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霹靂收威暮雨開(三)
爪哇海在萬丹城北面畫出一個新月般的海灣,潘姜島橫在灣口,讓這里成為幾個世紀以來西爪哇最好的停泊之地,來自奧斯曼、印度和馬來半島的商人在此匯聚,天然形成了這個讓周邊國家頗為羨慕的商港。自從上個世紀從巽他王國獨立以后,此地便一直作為萬丹素檀國的國都所在。 爪哇已是赤道之南,與文萊不同,雨季早已在三個多月前過去??諝怆m然尚有些濕潤,但城中泥濘的道路也已曬得干硬,在往來牛車和人流的碾壓下隨著熱流塵土飛揚。 下萬丹的都城不過兩里見方,東西寬,南北窄,像個橫在海灣碗底的鞋墊。一如此時南洋的大多數國都一般,簡陋的城墻包裹在護城河內,一條河流斜貫城中。城墻上或百米,或兩百米,點綴著一座座方形的墩臺望樓,這是此地抵御來自海上和上萬丹山中強盜的依仗。 在萬丹城的東北角靠近??诘牡胤讲怀鲆馔庖灿邢嗤囊蛔张_,臺上守衛懶洋洋地躲在臺頂的棚子下面打著盹,并不覺這樣的炎熱天氣下城市會受到多大威脅的樣子。但若是有人同樣站在臺上向東望去,隔著東邊的護城河便能看到一處木墻圍成的集市,那是占地近四萬平米的萬丹大市場,市場中以棕櫚樹皮遮蓋的棚棧下售賣著本地的各色土產,上萬丹出產的蜂蜜、家禽和瓜菜,來自周邊海域的香料、珠寶和大米以及自印度和鵬茄羅渡來的鐵器。 在大市場的東面是一片面積不小的灘涂,那里雜亂無章的房屋多是工匠的作坊和住所。 一條自護城河分出的支流邊上,是一家古吉拉特人開設的鐵器店鋪,看店面的老舊程度顯然已有些年頭,在夕陽映襯下顯得頹敗不已。 經常有海商在這家店中定制一些便宜的兵器、護具,在小圈子里頗有些名氣。英國人夸克便是他們的常,捕奴隊中除了那些火槍之外,其他的一些玩意他總能用便宜的價格從這里搞到,但今天他顯然不是來做生意。 章德裕輕車熟路的來到店后的院中,這個月的白天店里都不會有什么生意,店主更是在房中休息以減少體力的消耗,只有一個伙計在前面招呼,但他既不懂漢語也不會英文??淇丝磥硪呀浀攘艘粫?,見到他面露喜色。章德裕的小隊來到萬丹已近兩個月了,平日只要夸克沒有出海,每周都會約在此處碰頭,但顯然今日并非約定的時間。 “是出了什么事情?”章德裕眉頭微蹙。 夸克一副討好的模樣,“我剛從商務處那里聽到些消息,萬丹的攝政打算對蘇東主不利,首長的法子看來是起效了?!?/br> 這是元老院與夸克共同的秘密,早在蘇鳴崗返回萬丹之前劉大悟便覺得需要給蘇老爺一些輿論的壓力,不然以他穩妥的性子未必就肯帶著華商們到椰城定居,事實也再次證明了劉大悟的判斷,一直到今年春節過后,都沒有多少華商從萬丹遷移過來,蘇鳴崗更是沒有了消息,章德裕這一隊人馬這才會被提前派了過來,劉大悟覺得是時候給元老院宣傳宣傳了。 散布關于華商的謠言,對于夸克并無半點心理壓力,這一年來他在奴隸貿易上從元老院手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靠著南島的矮黑人口從馬辰換到的白糖和精鹽讓他在萬丹享有了極高的聲望,即便是東印度公司的商務代表也會對這位成功的同鄉報以極大的敬意,讓他覺得與元老院的合作實在是對路,只有與雅可的競爭才能讓他感到稍許不安,那一位的船隊聽說出入于馬魯古海域,一年的時間收獲也頗多的樣子,船只又增加了不少。 如今看來首長們的法子倒的確好用,萬丹的當權者們顯然是上鉤了。 “看來我們得幫蘇老爺一把?!闭碌略SX得這蘇鳴崗倒是像極了水滸傳中的盧俊義,這是要強行上山入伙的節奏,要不是他在南洋僑民中的聲望原本是不用費這番周折的。 一見元老要有所行動,夸克趕緊眉開眼笑地湊了上來,“首長需要我做些什么?若是要用船如今就有兩艘還在港中?!?/br> 章德裕瞥了夸克一眼,想都沒想,道:“告訴我對方的人數和裝備……” ………… 伴隨著銅鑼的聲音傳來,昏禮的禱告聲響徹全城,一個小時之后,隨著天邊最后一抹霞光的消散,一輪彎月已經高掛在了萬丹城頭。 微弱的星光在云層中流轉,天光不甚好的樣子,這樣的天候正適合小隊的行動。 作為元老院轄下專干濕貨的隊伍,這是不良人從龍神衛分出后的第一次對外行動,聽說去年顧子明在廣州城外玩過一次大的,章德裕心頭其實有些不服…… 萬丹城的西墻之外,綿延一公里多的居住區內房屋鱗次櫛比,僅僅靠著一道七八米寬的河溝與城墻隔開,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務處,奧斯曼商人的豪宅,華人的聚居區,分布得雜亂而沒有章法。在這片市鎮最北的海邊河口處,是一個并不算大的漁村,平時除了一些漁民之外,也有不少商船在此停泊,到處都有娼優、小偷以及海盜的蹤跡,這種地方最適合藏污納垢,自然也是元老們潛伏的首選之地。 就在港口一處角落的水灣中,停著一艘本地最為常見的柳葉小舟,此刻舟上的幾人正在忙碌,他們要將一件便攜式掛槳機臨時安裝到船尾。得到了夸克送來的情報時,據說王宮的衛隊已經出發,時間似乎有些急了。 又是一個小時很快過去…… 城墻的西南角矗立著城中最大的一座墩臺,若是白天有人站在臺上,兩百米外的蘇宅大院便能一覽無遺,但因為有了微光夜視儀的輔助,盡管夜幕落下杜普雷同樣能夠做到盡在掌握。蘇鳴崗的宅邸并不如想象中安在東門外的華人街區,而是選在了更南邊的爪哇本地民宅之間,光從周圍密布的街道來看應是富人所居之地。 不過這樣倒讓帕帕提親王更為安心,周圍都是萬丹的本地居民,晚上就算鬧出什么動靜也不用擔心太過了。 一個白天水米未進的武士們正在用著大餐,親王無意打斷他們的盛宴,吃飽喝足才好去抓人,齋月期間就是這點麻煩得很。但僅從這點也能看出,賈帕拉殿下不想把事鬧大,畢竟戰爭期間武士原本是不用把齋的。 同樣覺得麻煩的還有查理曼,本來一個小時可以做成的事情因為異教徒的儀式足足耽擱到現在,好在各個路口已經都被封鎖了起來,唯一只剩院子后面的一條水道,夜里急切間是沒有船只會去的。就算賈帕拉出于萬丹的穩定不會對蘇鳴崗采取過于殘酷的懲罰,但因為查雅加爾達的事情讓蘇東主繳納一筆恕罪金卻是可以想象的,按照爪哇的規矩,這筆罰金的數額通常不會低于他全部財產的三分之一,考慮到商人的資金周轉,這恐怕會讓蘇鳴崗破產或是背負上沉重的高利貸。 若不是為了公司的利益,他可不愿意跟著過來。按照英國的習慣把水攪渾就好,至于公司有限的武裝則更是精貴,是以他才寧愿陪著帕帕提在這里又干耗了半日,為的只是不想讓自己人沖鋒在前,畢竟那些華人自己都說,狗急了是會跳墻的。 城門已經關閉,封齋的好處在此顯現,墩臺的守衛入夜之后也選擇了下去吃飯,讓杜普雷得以在上面認真觀察并逐處標記好蘇府周圍的情形,即便是蘇老爺秘藏的金銀照樣逃不出數百米外儀器的掃視。就在杜普雷一邊觀察一邊通過對講機報告時,一個淡淡的船影已經靠上了蘇家碼頭,熱相顯示發動機的功率幾乎開到了最低,上面四個人形輪廓則異常清晰,船剛靠岸旋即如出水蛟龍般摸進了院中。 此刻蘇鳴崗正在獨自后悔,他雖然曾對劉大悟有所許諾,但眼見了雅查加爾達被荷蘭人焚為一片廢墟,還是打起了退堂鼓。 畢竟自己的大半身價都在萬丹,心中難免存著僥幸。最近兩個來月突然出現關于他與華人的傳聞的確曾讓他有些起疑,但因為雨季過后正是貿易繁忙的時候,忙碌了一陣他也就未加在意了。但不想國主的刀這么快就架在了脖子上,雖然圍在周圍街面上的爪哇武士并不算多,但聽出去打探消息的下人回稟卻都像是王宮中的武士。 家中雖然還有些護衛但終究人少,派去北邊華人區聯絡的家人也一個都沒能回來,恐怕是被攔住了。 他權衡著可能的變故,性命多半倒沒有威脅,但財產恐怕就會損失不少,當下正是開海的時節,以往如這樣經歷一番的商人他并不是第一個,幾年前萬丹的豪商帕特拉薩利便是因為賈帕拉的緣故落得家財盡喪逃回了遙遠的祖國。 他腦中飛快的盤算著,思來想去唯覺得必要和攝政見上一面才能化解彼此的‘誤會’。 一切都是宋人的錯,不是他們的利誘自己怎么會給豬油糊了心,跑去摻和這火中取栗的事情,平日行商時躲都躲不過的,什么同文同種,自己怎么就信了這鬼話。 “都是短毛害我!”想到深處他突然罵了一句。 “害你?我們可是來救你的?!币粋€豪闊的聲音此刻卻伴著一人虎步龍行的身形走進了蘇老爺的房中,和后面進來的三人一般都是一身黑色勁裝,如鬼魅般的突然出現。 蘇鳴崗嚇了一跳,愣在當場。 “蘇東主看來是貴人多忘事,當日你在椰城見劉太尉時我可就站在旁邊的?!?/br> 蘇鳴崗恍然似乎記了起來,但還是對此人沒什么印象,人卻先已反應過來,干笑了兩聲,“原來是首長?!?/br> 他驚疑之下并不知道這么多人是從什么地方冒出來的,外面的路口明明是被圍了,這深更半夜的這些人是如何摸進來的? “多說無益,英國人攛掇著萬丹攝政想要抓你,太尉特意關照我等來救東主出牢籠?!?/br> 蘇鳴崗一時有些無措,面露猶疑之色,“幾位首長容稟,蘇某的大半身家都在此處,再說外面圍得鐵桶也似如何出得去?!?/br> “如何出去我等自有辦法,不過東主的家當恐怕得留下些,你東廂房地窖中的那幾箱金銀可以帶走,至于到安汶辦貨的商船伏波軍也會幫你在椰城攔下,你大可放心?!?/br> 說著后面便有兩人已經快步奔向那廂房而去,不等蘇老爺反應過來須臾間便從里面抬出了一個箱子,接著又是兩個。兩個大箱中分別是九百兩銀錠和兩千枚本洋,小的則是六百兩黃金,除此之外的銅錢、綢緞之類則沒法再帶了。 好在這里只是些護院,蘇鳴崗的妻子兒女都在福建老家,這邊就只有一個爪哇土人女子,連妾室都算不上的。 沒過多久,夜風中再次響起了熟悉的聲音,透過夜視的成像杜普雷看到了詭異的一幕,所有參與包圍的士兵此刻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朝著西方跪拜下來,禱告再次開始。若幾位元老潛伏之地不是在貧民與無賴混雜的漁村,而是萬丹城中,則會對這種虔誠的儀式再熟悉不過。是霄拜開始了,同時也意味著當拜禮完成之后也即是抓捕蘇鳴崗之時。 三箱金銀已經搬上了船,加上五個男人,雖不至于太過促狹,但小舟的吃水卻又深了幾許。 就在這時,忽然對岸傳來一聲土人的喊叫。 其余幾人還在發愣,章德裕卻已經反應過來,“趕緊開船,我們被發現了?!?/br> 1、《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merbsp;14501680》anthony reid 2、《海語》黃衷 3、《南洋年鑒》 4、《鄭和在爪哇等地傳播伊斯蘭教初探》許友年 5、《皇明世法錄》陳仁錫 6、《珠城周咨錄》嚴從簡 7、《the rise of ayudhya》chavit kasetsiri 8、《南洋華僑史》陳碧笙 9、《aese in southeast asia》victor pur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