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生態農業
書迷正在閱讀:小明星、男朋友帶我脫非入0、失憶后我和情敵HE了、校草制霸錄、[綜漫] 自從我遇到了茨木這大佬、狼崽每天都在撒嬌、亦也、孿生兄弟互換人生[娛樂圈]、回頭再看我曾寫的那些日記、美女總裁的近身狂龍
殷清風站在國公府的東院里,輕聲與叔祖管家說著什么。 當初西院改建后,眼熱的殷清栿也想將他住的東院改造一番,但不知裴氏和他說了什么,最后,只在東院和潤下院各建了一間浴室。 殷清風搬到西院后,東院還有不少空置的院落,他今日便選出一處來建造溫室。建完自家的,還要去杜伏威那里。 他剛交代完叔祖管家,裴氏和聞氏帶著侍女便涌了進來。 “孩兒拜見嫡母、拜見阿娘?!?/br> 聞氏笑盈盈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裴氏則說道“聽管家說,清風建這處溫室,能在當下種出蔬菜,甚至能種出果子?” “是的。有匠人向太子獻策,然后太子讓孩兒在府中先驗證一下?!币笄屣L把鍋推給李世民去背。 聞氏笑容更盛了。 朝堂上文武數百人,太子偏偏鐘愛她的兒子,真是天恩啊~~~ 裴氏也笑開了懷。 殷清風得到的恩寵越多,她在裴氏族人面前就越有榮光。 從前,除了正月拜年,她每次去見族人連正門都走不了,只能從側門進。而今,不管她何時去,都會受到隆重的接待。就沖著這一點,她也不會再拿庶子的身份看待殷清風了。 前幾日便聽管家說,殷清風要建一座溫室。當時管家也說不清楚這溫室是何用途,現在聽說是太子讓他這么做的,她喜悅的心情并不亞于聞氏。 若是他真的能在這季節種出果蔬,在太子面前注定又是一場潑天大功啊~~~立功好! 或許有一天,這府里將是一門雙國公,又都是駙馬都尉,不管她之前在族里受了多少委屈、給殷氏對殷氏也算有了交代,這些都過去了。以后再有人提到她裴敏提到鄖國公夫人,就算公主殿下也未必有她更風光。 想到了族人,她問道“若這溫室真能種出果蔬,這種植的秘術清風可會傳出去?” 殷清風道“聽太子的意思,若孩兒果真成功了,明年將會向世人頒布出去的?!?/br> 不管裴氏打的是什么主意,還得拿李世民做擋箭牌。 裴氏連忙說道“那清風是否有意在城南的莊子里也建幾座這樣的溫室?” 殷清風拿不住她這話的出發點,“不知嫡母有何示下?” 裴氏道“等收獲的時候,清風給嫡母留一些,嫡母要帶去送人?!?/br> 原來是想出去炫耀啊~~~沒問題。河西新村那邊計劃是今年先種下一萬畝,足夠你將人情做個遍的。 當初購買河西新村,本來是為了安置許氏族人的,結果許敬宗經不起考驗?,F在人不用安置了,但土地不能閑著,正好都用來種大棚。 等明年那十幾萬畝土地都種上大棚了,讓長安城的老百姓門也感受一下新朝新皇帝帶來的美好生活。 長孫氏打了個哈欠,收好書卷,準備安寢。 她猶豫了一下,對上前要給她掖被角的宮女問道“去問一下,看太子是否安寢了?!?/br> 沒多久,那宮女回來稟報說“太子殿下此時還在書房中?!?/br> 她問道“現在是什么時辰?” 宮女瞥了一眼漏刻,回道“亥時二刻剛過?!?/br> 長孫氏想了想,道“更衣?!?/br> 將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她才帶著人走出寢宮。 她牢記殷清風在中寫的那句話萬疾之源在寒在濕。自從知道這兩點后,她就時刻注意遠離濕、寒二字,有時寧可熱一些、干一些也會忍著。 輕輕推開書房的門,長孫氏見到坐在門內高椅上一臉倦容的李晉安。 李晉安早在門開的那一刻便意識到來者是何人,他躬身行禮。長孫氏向他做了一個安靜的動作,然后繼續向里走。 她轉過屏風,見李世民已然伏在桌上酣睡了。 她摸了摸茶杯的溫度,又將桌上的奏疏整理好,才輕聲喚道“二郎~~~” 李世民迷迷糊糊的睜開眼,下意識得擦了擦嘴角。 長孫氏見李世民那孩子氣的動作,既心疼又好笑,“二郎,夜已深,回宮安寢吧?!?/br> 李世民稍微清醒一些,坐起來,“哦~~~觀音婢來了啊~~~” 他揉了把臉,“現在什么時辰,我怎么睡過去了?” 長孫氏道“二郎不是說明日要去觀看溫室建造嗎,還是早些安歇吧?!?/br> 李世民心知今晚是不能再處理奏疏了。他抻了懶腰,站起來摟著長孫氏向外走,“天寒地凍的,可不要再出來了。你若是不放心,遣人來說一聲就可以了。來,手伸給我,我給你捂一捂?!?/br> 等李世民夫妻走了之后,李晉安大大的打了一個哈欠,吹滅所有蠟燭后,搖搖晃晃的奔著浴室去了。 東宮里,他是第三個擁有新式浴室的人。每次神清氣爽的泡完澡,尤其是消除了身上那難聞的氣味之后,他總會想起殷清風那雙赤子般的雙眼。 他也曾娶妻、也曾有子,但一切都沒了。既然蒼天注定他孑然一生,他索性就凈身做了內侍,反正都是伺奉二郎。 初見殷清風那一次,他還對那個少年還不在意,無非就是因為二郎為了拉攏舊臣而一步登天的少年罷了。但接觸越久,他就越欣賞他。 當他稱自己“叔叔”的時候,他感動了。從那一刻起,他視他為自己的子侄。 “你可要快快成長,長大了好為二郎分擔些。哎~~~做皇帝有什么好的?還不如一介百姓能天天守著自己的妻兒” 今天是溫室建成的最后時刻,殷清風一如往常的起床、晨練。 在皇城外匯合了杜丙,又問清了詳情,他才安心的帶著人往東宮里去。 到了蒙學宮,任云舞立刻開始帶人在地面上鋪上木炭。等木炭燃盡、土地化開后,所有人一起動手開始挖土。 一米深的方坑挖好后,按照預先演練的那樣開始鋪設管道。殷清風親自檢查過后,命人開始往土坑里填土。 李世民皺起眉頭,低聲讓長孫氏走遠一些。見長孫氏無動于衷,他向殷清風招招手。 殷清風拍拍手上的的泥土,小跑過去,先向長孫氏點頭,再看向李世民,“叔叔有何吩咐?” 李世民指著遠處,“那些土” 殷清風道“那些土是攪拌過畜糞又經過曬干的肥土?!?/br> 李世民有些慚愧了。 他記得當初去城東農莊時,殷清風說過‘農家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灿浀靡笄屣L當時讓人把全長安城的夜香都收羅去了,尤其還記得當初頒布新式農耕時的喜悅。但,事隔境遷,他竟然忘記了這些。 他是立志要做一個千古留名的帝王的,現在竟然忘記糞土的作用,真真是不應該的。 殷清風繼續說道“除了糞土外,一會兒他們在犁完地后,還會往土里埋些地龍?!?/br> 剛才的愧意還沒退去,李世民這時不敢隨意發表意見。 “地龍以吃土為生,但它們排出的糞便卻能增加地力。當初叔叔在城東農莊見到的畝產是兩石一斗。但在今年,梧桐新村那邊的畝產最高的已經達到了三石兩斗?!?/br> “你剛才說是多少?”李世民拉住殷清風,“三石兩斗?” 長孫氏也驚奇的看著殷清風。 要知道梧桐新村那邊可是一年兩種啊~~~剛才殷清風那句話就意味著一畝田一年能收六石還多。天啊~~~ 別說李世民和長孫氏不信,當初殷清風也是有些懷疑的。三石兩斗折合成現代的重量,可是四百斤啊~~~要知道,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河以北小麥的畝產量就沒有超過三百斤的。 殷清風解釋道“一畝田能打多少糧食,是由很多事決定的。是否深耕細作、是否種子飽滿、是否風調雨順等。除了這些,土地的肥力也是關鍵。梧桐的花和葉、畜糞和夜香、苜蓿和地龍都能增加土地的肥力?!?/br> 殷清風沒敢說還有蜜蜂,他不想費口舌去解釋授粉有什么用。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苜蓿和梧桐很難得到,但畜糞、夜香和地龍卻是唾手可得的?!?/br> 李世民和長孫氏這才恍然,原來三石兩斗是這么來的。 現代農業為了追求高產量,為了追求高收益,不惜殺雞取卵。 他們明知道各種農藥用得越多,土地肥力消耗得就越快,也明知道使用農藥后,不但害蟲有抗藥性,一旦停止只用農藥后,產量也會萎縮到一個極低的程度,但他們偏偏就那么做了。 新一代的天朝子民們,真有一種“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氣概。 以生態的方式種植農作物,產量注定不會太高,但可以給子孫,也包括他們自己留下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可持久使用的大地。但中國人悲哀就悲哀在人口太多。 在現代實行不了的生態農業,殷清風可以在唐朝實現。生態農業在現代是綠色的農業,在唐朝卻是高產的農業。 他相信,國人在習慣了生態農業后,即使有一天人類造出了化肥造出了農藥,最少中國人會不屑一顧的! 李世民的心思和殷清風的完全不一樣,他為三石兩斗而興奮?!叭瘍啥钒~~一年哪怕多收一石,那也是多出五億石啊~~~蒼天啊~~~盛世!這是盛世啊~~~” 就像觀音婢說的那樣,只要把新式農耕做好,全天下的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 “你在前年進獻的只是深耕細作、夜香、新式農具和一年兩種,這一次,你必須把什么梧桐、苜蓿和地龍等等,都寫給我!” 殷清風躬身道“遵命!侄兒會把梧桐、苜蓿和地龍的培養方式寫出來。但侄兒的諫議是,叔叔要命令各個縣派出專門的人來做這件事,然后再無償的發放給當地的農民?!?/br> 李世民點頭道“一定!一定無償發放!” 殷清風心神落定。由國家出面,某些事情就是好辦。哪怕世人暫時不理解其中的好處,只要時間長久了,自然而然的就習慣了,也就不問為什么了。 李世民在心里盤算著。 關中地區有苜蓿,也有梧桐,但其他州縣未必有??磥?,要把司農卿的人都集中在一起做這事才成。 李世民指著杜丙說道“我記得前年就是他在城東吧?!?/br> 殷清風道“那人叫杜丙,現在負責吳國公府和侄兒名下的那些土地種植?!?/br> “你剛才說的那些他都曉得吧,那你就把他借給我用幾天,讓他去教教司農卿那些人怎么做?!?/br> “是!”殷清風答應后,把杜丙叫了過來。 再次見到李世民,杜丙就沒當年那么激動了。他穩穩當當的向李世民和長孫氏行禮,“小民杜丙拜見太子殿下、拜見太子妃殿下?!?/br> 殷清風道“你明日到東宮門前候命?!?/br> 杜丙離開后,李世民歡快的說道“古人說了幾千年的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到了今日終于是實現了!哈哈哈” 長孫氏心中也滿是歡喜。 飽讀詩書的她,同樣知道國泰民安、民生凋敝、禍國殃民、為民除害、勞民傷財、知生之民、民不畏死等等的“民”,不包含那些大小家族的民,而是黎民的民。 君不擾黎民,黎民自然就心向著君。 二郎以前的心思都在軍伍之中,即使在與建成阿兄爭奪儲位的時候,也沒想過到底該如何治國。 但是,蒼天是眷顧二郎的。 殷清風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他出策斗敗阿兄、他出策安定萬民、他出策豐盈國庫、他用心為二郎效力、他用心教導乾兒 佛祖保佑、菩薩保佑!保佑他游學平安!保佑他們翁婿一直和睦! 她說道“清風乃自家人,二郎不必想著什么封官封爵的,你之前答應的藏書” “啊~~~~”李世民有些歉意的看著殷清風,“你府中的藏書室建好了沒?今日我就派人把已經校對好的藏書給你送過去?!?/br> 殷清風笑嘻嘻的向長孫氏拱拱手,對李世民說道“他們還要裝箱,還要列出細目,不如寬限他們幾日,免得忙中出錯?!?/br> 李世民道“也好?!?/br> 殷清風眼下對那些藏書的渴望并不強烈。 造紙坊里有足夠的存量,印書的工匠也培養的差不多了,韋氏那邊年后就會派人出去,但還差顏氏那邊。 韋綱的族人太少,顏氏必須要加入進來。 “顏氏那邊現在也沒動靜,馬周辦事有點兒不靠譜啊~~~”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關注“熱度網文或者rd444”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