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驚現殺器
書迷正在閱讀:小明星、男朋友帶我脫非入0、失憶后我和情敵HE了、校草制霸錄、[綜漫] 自從我遇到了茨木這大佬、狼崽每天都在撒嬌、亦也、孿生兄弟互換人生[娛樂圈]、回頭再看我曾寫的那些日記、美女總裁的近身狂龍
殷清風的藏書房,每個架子都是帶有推拉門的書柜。并且,每扇門上的一角,都貼著大寫的英文字母。 李世民有些發懵,怎么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他的書房,就是一排排書架子。書架上再堆放些竹簡書軸字畫什么的。就是修文館里也是如此啊,怎么這里這么怪異? 更驚訝的是,書架使用的木材竟然是黑紅色的不說,紋理細膩得讓人產生一種玉質的感覺。難道這小子竟然奢侈的使用玉石來做書架? 他禁不住彎腰靠近書架,伸手來回觸摸著。 “這是木材還是玉石?”他又蜷起食指敲了敲,“聽聲音,可不像是木質的?!?/br> 站直后,李世民又自言自語的說道“也不可能是玉石玉石沒有這樣的紋理,而且,用玉石做書架,是不是太脆了?” 他回身用目光向殷清風詢問。 殷清風拉開一扇門,“無論是書卷還是畫軸,存放久了,竹簡、木材、絲帛還有顏色都會被蠹蟲啃噬。 其實,侵蝕它們的不止有蠹蟲,還有風和光。在書架上安裝這些小門,能盡量減少風和光對書卷的侵蝕?!?/br> 和古人解釋什么是氧化反應真的很難。 李世民似懂非懂。 殷清風指著木架說道“這種木材叫做烏木,是應國公贈與侄兒的。應國公說這烏木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所以侄兒就用來建藏書房了?!?/br> “應國公?”李世民似乎想了一下才想起是誰。 隨即,他又伸手去撫摸?!斑€有這么神奇的木材?” 關于烏木或陰沉木的運用,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之前,或許偶然有人使用,只有三星堆文化的古人們大量的使用過。 但三星堆文化并沒有與同期的或后期的其他文化有過交流和融合,所以,對烏木的運用并沒有擴散出去。作為唐朝人的李世民自然是不知道烏木的存在了。 所以,這個‘古人云“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钡墓湃恕?,最早也就是明清兩代的古人,不能再久遠了。 但殷清風的猜想是,朱元璋因為自己是和尚出身得了天下,明朝是禁佛的。所以,烏木得到世人的認可,應該是佛教和喇嘛教興盛的滿清時期。 當初,他和武士彟關系良好時,就要武士彟利用手里的渠道,到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去挖掘烏木。 那里的烏木雖然不是年代最久遠的,但確是最集中的一個區域,挖掘起來數量很可觀。 可惜,他和武士彟的蜜月期太短,得到的烏木的數量也不多。關系鬧掰了之后,雖然又給他運了一些來,但他估計,這些數量還不足三星堆附近古河床里的一半。 剩下的那些,也不知道武士彟是沒挖掘到,還是自己留下了。 殷清風也不想在李世民面前提到武士彟,生怕李世民又把武士彟叫回來做官。 他對武士彟倒談不上什么怕字,只是不想武靜淑武meimei再受武士彟和楊牡丹的影響。 武meimei若是就此不再出現在中國的史書上,于國于民絕對是件好事。 不是說武meimei才能不足,而是她生錯了女兒身。若是武meimei身為男兒,古代十大賢相中必定要有她的位置。 但他不說武士彟又不行。 無論李世民在歷史上留下多么好的名聲,他終究是帝王心態。 身為帝王,會在潛意識里認為,這天下所有美好的都是他的。 他們要獨占一切,然后把看不上眼兒的再賞賜下去。 烏木的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優點雖然短期難以體現,但經他這么一解說,李世民會不會認為他沒有獻上去是一種罪過? 殷清風不敢打這個賭。 身為穿越者,就要有穿越者的覺悟。 面對說一不二生殺予奪的皇帝,必須不能忤逆其心意。 沒有時時刻刻的求生覺悟,還是不要在古代混了。容易掉腦袋。 李世民似乎盡興了,他指著英文字母問道“那這些又是” “這是侄兒為了檢索方便,應用的一個小手段?!?/br> 殷清風說道“三國時期李登編著的《聲類》和晉代呂靜編著的《韻集》,以及前代陸法言編撰的《切韻》,都是把漢字按照字音分韻,讓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相互交談。 但侄兒閱讀了這些古書后,感覺使用起來很繁瑣。為此,經過多日思索后,找到了另一種方式來代替先前標注音韻的方式?!?/br> 按照字音分韻,就是給漢字加注音標。 “你是說”李世民很震驚,“你找到了代替音韻的新方式?” 剛才殷清風說是自己思考得來的,而不是仙人傳授的,這才是他震驚的原因。 他知道,當初陸法言為了編撰出一部能代替前人的韻書,可是與劉臻、蕭該、顏之推、盧思道、李若、辛德源、薛道衡等人一同商討多日,才有了《切韻》的完成。 而這小子竟然是自行思索得來的,這就了不得了! 要知道,參與《切韻》的那些人,不但個個都是當時的名士不說,更是來自天下各方。 劉臻,沛國相縣人、蕭該,江左南蘭陵人、顏之推,生于江陵、盧思道,河北范陽人、李若,河南頓丘人、辛德源,隴西狄道人、薛道衡,河東汾陰人。 他們當初受邀參加河北臨漳人陸法言的家宴,因各自帶有家鄉口音而起了口角爭執。在陸法言的勸說下,《切韻》問世了。 “你你,可成書了?”李世民太激動的。 彰顯和評定一個帝王的成就,無非是文成武就四個字。 “文成”是指天下治理的如何,“武就”是指與外族間武力的強弱對比。 “武就”方面,他認為已經做到了極致。 有培養新式武將的皇家軍事學院,有難以攻破的堅城,有新式冶煉的鋼鐵鑄造的,防御性能極好的鎧甲和鋒利無比的新式武器。 等以后這些都運用到行伍里,只有大唐軍隊攻擊別人,而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被動防御了。 “文成”,有增加產量的新式農耕,有收盡天下鰥寡孤獨的皇澤院,有暢通南北的水泥路與橋梁現在又有了文道昌興的新式韻書 天下大治啊~~~~ 李世民越想越激動,“你快說說!” 面對拼音字母這個大殺器,李世民不激動才是不可思議呢。殷清風說道“請叔叔移步侄兒的書房?!?/br> “走走走?!崩钍烂窭笄屣L往外走。 書房里,殷清風將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遞給李世民。 李世民翻了兩頁。 看不懂。 殷清風于是開始解釋什么是聲母,什么是韻母等等內容。 成書于宋朝的《廣韻》有兩百零六個韻部,但唐朝人發音,與宋朝話一樣,與現代漢語發音有很大的不同。 重唇音有b、、bh、。 b、、的b,讀為鼻冠音b, 但這種發音并非正統讀書音。 當唐音傳到東倭后,“萬歲”就變成了“板載”。 舌音分舌頭音和舌上音端知、透徹、定澄、泥娘。 “端透定泥”叫做舌頭音,“知徹澄娘”叫做舌上音。 齒頭音有精、清、從、心、邪。 z‘讀為z的濁輔音,就是英語birds的ds。 s‘讀為s的濁輔音,就是英語zoo的z。 另外,唐朝的某些南方方言中,z‘和s‘都讀為z‘。 正齒音a有莊、初、崇、生、俟。 zh‘讀為zh的濁輔音,就是英語jack的j。 sh‘讀為sh的濁輔音,就是英語leasure的s。 正齒音b有章、昌、常、書、船。 jh是j的濁輔音,xh是x的濁輔音。xh聽起來有點像y,但沒有y那么清脆。 在唐朝的很多方言中,jh和xh都讀為jh。 牙音有見、溪、群、疑。 gh是g的濁輔音。ng發音同粵語“我”的聲母,很多漢語方言都有這個聲母。 喉音有影、曉、匣、喻。 h‘是h的濁輔音。 半舌音來。l的發音同漢語拼音l。 半齒音有日。 ny發音類似n,但發音部位與漢語拼音jqx相同。 除了聲韻不同,聲調也不同。 現代普通話有五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輕聲,與唐朝的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在字面上看起來區別不大。但真正發音之后,區別就明顯了。 平聲的標準是“哀而安”大約是一種長的中平或低平調。 上聲的標準是“厲而舉”大約是一種短的升調,用力比較強。 去聲標準是“清而遠”大約是一種長的高降調,“遠”是拖音、拉長音的意思。 入聲標準是“直而促”入聲以、t、k收尾,發音短促。 在現代,除了個別地方的方言和方言中的個別詞匯,大多數以上的漢族人口早已不再使用這四種的發音方式了。 正因為發音的方式改變,詞在宋朝時興起,到了明清時期,再難出現唐宋時的詩與詞的大家了;現代人更是很難再根據律詩的要求和詞牌的平仄規定,寫出古韻十足的古體詩和詞了。 為了能與唐朝人發音方式相符合,殷清風整理出的帶音標注解的課本,可是費了極大精力。 同樣,給李世民解釋的時候,也是很費口舌的。 “侄兒以外邦人的字母為漢字注音,不但因為以往的韻書學習起來很繁瑣,而且若是這個拼音可行的話,不但大唐四方的百姓可以用同一種口音交談,萬世之后,人們使用的語言仍然是現今叔叔與侄兒交談的口音?!?/br> 不管是李登的《聲類》、呂靜的《韻集》、陸法言的《切韻》還是在《切韻》的基礎上修改演變的《唐韻》或《廣韻》,使用起來,在現代人看來都是非常繁瑣的。 現代的漢語字典,雖然有偏旁部首檢索和首字母檢等,但絕大部分人的檢索習慣就是首字母檢索的。 可古人是用一個漢字來代表一個聲母的。 可這個作為字母的漢字又怎么發音呢? 于是,再去檢索。 如此下來,不繁瑣才出鬼了呢。 如果只是繁瑣也就罷了,隨著時代的變遷,宋人不知唐人如何發音,明人不知宋人是如何說話的。 但有了以字母代替漢字來注音就不同了。 只要一部字典出現后,即使再過上一兩千年,后人的發音不會變化太多,也仍然可以根據這部字典發出一兩千年前古人的發音的。 “什么!”李世民有些不敢相信,“萬世之后” 他有些哆嗦了,“就這個就可以做到?” 李世民像捧著絕世寶貝一樣,捧著手里那薄薄的小冊子,眼睛放著嚇人的光亮。 “叔叔讀過的《說文解字》,是以部首編排的字典。若是在《說文》的基礎上,叔叔召集天下大學問者,以部首和這拼音相結合,再編撰一部新的《說文》會如何呢?” 李世民不停的眨巴眼,想象著殷清風話里的含義。 殷清風繼續扔炸彈,“《說文解字》原文是以小篆書寫的,逐字解釋字體來源。 其全書共分五百四十個部首.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另有“重文”,也就是即異體字一千一百六十三個.總計共一萬零五百一十六個字?!?/br> 李世民繼續眨眼,這些他都知道。 “現今距離《說文》成書,已經過去五百余年了。這五百余年里,不但某些漢字的字義發生了改變或者是有了新的解釋,可能還有新的字被使用了。 現今的大唐,已經初步具備了國祚長存的底蘊。但侄兒還是認為,某些家族對皇室的威嚴還不是很敬畏的。 若是有一部能完全取代《說文》的典籍,在叔叔在位期間問世了,那些世家會不會低頭?等承乾阿弟繼承叔叔時,會不會更順利的治理江山天下?”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永世帝唐》,微信關注“熱度網文或者rd444”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