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眾人磨了半天,他才終于松口,“那好吧……一次機會換一個問題,你們換嗎?” 眾人都看向莫覺。 莫覺沒有猶豫:“換吧?!?/br> 這種毫無提示的問題,直接回答必然不可能正確。 小男孩很爽快:“好,那你要問什么?” 之前還有一個從抽屜暗格里找到的文件袋沒有被拆開。 反正一時也找不到答案,有玩家便隨手將那個文件袋也拆了,拿出其中的文件粗略查看。 結果毫不意外地被再次驚住。 “這是……人體實驗研究協議?” 另一玩家湊過來看了一眼,立時也是一驚:“都是嗎?……天哪這么多樣本,都是人?!” 那文件是與藥品研發公司簽訂的,上面還標有明確的公司名稱、時間和具體信息,一點不像是阿克夏憑空捏造的劇情。 因為不像收養合同那樣是一人一張,這疊資料一開始看起來并不算厚,但翻開兩頁便能見到所有參與實驗的樣本列表…… 一頁頁一行行密密麻麻。 幾乎讓人數不清。 連顏也看到后也禁不住冷了臉——光是這里有記錄的編號就已經達到兩百余。 玩阿克夏游戲這么長時間以來,不少玩家都已經發現了一個規律。 如果游戲里有細節完整的事例……它們絕大多數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阿克夏從不虛構駭人聽聞的人類惡行,因為歷史上最不缺的就是這些 所有匪夷所思的、折磨人類的殘忍方法,都是人類自己想出來的。 阿克夏如果真的作為另一個維度的智慧生命,是否也會覺得人類諷刺而可笑呢? 將少女們關在一處,統一的管理、苦工、虐待…… 還有數不清的嬰幼兒可以被領養和販賣,甚至拿來做人體實驗…… 顏也微微皺了皺眉,隱約有了些猜測。 他特意翻看了一下簽訂的協議。 這是一份地下合同,記錄的交易顯然也是非法的,不僅明確了雙方的保密要求,款項也是以捐贈形式打入某個賬戶。 而乙方的名稱,居然是名為“邦賽庫爾姐妹”的天主教婦女挽救組織。 顏也腦中瞬間通透,繼而禁不住輕嘆:“……果然是她們?!?/br> 先前拆開文件袋的玩家猶自不解:“可是,這么多孩子都是從哪里來的?……加上之前被領養的那些,都有大幾百了吧?” 顏也已經整理好了心情,聞言抬頭看了他一眼。 他的聲音有些冷:“你可以先想想我們的人設……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少女被關在這里?” 之前提問的人頓了頓,顯然還沒將兩件事串起來。 顏也深吸一口氣。 “按照郵戳上的信息,這里應該是愛爾蘭境內,時間則在1950年前后?!?/br> 1922年,愛爾蘭宣布脫離英國統治獨立建國,自此直至20世紀末,一直是個非常保守的國家。 天主教思想根深蒂固,甚至直接將“禁止墮胎”寫進了憲法,直到2018年才公投廢除禁令。 顏也看了看眾人神色,明白他們大概是并沒有留意過相關報道,便先簡單介紹了一下背景。 “在那個民風保守的時代,由天主教修女團體‘邦賽庫爾姐妹’創立和管理的‘母嬰之家’,是愛爾蘭唯一能夠容留未婚先孕女性們的地方?!?/br> 在1904至1996年間,全國9所母嬰之家共收留過近3.5萬名未婚mama。 顏也道:“如果我沒猜錯,這應該就是其中一所母嬰之家,主要接收年齡在十至十七八歲的……未婚先孕、或者根本就是出生在母嬰之家的女孩?!?/br> “不能打胎……你說,那些被生下來的孩子都到哪里去了?” 在所謂的“母嬰之家”里,這些被視為“恥辱”的女性和他們的孩子并沒有得到多好的照料。 據相關資料顯示,至少有6000名嬰兒在收容所死亡,有近四分之一活不過一歲,死亡原因不僅是營養不良、各類新生兒疾病,還有殘忍的疫苗試驗和虐待。 死亡的嬰幼兒就像垃圾一樣被隨意掩埋,在收容所舊址下留下駭人聽聞的萬嬰坑。 1975年,在愛爾蘭戈爾韋郡蒂厄姆地區一處“母嬰之家”舊址的廢棄水池里,就發現了近800具兒童骸骨,最小的是新生嬰兒,最大的不過八歲。 有玩家發出小小的驚呼,忍不住捂住了嘴。 顏也不像沈雍樂那般溫柔考慮聽眾的接受程度,跟玩家們說得十分直截了當。 “不僅僅是未婚先孕生下的孩子無法被接受,那些作為罪人被送來的女孩很多時候也會成為家庭的恥辱,被永遠遺忘在這里……” 他聳聳肩,“你們應該可以想象她們會遭遇什么?!?/br> 被迫做苦工、受虐待、被打罵、生下的孩子被立刻從身邊帶走,成為教會的“商品”或者這些資料上的一行編號…… 如果未婚mama們被家族放棄,被迫繼續留在這里,等待她們的就很可能將是……再次被迫懷孕,在虐待和苦力中生下孩子,然后周而復始,成為這個宗教監獄的孕育機器。 “你覺得這就是全部了嗎?”顏也面無表情,宛若地獄里毫無情緒波動的見證者,“不……你再想想,這地方又為什么——專門留下小女孩們?” 眾玩家此時已經忍不住冒出了一身雞皮疙瘩,再跟著他的疑問想到了某些可怕的結論,簡直心都涼了,半晌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