工具要怎么使用,到時候如何使力。 可沒想到,真正的阻礙,是從孕婦發動那一刻開始的。 村里生育過、從沒有遇到過難產的幾個婦人,知道了有孕婦發動,趕忙過來幫忙。 韓盈一開始還挺高興的。 她力氣還行,但身體小,總有很多不便的地方,還是有大人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