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我有十一個問題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 自從我遇到了茨木這大佬、狼崽每天都在撒嬌、亦也、孿生兄弟互換人生[娛樂圈]、回頭再看我曾寫的那些日記、美女總裁的近身狂龍、我的meimei是魅魔、[綜漫]貓的報仇、[綜]我被全橫濱碰瓷了、關于在異界求生這件小事
大學讀什么專業,這個問題困擾江水源已久,當然不可能一時半會就解決。他和胡沛薇聊了幾句,便各自回宿舍。剛進門就聽張元亨在那里滔滔不絕 “……經世大學天文學系雖然名聲在外,卻未必是最強的,更不可能做到每個研究方向都強。要知道天文學可是有十幾個分支的,像天體力學啦、天體物理學啦、宇宙化學啦、射電天文學啦,等等等等,每個分支又有好些個不同的研究方向。經世大學天文學系攏共才多少人?就算他們渾身是鐵,又能打多少釘?據我所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天體力學和天體測量學就比經世大學要好?!?/br> 魏山在邊上木然點點頭“你說得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經世大學肯定也存在短板!——你都說了多半個小時了,要不喝點水休息休息?” “我不渴!”張元亨斷然拒絕中場休息的要求,“而且也不是經世大學存在短板的問題,而是每個舉辦天文學專業的高校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比如西北理工學院的天文學系就倚靠國家授時中心,在時間測量學上天下獨步,經世大學比得了嗎?我算是想明白了,要學天文學,未必就非得到經世大學?!?/br> 梅林躺在床上,手里拿著,隨口說道“關鍵是你上得了經世大學嗎?” 張元亨就像點著火的二踢腿,馬上蹦了起來“你怎么知道我就上不了?誰告訴你丙類班就沒有一點機會?說得好像你就一定能上似的!何況我這是第一次參加修習班,就算這次不行,下次我還有機會。再說,就算上不了經世大學又怎樣?根據統計資料,中科院天文學方向的院士,大約一半左右都沒有經世大學背景。這說明什么?說明條條大路通羅馬!” 梅林頭都沒抬,慢悠悠翻過一頁書“條條大路通羅馬是沒錯,可有人天生就住在羅馬,而你,現在住在太平洋上的基里巴斯?!?/br> 張元亨氣得渾身發抖,要不是顧忌自身武力值太低,估計現在已經沖上去和他拼命了“你厲害!你厲害怎么沒有進甲班???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樣子,還想追人家胡沛薇,我看你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rou——癡心妄想!” 江水源趕緊走過去站在兩人中間“咱們討論歸討論、斗嘴歸斗嘴,說臟話、進行人身攻擊就不對了!” 梅林居然還能心平氣和地看書“我是沒進甲班,所以我在學習,迎接即將到來的奧數全國決賽。只要能拿個全國一等獎,進甲班、獲得免試名額肯定十拿九穩,以后也就可以沛薇在經世大學花前月下了。而你呢?歡迎來經世大學旁聽!” 張元亨已經氣得失去理智,沖上去就要開撕。 魏山趕緊一伸手撈住張元亨“千萬別沖動,沖動是魔鬼!咱們可都是修習班成員,屬于被考察階段,這要是在宿舍打架被經世大學發現,還不得取消資格?” 張元亨張牙舞爪地大叫道“我就是要和他同歸于盡!” 梅林輕蔑地說道“瘋子!懶得理你?!?/br> 不知是擔心張元亨真做出魚死網破的舉動,還是覺得宿舍太吵看不下去書,梅林說完拿著書起身出門而去,只剩下張元亨在宿舍里跳腳:“你特么才是瘋子!你全家都是瘋子!” 第二天上午,經世大學給修習班全體成員安排了一場講座。 按照海報信息,講座報告人何元懷是中華科學院院士、經世大學材料系教授、高性能發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還同時兼任了好幾個國家一級學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瞧著其他同學眉飛色舞的神情,江水源微微汗顏不知道別人知道多少,至少自己在此之前完全沒聽過這位院士的尊姓大名。 好在何元懷院士的講座不是講他的學術研究,而是結合個人成長和工作經歷,講述他對于科研創新的理解。期間穿插了許多學術界的趣聞,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講座后有半個小時的提問環節。 老實說,何院士的報告明顯考慮到了受眾的層次,所以內容非常通俗易懂,主要是想起到引導啟蒙、激發興趣的作用。而臺下都是些處于基礎知識積累階段的高中生,連科研的門檻都沒摸到,更不用說創新了,自然沒什么值得好問的。 誰知主持人剛宣布進入提問環節,臺下立馬豎起密密麻麻的手臂森林,有的搖擺如海草,在海浪里隨波飄搖;有的努力伸長手臂,恨不得把手戳到主持人眼里。甚至連高冷毒舌如梅林、豪放霸氣如韋笑都未能免俗。 江水源暗暗咂舌,低聲問旁邊正要把手捅到天花板上的魏山“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沒問題呀!” “沒問題你還舉手?” “舉手又不是為問問題!”魏山理直氣壯地回答道“修習班總共沒幾天,在這么大場合出彩的機會可不多,讓院士記住的機會就更不多了。你沒發現舉手的基本上都是乙類班、丙類班的?機會難得??!” 就在說話間,主持人已經選好了第一個提問者。令江水源等人大跌眼鏡的是,他選的居然是張元亨。難道他今兒出門沒看黃歷? 魏山滿臉驚悚“我突然有種不好的預感!” 江水源重重地點點頭“我也有同感!” 張元亨接過話筒“尊敬的何院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來自蜀地嘉州中學的張元亨,很榮幸能夠聽到何院士關于科研創新的精彩演講,讓我受益匪淺?!?/br> 嗯,貌似還挺正常的。難道說他已經洗心革面,從頭做人? 張元亨接著說道“在剛才何院士的演講中,首先提到創新核心要素是取得新的認識或獲得新的成果,是在突破原有認識基礎上的一種創造性的智力活動。創新包括新的科學理論、新的發明、新的技術、新的材料、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制度等。接下來從自然科學的創新、技術和工程科學的創新、創新推動社會制度的變革和創新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這四個方面來闡述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并通過達芬奇、牛頓、麥克斯韋、孫百熙先生等精彩案例,進行了生動形象的詮釋?!詈?,何院士強調創新一定要有責任心、耐心和好奇心,還需要具備寬厚的知識積累、要勤奮、要善于抓住機遇。同時結合自己親身經歷進行了詳細講述,認為優秀的品質是創新的基礎,走屬于自己的路是創新的關鍵,從小事做起是創新的基本方法?!?/br> 喂喂,兄弟,你搶了主持人的臺詞知道不? 張元亨不顧主持人和周圍同學的滿頭黑線,繼續說道“何院士講得很好,我都非常贊同。雖然我還只是高中生,但從小癡迷天文,每天夜里都會用自己購買的專業設備進行觀測,還提前自學了許多相關的數學和物理知識。經過多年努力和堅持,目前已經成功搜索發現9顆小行星,獨立撰寫的三篇論文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其中包括影響因子高達23的。就在今年1月份,還破格以高中生身份加入蜀地天文學會,成為學會最年輕的會員。這些并非我自吹自擂,而是證明我自己已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開始踏入科研創新的門檻,更能夠理解何院士的演講內容?!?/br> 兄弟,你別嗶嗶了成嗎?你那要不算自吹自擂,世界上就沒有“吹噓”二字! 主持人也hold不住了“這位同學,請你直接問問題好嗎?畢竟提問環節總共只有30分鐘,請給其他同學留點時間?!?/br> 張元亨點頭表示明白“謝謝主持人提醒,下面我就開始正式提問。問題總共有11個,第一個是巨行星形成機制問題,到底是核吸積還是引力不穩定?我們知道,‘行星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句古老的提問已經成為現代行星科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早在17世紀,笛卡兒首先提出了他對太陽和地球形成的猜想。他認為……” 魏山捂臉道“哥,以后我能說我不認識這貨嗎?” 江水源一臉茫然“他是誰?叫什么名字?哪兒來的?我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和他唯一的關系就是我們不幸都屬于同一時空位面,僅此而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