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 十章:再訪顏氏
書迷正在閱讀:小明星、男朋友帶我脫非入0、失憶后我和情敵HE了、校草制霸錄、[綜漫] 自從我遇到了茨木這大佬、狼崽每天都在撒嬌、亦也、孿生兄弟互換人生[娛樂圈]、回頭再看我曾寫的那些日記、美女總裁的近身狂龍
在馬周回來的第二天,顏勤禮親自來邀請殷清風過府相談。 再次見到顏思魯,殷清風心中升起一種罪惡感。短短十余日不見,老爺子蒼老了許多。 他恭恭敬敬的在老爺子面前跪下,“外孫拜見姑翁?!迸擦伺蚕ドw,“甥男拜見四位伯父?!?/br> “好孩兒,起來吧。坐到姑翁身邊來?!鳖佀剪數木襁€不錯。 等殷清風坐下,顏思魯問道“聽馬賓王以及你相時舅父說,你對儒學有不同的見解,現在說給姑翁聽聽?!?/br> 殷清風道“外孫以為,儒學是一門學問,研究仁義道德的學問。但學問歸學問,若完全以此來治理天下,則是誤國誤民。 民有士農工商兵等等。儒學只是“士”的學問,里面沒有增加糧食產量的學問、沒有指導工匠營造道路橋梁的學問、沒有興盛貨殖的學問,更沒有如何擊敗異族保家衛國的學問。 這樣的學問,怎么可以據此來治理天線呢? 隋唐以來的開科取士以儒學為主要考核內容與標準、漢武帝以降的帝王和士人認為只要熟讀先賢典籍就可以輔佐君王治理天下,這,皆源于董仲舒一人之禍亂! 太子殿下頒布農耕令、開設帝國銀行、開辦皇家軍事學院等舉措,便是要更正儒學既是治政之學的錯誤。儒學者應該借此機會重新認識儒學在大唐、在以后究竟應該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 是繼續認為儒學既治政之學,還是把它當做一門指導世人修行品德的學問。 誠然,像等典籍中記載了“民本”、“仁政”、“王道”等內容,但這些內容遠遠不能指導帝王治理好一個擁有幾千萬人口的國家。 就以“以農為本”為例。 農在士的眼中到底是被尊敬的還是被鄙視的?儒學者中除了李安世、酈道元等少數人外,對“農”又有何貢獻?租庸調中的調,明明是在踐踏“以農為本”,為何不見學儒者出來制止? 像這樣學一套、說一套、做一套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不恥言利”。 歷代朝堂上,都是學儒者,他們一定學過“不恥言利”。那為何他們在官場中勾心斗角,在民間有盤剝百姓、與民爭利? 多少年來,學儒者學的圣賢書,做的卻不是圣賢的事。 這種現象應該得到制止了,也應該讓世人知道某些人的某些做法應該得到世人的唾棄了。 學儒者不要再把精力和光陰都耗費在故紙堆里,去給各種典籍做什么注釋了,他們應該睜開眼睛看一看,這世間很多人的苦難都來源于那些學儒者的貪婪! 但是他們不敢,因為他們也是盤剝百姓中的一員! 所以,外孫以為,顏氏既然奉孔圣師為尊,既然千百年來忠于祖先留下來的遺訓,為何不出面倡導世人重新定義什么是道德,又如何遵守道德呢?” 顏思魯多少知道一些殷清風的想法與眾不同,但剛才那番言論的的確確出乎他太多的意料了。只“儒學非治政之學”一點,就推翻了罷黜百家后,人世間所有的學問。 若是承認了這一點,儒家的地位將急劇下降不說,以經書傳家的那些家族的地位同樣要受到極大的沖擊。 “好孩兒啊~~~你這是要把這天捅破啊~~~”他嘆了口氣,“顏祖回自身秉性忠厚,唯恐后人也是如此,他在遺訓中說道,不希望后代的顏氏子弟侍奉君王。 但是,顏氏子弟不入仕又如何養活一代又一代眾多的子弟?歷代以來,留給讀書人的出路并不多,入仕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顏氏子弟只能一邊入仕,一邊嚴守安貧樂道的祖訓。 入仕只是為了養活族人,所以,歷代的顏氏子弟既不熱衷與朝堂上的高位,也無力糾正某些學儒者的行為。就像你說的那樣,顏氏只是在“獨善其身”。 可又能如何?沒有朝堂上的權力就沒有話語權。就算顏氏說出某些話,不說顏氏將遭到來自于其他家族的攻擊,就是君王也不會容忍這種說法。 所以,顏氏不敢自取滅亡,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你雖然看到了某些問題,或許太子也有志要更改某種局面,可朝堂上的rou食者們皆來自于各大家族,他們不會放任自己的權勢被削弱的。誰動了他們的利益,就是他們的死敵,他們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死敵逍遙在世的。 你的志向是好的,但你不能那樣去做。即使太子可以回護你一時,可當他頂不住來自各大家族的壓力時,就是你殞命之時啊~~~ 聽姑翁一句話,某些事情自己想想就好了~~~” 顏思魯的神態愈發有些蒼老了。 殷清風沒想到顏思魯,不,應該是顏氏族人都是明白人。問題的關鍵就是權力在誰的手中! 就像一幫親戚朋友當中,誰的錢多誰說話就腰板硬一樣,沒有錢,你說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也沒有人信。而涉及到改革,沒有權,就不要作死! “敢問姑翁對太子了解多少?” 顏思魯似乎很疲憊了,他揮手,示意長子顏師古來回答。 顏師古同樣震驚于殷清風的言論,也認同他阿耶對殷清風善意提醒。 入唐后,他是李世民秦王府內專門掌管軍隊里的文書起草的記室參軍。這個問題他來回答正合適。 “太子果敢有大義,率性而為不失真誠;太子任人唯賢,又有虛心納諫之雅量?!?/br> 顏師古雖然凈撿好聽的說,但大致如此。 殷清風道“在甥男看來,不管太子具備何等品質,有一點是最主要的太子立志成為始皇帝和漢武帝之后最偉大的帝王! 所以,在太子面前,凡是阻擋他前進步伐的絆腳石,將統統踢掉,或者,干脆讓其粉身碎骨!而他,既有這個決心也有這個力量!” 這話說得有些殺氣騰騰,顏思魯睜開老花眼看向殷清風,“好外孫,你的言外之意,太子要對那些世家” 殷清風點點頭,“已經在做了?!?/br> 顏思魯一驚,扭頭看向長子。 顏師古在李世民成為太子后,入東宮為右春坊中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右庶子。若是太子真的做了某些是,他應該知情。 他想了想,沖他阿耶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顏思魯有些遲疑,“好外孫,你不會謊騙姑翁吧,這可是天大的事啊~~~” 殷清風道“上次外孫來時,與勤禮舅父說過,由外孫的義兄李伏威主持,將在天下各縣興辦皇澤院與皇澤學堂?!?/br> 顏思魯點點頭,表示聽說了。 “皇澤學堂只是一個引子,在最初的時候,對外的名義是招收孤兒為學生。但等到若干年后,等有了足夠的教師或夫子,學堂將向所有適齡孩童開放,并且是免收一切費用?!?/br> “啊~~~” 廳內響起驚呼聲。 免收一切費用這刀捅得太狠了! 顏氏家族不結黨不營私,即使收徒授課,也只是養家糊口的權宜之計,但其他家族可不是如此。 經書傳家可不是只傳給自家子弟那么簡單,誰來求學,要先看看資質如何,家族背景如何。值得培養了,或值得結交的,方會收其為徒或是開放一部分藏書。 這樣的模式經營了幾百年之后,每個家族都會有眾多的利益相關者。那是真正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現在,免收一切費用這刀捅出來,短時間或許看不出什么效果,但結合殷清風剛才說的“儒學非治政之學”,想想都知道那些學堂教的將不再是以儒學的典籍為主了,可能是農業,可能是工匠,也可能是商賈 若是這些學生學有所成,科舉考試的內容必然是水到渠成的進行更改。到時候,那些所謂的經書傳家的家族在朝堂上還有優勢嗎?一旦這些家族的子弟在朝堂上的比例過低,他們的家族將會毫無疑問的、不可逆轉的衰敗下去。 等等!主持皇澤院的人是誰?李伏威?他的義兄?是太子選擇了李伏威,還是干脆是他向太子諫言的? 顏師古有些哆嗦了,“你你你和太子” 殷清風道“關起門來,自家人說自家話。太子的很多事情,甥男都參與了,包括帝國銀行,包括軍事學院?!?/br> “那那皇澤學堂” “既是甥男諫言的,以后學堂的費用也是甥男出的?!?/br> “呼~~~”“天哪~~~” 殷清風沒有將裴氏和韋氏作為例子,倒不是怕顏氏生出什么兔死狐悲的情緒,而是他對那兩族使出的招數根本不致命。 短時間內,或許這兩族的族人因為暴富而迷失了本心,但時間久了,富裕的生活已經變成一種常態了,再蹦出一個有識之士來,嚴厲要求族中子弟必須以讀書、以科考為主,若是再把學習成績與零花錢掛鉤,那兩個家族不但不會衰弱,反而會更強大。 同樣,他也沒拿蔭封來說事兒。李世民或許會改動蔭封制,但他不會完全絕了這條收攏人心的制度。 真正能影響到世家地位的,還是義務教育。 首先,他教什么,那些學生就得學什么。不想學也可以,有一天他們終會發現,他們的子弟即使精通了四書五經,最后也考中了科舉,但他們的官職嘛就呵呵了。 其次,世家的由來,便是壟斷教育的結果,是他們讓讀書成為一種高尚的象征。 就像二十世紀一樣,八十年代的中國,高中畢業生在鄉鎮級別的機構里已經是高學歷的人了,九十年代是大學學歷,到了二十一世紀初,研究生勉強有個體面的職業和收入。 普及教育,在古代的影響意義更深遠。 世家將從神壇下走下、迷信宗教與鬼神的現象將得到改變、皇帝與百官想要再治理已經不是愚民的百姓,他們必須要更專業更用心 這些還只是國內的效果,還有國外的。普及了教育,中華文化在地球上的傳播和影響,就會比歷史上的更廣泛更深遠! 就如佛教侵入中華文明、教侵入歐洲與非洲、好萊塢入侵全世界等等一樣,中華文明也可以一手舉著文明典籍一手拿著刀殺向全世界! 顏思魯顫聲的問道“太子果真果真要對世家動手?” 殷清風道“不是要殺要打,畢竟他們也是大唐的子民,太子只是想要他們認清楚,他們只不過是大唐萬民中的一員而已?!?/br> 顏思魯的胡子差點兒沒氣歪了。 世家就意味著高高在上、世家就意味著他們可以隨意踐踏他人、世家就意味著享受他們享受不到的特¥權沒了這些,和殺了他們有什么區別? 但是,他已經沒心思去想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會如何了。 “那那,顏氏呢?太子對顏氏是否也如此?” 殷清風笑著說道“姑翁放心,既然外孫來了,還能讓顏氏吃虧了不成?不但是顏氏,外孫同樣也不能坐看殷氏衰落下去啊~~~” 顏思魯等人稍微放下一點心。 “那清風你對顏氏有何建議?” 殷清風道“其實,不管太子做何革新,顏氏又能如何衰???千百年來的顏氏,不是一直安貧樂道的嗎?” 安貧樂道是沒錯的,可這話像是好話嗎? 顏思魯瞪著殷清風。 “在太子的謀算里,儒家的衰敗是必然的,但顏氏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啊~~~” 顏思魯等人皺起眉頭。 “顏氏可以借著給各典籍斷句的機會,重新詮釋先賢們的思想,引導世人的想法向太子的意愿靠攏。比如,剛才外孫說的儒學非治政之學。 顏氏也可以將顏氏的祖訓向世人傳播。比如,祖訓中規定族中子弟犯了哪些錯誤將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或者是逐出家族。 這樣做,既宣揚了顏氏的名望,又讓世人依此為規范來教導自家的子弟。 國人歷來是德與法并行,甚至德要高于法。 太子重視律法,但他更希望在他的治理下,這天下將無賊無盜。 顏氏以一家之族訓,卻教導天下萬民,試問,天子與天下人將會如何看待顏氏? 到那時,每家每戶皆奉一本為治家圭臬;到那時,我大唐子民視道德敗壞尤甚于作jian犯科;到那時,顏回公在萬民的心中將比孔師還尊崇!” 顏思魯哆嗦了、顏氏族人哆嗦了 萬民皆奉為治家圭臬顏回公在萬民的心中將比孔師還尊崇天啊~~~~太美妙了~~~~ 顏思魯再次顫聲道“可不敢比肩孔師” “敢于不敢,不是外孫說的算,也不是姑翁說的算,而是那天下的百姓。所以” “所以什么!”顏思魯急不可耐的追問道。 “所以,要增加很多很多的內容!”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關注“熱度網文或者rd444”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