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九邊忽聞喑風雷(一)
三月的京師萬物復蘇,城里城外又漸漸熱鬧了起來,酒樓茶肆的生意也眼見得越來越好。 這一半是因為天氣已經回暖,還有一半則是因為會試之后舉子們旺盛的消費能力。 寒窗十載,最終得以登科,后面的殿試名次對于大多數無意三鼎甲的考生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一甲三甲都是進士,觀政結束之后外放一任知縣那是最起碼的,多少讀書人仕途的終點才只是進士的起手而已,怎不讓人羨慕,更不要說因為一個進士的身份能為家族帶來的額外好處,這酒席都不用自己掏錢,自有各路商人豪紳找上門來,若是這一位尚未定親那就更是各家爭搶的對象,楊府的門檻這些日子就差點被人踏破,好在楊文驄與馬家妹子的親事被人及時說破這才免了一番尷尬。 最近一段時間他整日都是醉醺醺的,用他的話說只要十日之后不要誤了殿試,其他一切好說。因為這個身份的緣故如今倒是好不逍遙,今日與袁崇煥吟詩作對,明日又去約馬士英切磋畫技,反正回鄉報喜的家人早已上路,估計等他回到貴陽時登科的牌坊都已立好了。是以會試之后除了去拜問座師他的日常起居便只剩下了宴飲游玩,開春之后這京郊游玩的地方本也不少,正合他的脾胃。 今日又到了快要關城門的時節,他這才與同去裱褙巷逛書坊的祁彪佳一起不慌不忙坐上馬車準備出城,入夜之后自然是城外更加逍遙,祁彪佳雖然與商家小姐青梅竹馬,但也架不住楊文驄挑唆,祁彪佳此次落榜正想排解心情也就不再推辭一起去吃花酒。 馬車剛過朝陽門便與另一隊進城的人馬相遇,一時僵持起來,楊文驄正待要罵,卻見對面車上下來一人,正是王星平。他昨日從天津出發,在香河縣歇了一晚,此時才堪堪趕回京城。 楊文驄一見到他自然欣喜,王星平卻不加理會,對一旁的祁彪佳道:“虎子我正好有事問你,你父親可在府中?” “今日是他當值,并不在家?!?/br> “那好,你帶我去兵部?!?/br> 祁彪佳愣了一愣,但還是馬上轉身為王星平帶起路。 徒留下楊文驄一人在那無趣。 ………… 兵部在東長安街南面,緊挨著又被稱作龍門的長安左門不遠,從朝陽門那邊過來路程雖不算長,但因為平民在長安街上禁止騎馬的緣故,過來多少還是要些時間,是以平日只要祁承爜在部理事,祁彪佳輕易也不會來,畢竟坐轎這種事情他還是覺得于士人的身份有些不妥。 祁承爜的公廨就在部中南面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隔著一堵矮墻便是工部,自從遼東戰事一起,如今這里即便是正月中也照樣忙碌得很,前方的軍情總是源源不斷的匯集過來。 祁承爜已經在部中呆了一整天,今夜還要繼續熬著,遼東前線自幾日之前便沒有準確消息傳來,讓他覺得心中忐忑得很,畢竟兵部的紅旗其實源自皇帝的意志,容不得懈怠,而現在王星平帶來的情報則讓他的心情壞到了極點。 “你這消息是從哪里聽來的?”屏退左右后他忙低聲問道。 王星平也不隱瞞,“是一個朝鮮通事帶來的,我也是剛從天津衛回來?!?/br> “此人何處?消息確實可靠么?” “我的一位友人的仆役與此人是同鄉,他打探得的消息應該不會有假,說是上月月底東路官軍一出撫順關便被韃子探知,老奴只在南面留了五百老弱以為疑兵牽制劉將軍部,八旗精銳則專攻杜松一路?!?/br> “杜瘋子那邊的消息的確是斷絕數日了?!逼畛袪伈粺o憂心道。 王星平皺了皺眉頭,“那通事后面說的倒只是傳言,他稱韃子大軍已擊破東路官軍,杜將軍手下的三萬大軍全軍覆沒?!?/br> 方才見面只是粗略說了明軍薩爾滸兵敗之事,但現在王星平說到被殲三萬之眾,祁承爜便開始有些氣緊。 “那杜松人呢?”可能是因為消息太過聳人聽聞,此刻他竟也忘記了查實,這樣大的敗仗消息他作為兵部堂官目前為止只是從一個天津跑回來的小子口中得知,本就有些不合常理。 “這個……那人倒是說如今關外都在傳杜太師已經兵敗身死,此次朝鮮援遼的五道都元帥姜弘立力戰被圍,這消息不少就是那些逃回鴨綠江南的朝鮮潰兵所言,不過我以為也不排除還有韃子細作刻意散布,只是兵敗之事多半是真,伯父還要早作打算?!?/br> 無論王星平還是顧子明都不覺得六七天的時間足夠將官軍兵敗薩爾滸的消息傳得如此之遠,后金jian細四處散布謠言的可能性本就不小,只是楊鎬既然如人所料的分了兵,這歷史的進程看來也就不可避免了。更何況數萬人規模的全軍覆沒,大明在遼東的機動兵力因之被一掃而空,隨著這一真空的形成,圍繞其產生的巨大漩渦也將給這個帝國的中樞帶去天翻地覆的震蕩,其他也就只是細枝末節了。 他只需要告訴祁承爜一個看似準確的消息,剩下的便是祁郎中自己的事情,他要的只是一個人情,畢竟顧子明催他回京可不是為了給兵部報信。再說,遼東兵敗,就算楊鎬再怎么掩蓋,消息也瞞不了幾天,最多等四路大軍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之后,再也看不到希望的楊少司馬就只能引罪聽參了。 而此刻的王星平則已在祁承爜的親信屬下帶領下消失在京城的夜色之中。 ………… 翌日一早,正陽門外的一處書齋中舉子們又是慣常的聚起一場文會,一如這些日子的日常一般,但這一次的氣氛則和以往大有不同,少了詩詞附和,隱隱中卻透出了一絲陰霾。 會試過后的文會往往便分得不太仔細,各地舉子也不大再局限于鄉貫的劃分,就如今日,廣東、江西、浙江乃至河北的新科貢士以及尚在京中未走的落榜考生也算濟濟一堂,且是書齋主動邀約,也算是對自己的商業宣傳了。但士子們今日卻都有些心不在焉,相互之間還在打聽著消息。 “聽說昨夜有緊急軍情送到兵部,遼東前線似乎不太好?!庇泻檬轮揭呀涢_始發揮起來。 “看來的確是不妙,我聽說的是昨晚方閣老連夜進了宮?!?/br> “你聽誰說的?”一人問道。 卻又聽旁邊人幫忙解惑,“這還用聽說?一早起來棋盤街上都傳遍了?!?/br> 袁崇煥幾人也正在聒噪,便忽見一個熟人帶著小廝邁步進了書齋。 “沈兄,今日倒是來得早?!?/br> 來人正是沈德符,他會試未中,倒也樂得輕松了,索性便在京城住了下來繼續走親訪友,等著過了殿試再與此次會試中了第二的同鄉好友項夢原一起回家。今次的士子數他在京中見聞最多,還有不少家中故舊長輩為官的,故而他一出現,書齋中的眾人便有些期待是否能夠聽到一些確實的消息。 沈德符果然沒讓大家失望,“你們聽說的不假,遼東經略數萬人馬全軍覆沒,杜瘋子和劉大刀都死在了亂軍中?!?/br> “什么?” “數萬大軍這么快就沒了?” “楊鎬該殺?!北娙诉€在驚愕當中,又不知是誰先開口罵道,接著便漸漸罵聲一片了。 不同的人聞言反應不同,但聽到這個確實的消息都是語帶震驚。 只有一臉疲態的王星平依然沒有多言,一如方才半瞇著眼睛歪坐在那把官帽椅上聽著眾人說話,畢竟昨夜他可是親自在徐府待到了后半夜,親眼看著內侍來請徐光啟入宮的。雖然當時前來傳召的內侍沒有言明事由,但深夜召重臣進宮,這也是多少年沒有的事情了,原因不問可知。 “沒想到還真被你說中了?!币晃蝗迳叩秸诮锹淅锏耐跣瞧矫媲?,嘆了口氣道。 王星平抬頭望去,卻笑了起來,“宋兄這是答應在下了?” 宋應星原本打算若是今科不中便應邀去貴州也好,但果然落榜之后卻又猶豫起來,直到今日一早聽說了遼東的敗報竟與當初王星平推測之言所差甚少,這才打定主意找了過來。王星平聽他言語自然高興,卻還是強掩喜色。 薩爾滸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般在京師的大街小巷中又傳播了大半日,通政司經兵部抄錄轉送各衙門的邸報終于下來,與以往塘報只呈內閣與御前不同,這樣等級的大敗是必須給朝野上下一個交代的,雖然經過字斟句酌的公文還有些遮遮掩掩,但‘總兵杜松等師出撫順關陷沒’這寥寥數語還是足以表明事態的嚴重了。 在京的御史和科道官反應最快,當天便開始了對楊鎬的彈劾,相信再過兩天,各省督撫在看過邸報后也會相繼跟進,王星平也覺得只有批評得越狠在后續可能出現的加派中這些地方官兒才能占得主動,官員嘛背后總有自己行為的動機所在。 就如王星平一般,在大家議論紛紛之時,他早已換取到了對自己有利的東西。 徐光啟覺得需要一支新式軍隊加以歷練方能逐漸收復遼東失地,評定建奴,而他認為實施可行的人選便有王星平一個,新兵的來源祁承爜也已經答應可以幫他從遼東潰兵中加以甄選,以期成軍之后戴罪立功。 當然,王星平覺得這樣一支軍隊直接再拉去遼東無異于送羊入虎口,倒不如隨他回西南經歷一番,他還是有些信心能夠說服幾位相熟的老爺幫忙在朝中說話。 而在滿朝的彈劾聲中,倒也有一個理性的聲音大膽建言,并未將矛頭一味去指責喪師失地的楊鎬,而是率先提出啟用賦閑多年的熊廷弼接替遼東經略。熊廷弼十年前曾經巡按遼東,對于東事看法頗有見地,更身兼文武之才且有長于治軍之名。其實只要稍微緩過味來,能夠想到這位合適人選的朝臣應該不少,但在敗報正式傳開的第二天便有人如此舉薦就又有些別樣意味了。 很快,便有人打聽到了這份舉薦為何人所提,正是剛剛上任一年的太仆寺少卿王尊德。 1、《大明會典》 2、《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3、《晚明史》樊樹志 4、《萬歷野獲編》沈德符 5、《皇明貢舉考》張朝瑞 6、《明代塘報及其特點探析》高歌 7、《論通政司在明代輿論中的作用》吳曉璐 8、《論薩爾滸之戰》李鴻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