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冬天,她很少騎自行車出門,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保護皮膚,防長凍瘡。偶爾騎車出門,都會戴平常很少用的那雙皮手套——這雙手套原本是屬于毛爸的,毛思嘉用這個大小不合,所以很少用。 院子里空地就這么大,楊雪燕為了洗衣服也在水龍頭水泥池子旁,所以一抬頭就能看到毛思嘉那雙白的發光,水嫩嫩的手。低頭再看自己的手,不是紅通通,而是腫的厲害,透出紫色,上面甚至有兩條裂口,心里立刻各種不是滋味兒起來。 不合時宜的話脫口而出。 “那可不是勞動人民的手,是小布爾喬亞呢...”其實她自己也可能不太懂什么叫做‘小布爾喬亞’,只是學到了這個詞,就到處用上了。 原本其樂融融的氣氛一下變得沒那么好了,幾個院兒里的大媽大嬸你看我我看你,笑了笑,都不說話。然而就是這樣的反應讓楊雪燕更加不忿了——這都怎么了,人民群眾連一點兒覺悟都沒有了嗎? 毛思嘉那樣的難道不應該批判?自己這樣的難道不應該贊揚? 楊雪燕有這樣的想法并不可笑,這個時候社會氛圍如此,受到影響的何止是孩子,連有了成熟思想的大人也不例外!很多孩子有類似想法,并不是口頭說說,他們是真的心里也是這么想的。 只是,家常過日子的胡同大媽大嬸,大多沒有那么強烈的情懷。過日子就那么回事兒,怎么可能到處計較! 楊雪燕這話她們肯定不能直接說‘錯’,但還是會覺得她這是沒事兒找事兒,好端端的要找不痛快!她說的東西難道大家不知道?但是招人喜歡就是招人喜歡!就像這個時候大家甚至會覺得女孩子長得過于漂亮本身就是一種資產階級情調,可輪到找對象的時候,大家還是喜歡長得好看的! 不只是找對象的男青年這么覺得,家長也這么覺得!孩子對象長相太磕摻,最后丟臉的是自家! 所以表面上不說什么,心里卻是更覺得楊雪燕這孩子太計較了。再加上她本來就常常針對毛思嘉,更添上一個‘刻薄’的評價。 從小到大楊雪燕都是這樣,毛思嘉早就習慣了,所以也不把她這回挑事兒放在心上,等到第二天上學,她就全然忘了這件事。 “思嘉你就好了,不用擔心這些事...”于欣在學校的時候深深嘆了口氣。 毛思嘉知道她為什么這么說,還是為了留城的事情——現在他們已經是初三的學生了,現在又沒有高中,大學更是可望不可即!如果不去當兵(實際上他們也不夠當兵的年紀),他們就得面對留城還是不留城的問題了。 當然,這個問題的結果也不受他們自己控制。 除了極個別人外,大家肯定是想要留城的,但問題是留城是很難的!過去幾年知識青年大多都去了農村的廣闊天地,有機會留城的簡直鳳毛麟角! 學校和開進學校的工宣隊會咨詢他們是否留城,但是這種咨詢也就是一個過場而已,并不是說想要留下就能留下!與其說是咨詢,還不如說是勸說,讓想要留城的學生們同意去農村。 當然了,就算最后沒有同意也沒什么,該怎么安排的依舊怎么安排,可以說盡力勸說只是讓場面好看一些。少數學生‘頑抗’并不算什么,但太多學生們鬧起來,總是不好看的。 而且這個時候的風向就是這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領導人提出,然后青年響應支持的!至少在外界看來,這是奉獻精神、青年自覺等高尚情cao在支持,真的變成強迫,那就不美了。 于欣也想留城,但是她沒有留城理由。她的各種條件,沒有一條是支持她留城的。 毛思嘉當然也想于欣留城,于欣是她最好的朋友,她不想和她分開,以后只能靠通信聯系。另外,她很清楚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怎么回事,這件事本身而言并沒有錯,時代背景在那里,這樣能夠極大緩解城市人口負擔...這個時候的工業并不能讓城市消化更多人口了。 但是,落到自己親近的人身上,是不能這樣有‘大局眼光’的。 知識青年在鄉村生活肯定不如在城市時,毛思嘉經過學農已經很清楚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農村和二十一世紀的農村是兩回事!這個時候的農村條件差到什么程度?差到上廁所都不用紙(絕大部分的農村都是如此)! 這還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細節,事實上,類似的事還有很多! 當初她學農時已經感受到這么多了,更不要說真的長期生活在農村了!學農時做的農活和真正扎根農村時做的農活,那能是一樣的嗎?必然不同??! 至于扎根農村之后的婚姻問題,回城潮中做的選擇,留下的時代傷痕...這就更不用說了。 但這件事毛思嘉怎么想根本不重要,哪怕她有幾十年后的一些見識,在這件事上她也沒辦法。 “對啊對啊,毛思嘉就好了,根本不用擔心這事兒了?!迸赃呉慌瑢W語氣挺沉重的。 毛思嘉只能禮貌地笑笑,這個時候她說什么都不合適。高高興興地接受這個說法,別人當她炫耀??梢撬龜[出愁眉苦臉的樣子,那憑什么呢?因為獨生子女的身份,她已經獲得了別人求都求不來的留城機會!她要是愁眉苦臉,恐怕人人都要覺得她裝模作樣,特別虛偽了! 而且毛思嘉也注意到了,最近班上不少人,無論男女,都用一種羨慕嫉妒恨的眼神看她。這件事她倒是毫不意外...誰讓她一點兒波折都沒有地拿到留城機會了呢!相比起她來,將會去到農村廣闊天地的同學們,要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人生! 大家在首都過的是安逸日子,吃的用的穿的看的,都是農村遠遠不能比的。沒見過這些還好,難受的是從小見識到大,臨到大了,卻根本留不??! 毛思嘉掃了一眼喧鬧的教室,嘆了一口氣,心中考慮著要不要最近請個假,不來學校了。最近他們也沒什么課可上了,但來學校的同學反而多了起來,平常習慣性逃課的孩子這個時候卻是天天不漏地來學校! 圖的是什么,還不就是打聽打聽留城的消息! 雖說絕大多數的人都要去上山下鄉,但總有一些幸運兒能留下來。只是這種留下來的幸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需要個人非常努力地去爭取。 毛思嘉這種獨生子女屬于天生條件,很少有人具備。另外就是動員家里的關系,到處想法,當然,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也少。而除此之外,就只能靠學生本人使勁兒了!所以最近這段時間,學校里人心浮躁,各種亂七八糟的新聞都有呢! “哎哎哎!你們怎么這樣???別打了!” 正在毛思嘉為了要不要請假回家而出神的時候,一陣乒乒乓乓,毛思嘉再抬頭去看,出事的位置已經圍了一圈人。好在教室只有這么大,人也只有這么多,還能看清楚中間的情況。 中心位置是劉妮,和另一個姓徐的女同學。 姓徐的女同學臉色特別難看,陰沉的像是要滴出水來。旁邊的同學都想拉住她,但根本拉不??!她拼命向劉妮撲過去,一下就在劉妮的臉上撓了三道口子。倒不是劉妮不知道躲避,只是周圍圍了太多同學了,根本躲不開,而且那個女同學手也太快了。 “徐月月,你干什么!”劉妮有一些狼狽。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總覺得圍觀的同學也沒安好心,攔住徐月月的人并沒有真的去攔,反而是她這邊,總有人擋住她躲開的路。 徐月月‘呸’了一聲:“劉妮,你裝什么大尾巴狼?寫大字報的就是你,有人都看見了,你還假裝沒事人呢!” 聽到徐月月這樣一說,劉妮心里咯噔一下,慌了。但她很快又調整了過來——沒錯,寫大字報的人是她,但是那又怎么樣呢?她寫的那些東西都是事實,沒有一點兒捏造的意思。就算是知道了,她也是腰桿挺直! 當即昂首挺胸:“大字報是我寫的,那又怎么樣?難道你能做,我不能說了?” 毛思嘉不像別的同學,特別關心這陣子的各種新聞,這個時候整個人還云山霧罩呢!直到旁邊的同學小聲解釋才知道,還是留城的事鬧的! 徐月月走通了學校的門路,有消息說她可以留城了!也不知道劉妮是從哪里知道的,了解到徐月月用了不光彩的手段,然后劉妮就去寫了大字報揭發。大字報這么一貼,就算徐月月原本真能留城,這下也留不成了。 毛思嘉真的不知道說什么好,如果劉妮真的是秉持著大公無私的心,揭發這樁事,那也就不說什么了,她這也能落一句認真負責。偏偏明眼人看得出來,劉妮并不是大公無私才去貼大字報的,相反,她就是私心太重! 自己不能留城了,就看不順眼找到機會留城的每一個人! 看不順眼也就算了,這種嫉妒是可以理解的,這段時間看不順眼毛思嘉的人多了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要去鄉村修地球了,怎么就你們幾個例外留下來過好日子?這怎么能甘心呢! 但是看不順眼只是心態沒調整好而已,真的去做什么,卻是很少有人走到這一步的?,F在劉妮就是這樣,通過自己一個小小的舉動,打破了人家留城的希望。大家都知道徐月月搞到留城名額的手段不太光明正大,但這并不妨礙這個時候大家對她的怨恨感同身受。 換做自己,留城的機會就這么沒有了,恐怕也不能心平氣和。 毛思嘉這個時候也明白過來了——她說怎么覺得怪怪的,原來是大家肯本沒有認真攔徐月月! 作者有話要說:作者的新文《我的修真學院》來求預收啦!如果對這個題材感興趣,希望能點個收藏! 以下是簡介: 甘甜在穿越之后一直找不到人生目標 畢竟對于一個篤信科學的學霸來說 有神仙、有修真的世界實在是太超綱了! 直到拜入‘門派’時, 老師提醒他們要‘好好學習’ ...... 妥了! 對于一個學霸來說, 沒有比學習更簡單的事了! 第48章 春天的北京城,陽光明媚。這個時候還沒有多少污染,即使是北京這樣的城市,天空也是瓦藍瓦藍的。干凈的馬路很寬闊,車輛稀疏——這在幾十年后是不敢想象的。即使是三線小城的馬路也是‘滴滴答答’不停,北京?從中心區堵到城郊去了! “是這兒嗎?”毛思嘉下了自行車左右看看,不同于大多數北京孩子,閑著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滿北京城亂跑,她不太愛出門。所以除了常去的幾個地方,她看哪里都陌生。 馬路斜對面可以看到一家招牌寫著‘大明眼鏡店’的商店,非常顯眼。這可是北京的老字號眼鏡店,建國之前就在這兒開了店,可以說是北京城無人不知——當然,之所以如此,很大原因是這個時候近視的人少,眼鏡需求量不大,眼鏡店更是少的可憐。 這種情況下,極少的幾家眼鏡店對于北京人來說自然都是‘心中有數’的。 孫繼東點了點頭,先停好了車。今天兩人有約著見了面,孫繼東說自己收了幾部民國時期的外文小說,不確定是個什么東西,想請毛思嘉看看。不過也不可能只是看看這個,所以就稍帶上了別的事。 首先,他們得來一趟‘大明眼鏡店’。孫繼東的弟弟孫衛南,就是和毛思嘉同齡的那個,他的眼睛近視了,醫院看過之后讓來配副眼鏡矯正視力。之前都來了兩回了,一回是散瞳孔,然后下次來驗光。 這在以后的人看來簡直看不懂...這為什么要做兩次?一次做完不可以嗎?但這個時候就是這樣,可能是人手不足、機器不足,也有可能是單純的制度原因。反正想要配眼鏡的,都是這樣。 等到驗光之后,又等一個星期,顧客就可以來取眼鏡了。這個時候的眼鏡制作顯然比幾十年后麻煩的多,不存在一次性搞定所有事情。 本來今天該孫衛南來取眼鏡的,但他忙著和一幫孩子搞‘集體活動’,早上放下碗就跑了,家長才讓孫繼東替弟弟取一趟眼鏡。 毛思嘉的眼睛沒有問題,家里也沒有戴眼鏡的人,所以從沒進過眼鏡店。不,準確的說,她是沒進過這個年代的眼鏡店。 和幾十年后的玻璃柜臺盛著許多款式的眼鏡架,展示給顧客看不同,這個時候的眼鏡店并沒有怎么展示商品的意思——這也很正常,對于近視眼來說,‘眼鏡’是剛需,總是要買的。而北京城里的眼鏡店就是數得著的幾家,不用展示商品,客人也是要買的。 而且,這個時候強調的是艱苦樸素,沒工夫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東西。所以從根本上來說,眼鏡的款式本來就很少。 拿了之前散瞳孔、驗光時的單子,孫繼東取到了眼鏡,毛思嘉多看了一眼,發現是很常見的‘秀郎架’,一種后世也常見的鏡架款式。架子是扁的,鏡片邊框是半框。 不能說多好看,但并不難看就是了。 毛思嘉在眼鏡店里還是看到了幾種眼鏡的,其中最多的是半透明的塑料鏡架。這個是學生鏡,學生用的眼鏡常常更換,這個成本低要價低,所以學生家長常給孩子選這一款。 看到有一款金絲邊眼鏡鏡框,毛思嘉來了興趣,請店員給她拿了出來。 這款眼鏡框在時下的人看來或許有些老土,只有一些老派知識分子會用,但在毛思嘉看來卻挺好看的...復古風十足。 戴著鏡框照了照鏡子,覺得還不錯,毛思嘉最終買下了這鏡框。 店員用一種古怪的神情給毛思嘉結了帳,她大概覺得這姑娘多半有病吧。這個時候買眼鏡又不需要票,也不存在說你沒有近視就不讓你買眼鏡,或者你不在我家配眼鏡就不讓你買鏡框的cao作(主要是這個時候也沒有顧客會那么干)。 毛思嘉買鏡框這個行為,在店員看來雖然很迷惑,但并沒有不做這個生意的理由。 毛思嘉本來還打算弄個沒有度數的平光鏡,這樣比較好看,但想了想,還是不要為難眼鏡店了——如果她要求,應該也沒有問題。因為有的顧客本來就是一只眼睛有度數,一直眼睛不近視,這種情況下就要用平光鏡了。有這樣的先例在前,毛思嘉讓配平光鏡是很簡單的事。 只是這樣會讓人很迷惑吧...毛思嘉也不想麻煩一周以后再來取眼鏡,干脆就只要鏡框了。 孫繼東和毛思嘉一起去了個人少的小公園,找了個坐的地方,毛思嘉這才開始研究孫繼東帶來的書。本來是打算去個可以坐著吃飯的館子的,但是那樣的場合擺弄書籍,總覺得可能會惹上麻煩,所以干脆看完書再去。 書籍看起來是一個人收藏的,因為蓋了同一個人的藏書印。不過這都不重要,毛思嘉又看不懂其中的門道,她的作用就是確定這是一些什么書。 “是西班牙語?!泵技吸c點頭,她大學的二外就是西班牙語和法語。 “是阿拉爾孔的《三角帽》和佩雷達的《高山情》,出版時間都是十九世紀了。國內收藏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值錢,不過如果可以賣給外國人的話可能會好很多?!泵技斡址搅撕竺嬉徊?,眼睛亮了亮:“是一部詩選?!?/br> 這部詩選是她過去不知道的,這也不奇怪,她以前學習西語的時候也就教材。閱讀西語文學作品是有的,但都是市面上大路貨的作品,淹沒在遙遠時空中的出版物,她沒有見過一點兒也不稀奇。 再看看詩選收錄的詩篇,這就相對熟悉了。毛思嘉看到好幾篇都是自己讀過的,還出現了卡斯蒂耶霍、克維多之類大名鼎鼎的詩人名字。 “收藏這幾部書的人說不定是個西語專家呢,民國時期的話...會不會是在西班牙留過學的?如果真的是那樣,那就真的很少見了?!泵技尾聹y道。 這也不是瞎說,民國時期的留學生,有留歐派和留日派。留學日本的先不說,留學歐洲的,主流應該是英國、法國、德國,其他的國家可不多!不過也不能這么說,說不定人家把整個歐洲都走了一遍呢。 這種游學模式,在當時財力能夠支撐的留學生群體中間是很受歡迎的。 孫繼東一眼就看出了毛思嘉的喜歡,把幾部書往毛思嘉的方向推了推:“是買一個箱子時的贈品,白送的...值錢的是箱子。你喜歡的話,先拿去看,看完了再還我就是?!?/br> 毛思嘉猶豫了一下,最后輕輕點了點頭。 翻閱了幾頁詩選,毛思嘉讀書時神態向來專注,因為今天戴了眼鏡架的關系,顯得格外書卷氣。孫繼東看了好幾眼,脫口而出:“改天給你照幾張相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