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又諫東宮
書迷正在閱讀:小明星、男朋友帶我脫非入0、失憶后我和情敵HE了、校草制霸錄、[綜漫] 自從我遇到了茨木這大佬、狼崽每天都在撒嬌、亦也、孿生兄弟互換人生[娛樂圈]、回頭再看我曾寫的那些日記、美女總裁的近身狂龍
那邊在上演母女、姐弟團圓的喜劇,殷清風這邊在向殷元等人做解釋。 殷清風無數次感慨他“出身”的這個家庭有多奇葩:老爹不管事、管事的嫡母又管不了他、生母怯懦、嫡長兄又端不起架子、長姐也不兇悍,胞妹還小、又沒有和其他族人住在一起 所以,他現在這種沒有經過父母同意就把岳母和妻弟接過來的“先斬后奏”的舉動,竟然沒人反對和表示不悅。 殷元在聽到河東薛氏和柳氏的時候,只是奇異的看了一眼殷清風,裴氏的眼神稍微復雜了一些,聞氏則傷感的流淚。 晚飯后,薛柳氏由裴氏招待、徐承德與薛仁貴交給了殷清栿。殷清風則出門直奔向東宮。 殷清風到了書房的時候,發現長孫氏也在。殷清風心里小愣了一下,給他二人見禮。 等殷清風站直了之后,李世民一拱手:“本太子見過興亡小郎君?!闭f完,他哈哈大笑起來,而長孫氏則笑而不語。 這下殷清風是真愣了,興亡小郎君是個什么鬼?看李世民那嘚瑟樣兒,估計不是好話。 “叔叔這是何意?”殷清風不解的問道。 李世民看到殷清風的表情,笑得更是歡實了。長孫氏笑著說道:“還不是因為你那潼關懷古。當天那掌柜的便連夜趕往長安來裱糊,這那裝裱店里當時可是不少人在呢。因為都不知道你真實姓名,只知道是個年歲不大的小郎君。所以,那些好事者都稱呼你為興亡小郎君呢”說完,她嫣然而笑。 殷清風這才恍然這個什么鬼的緣由,只是這妮瑪的也太難聽了吧? 李世民在旁邊湊熱鬧,將山坡羊潼關懷古又朗誦了一遍,然后說道:“你這是詩馀吧?” 殷清風大拇指一豎:“不愧是大唐太子殿下,知識淵博!” 不過聽了殷清風的這贊美詞,李世民卻顯露出尷尬的樣子。他扭頭看向長孫氏,“這是你長孫嬸嬸說的。還說什么隋煬帝首創,我也不懂這個?!?/br> 長孫氏不愧是多學好學的大唐圣母,這長短句最早的記錄便是楊廣當時在揚州做的一個抒情詞。至于內容殷清風忘了,但是他知道唐之前就有詞的出現了。 因詞是由詩發展而來并被認為是詩的降一格的式樣,所以,“詞”在唐朝叫做“詩馀”。只不過這唐人更喜歡五律七絕的,好像到了唐的中晚期,才開始慢慢流行“詩馀”的。 李世民又尷尬的一笑,“好吧,你這次出行有什么收獲沒有?!闭f著,他坐了下來。 “先說說那潼關懷古的由來吧。小侄先是去拜祭了一番女媧山,在那山上小侄聯想很多。等回到棧取行裝的時候,才有感而發的?!?/br> 李世民夫婦靜心等著殷清風往下說。 “千百年來,從諸侯將相到君主帝王,他們歸天之前便大肆修建陵寢??墒墙Y果呢?除了他們自己的后輩子嗣,還有誰去祭拜過他們?還不都是便宜了那些盜墓賊? 這一次游覽女媧始祖曾居住過的地方,小子有了一些想法,現在說出來給叔叔和嬸嬸聽?!?/br> 李世民倆人露出好奇的神色。事關生榮死哀的大事,尤其是帝王的葬制,他們都想聽聽殷清風接下來會說些什么。 “小侄建議在那女媧山為始祖建一個巨大的石雕像。雕像的基座上浮雕著關于始祖的一些事跡,再讓人推算一下祭拜始祖的一個確切日期。每逢祭祖日,如果帝王不能親自去,最少要派太子或皇子前往,以彰顯我大唐敬祖尊祖的治國理念?!?/br> “好!就按你說到辦!”李世民聽了殷清風這么說,不由得大聲稱贊道,而長孫氏則笑著低頭開始寫著什么。 殷清風繼續說道:“這始祖的相貌自然不可考,但可以將嬸嬸的面容借來一用?!?/br> 李世民張大嘴巴,然后伸出手指,指著殷清風,“你你你膽大包天!” 殷清風看了一眼吃驚的長孫氏,“這有什么。如果有人議論的話,就讓人散布說,咱大唐未來的皇后,是始祖轉世來輔佐太子殿下的。到那時,誰敢不臣服叔叔?” 殷清風的提議,差點兒沒讓李世民噎死。長孫氏更是捂著嘴,鳳目不可置信的看著他。 好半天了,李世民揮揮手,“這個再議、再議?!?/br> 殷清風才不擔心呢。以李世民這個愛妻狂魔的性子,這始祖的相貌八成會像她的。 “小侄在那始祖山的半山腰,聞到一股硫磺氣息。這半山腰,應該有溫泉的存在。叔叔令人找出后,然后好好修建一番。在溫泉處勒碑記載,此為當年始祖用來摶土造人是用的水。經過幾千年后,化作溫泉來滋養大唐百姓的身軀。然后在山腳下營造棧等,為祭拜的人眾提供住宿?!?/br> 如果李世民會使用現代語言的話,他肯定會說:你小子真幾把能編! 殷清風接著說道:“過河之后,我又發現一寶貝。 詩經有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這伐檀,指的是砍伐青檀。這寶貝就是青檀!青檀有一個無可比擬的用途,就是可以在山石間生長。如果” “等等,這青檀能在山石間生長怎么就是寶貝了?”李世民打斷殷清風的話,問道。 殷清風白了他一眼,“坎坎伐檀兮的后面說道,河水清且漣猗。叔叔也幾次路過大河,這大河現在還清澈嗎?左傳襄公八年鄭國的子駟引逸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由詩經到左傳成書才多久,這大河就渾濁了?再加上” 殷清風又講了一遍關于歷史上黃土高原的兩次被破壞,“可能叔叔會奇怪小侄提這大河的事情。那么我們現在來設想一下:如果我們不注意大河兩邊植被的事情,早晚有一天這大河將改名為黃河。 植被的作用就是為了束縛泥沙的,用一個準確的用詞叫做保持水土。如果大河兩邊的水土沒有保持好,大河兩邊的泥沙,就會大量的涌入大河里去。到那時,這大河的河道里就會充滿了泥沙。 而隨著河道的抬升,百姓只能將河堤修得越來越高。終會有一日,這大河的河道比堤壩外面的農田還高。 如果某一年雨水過大而堤壩決堤了,叔叔設想一下吧:決堤之處將會變成千里、萬里澤國。到那時,將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有多少百姓失去性命? 說一句讓叔叔惱怒的話:即便是有一天我大唐被改朝換代了,可是就因為叔叔當初下令保護大河,使得大漢民族后人受益的話,叔叔的恩德也會被永、世、傳、唱!” 李世民沉默了許久,然后問道:“和你說的青檀有什么關系?!?/br> “青檀的生長很快,而且在平地、山區都可以生長。 叔叔應該知道:太行山、巫山以東、大江以北為平原地帶,可其余我大唐的疆土,都是以山地為主。如果山地的樹木遭到砍伐破壞,以長安周圍八水為例,到那時估計只有渭水、涇水、灞水還在,其余的只能成為歷史、到那時,百姓到哪里取水灌田?” 喘了一口氣,殷清風接著說道:“還記得前年小侄求叔叔幫小侄到河西找一種楊樹嗎?這楊樹就是為了如果哪一天這水土沒有保持好,用來救治那些被破壞的土地。 現在我又發現這青檀比那楊樹更加有用,但是以小侄的能力,是不可能將這青檀遍植大河兩岸的,所以只能向叔叔求助了?!?/br> 又是一陣沉默后,李世民沉聲問道:“既然你想了這么多,可有具體辦法?” “青檀的種子成熟后,叔叔下令收集,遍種于大河兩岸叔叔還可以下令:淮水、秦嶺以北地區,每個百姓每年植樹五棵以南地區,每年每人植樹兩棵。只要二十年,這大唐又會變成山清水秀的人間美景。 這種植的樹木不要規定什么固定的品種,也可以在河邊、路邊種各種果樹。這些果樹成熟后,不但可以保持水土,更可以滋養我大唐百姓的身軀。 另外,這次出行,我看到河東地區已經按照叔叔的旨意,派官員下去教導新的種植技術。隨著這新式耕種技術的普及,我大唐缺少食物的狀況將一去不復返。 大唐在取消了庸與調之后,原先的租也可以由三石,改為兩石,這剩余一石由種植樹木來代替。種樹只需出力氣,與多交一石米來比較,他們更愿意去植樹?!?/br> “嗯,你繼續說?!崩钍烂癫恢每煞?。 殷清風看著長孫氏在不停的寫,似乎在記錄自己剛才說的那些內容。殷清風心里覺得奇怪,難道她現在改行當秘書了? “小侄沿著薄山中條山古稱北麓走了一趟,發現那里基本是少則五六戶,多則三十余戶便為一個村落,而且距離縣鎮很遠。這就造成了管理不便。 以大江以南百越之地來說,那里不但有古百越之民,還有前朝的遺民在大山里面。這些人既不能為我大唐上交稅賦,又因為長期與大唐各州、縣不交往。長此下去,難免會多大唐懷有敵意。 如果某個時期治理不好的話,他們就是叛亂之源中國第一個女皇帝就是在這里出現的,武則天是第二位女帝。。 從兩漢開始,這人口都集中在關中和大江以北,但現在我大唐已經幅員到了嶺南地區。偏偏那里又山地眾多,而現在我大唐國朝初立,還不能有效的管理南方。 所以,我的建議是,先將那些位于山區的州、縣撤掉,將民眾集中在平原之地。一個是能保持水土,二,可以有效管理百姓。 那么叔叔會問了,如果百年之后怎么辦?到那時人口不斷增加,平原之地就不夠用了,難免又有人逃向山區。 之前小侄諫議過,將高句麗作為大唐的磨刀石。但,再厚再韌的磨刀石也有被磨薄的一天。 等大唐的朝政穩定之后,高句麗也就失去了作用。 想必叔叔比其他人更能理解這高句麗給我大漢民族帶來的恥辱吧。每每想到我大漢忠魂,竟然沒那些夷族疊成京觀,小侄的心就隱隱作痛。 等高句麗失去了磨刀石的作用后,這漢人的恥辱和仇恨就可由當代的帝王來昭雪了。 以那片土地,生息兩千萬人口是沒有問題的。還有高句麗半島,那里也可以生養一千萬人口。 所以,這山區的民眾,叔叔大可以遷徙出來?!?/br> 殷清風一口氣說了這么多,隨手抓過杯子喝了一口。他繼續說道:“這一次出行,主要是為了幫薛繁星尋找家人。小侄發現薛繁星的胞弟是一個學武的奇才。但是留在小侄身邊是沒法教導的。小侄對兵法、兵書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br> 殷清風就是用了一個常用的歇后語,結果長孫氏“噗呲”一樂,讓他瞬間走神兒了。 看了她一眼,殷清風接著說道:“既然他是習武奇才,自當拜名師為徒。這大唐誰不知道叔叔用兵如神?可是叔叔又每天忙于政事,所以小侄建議叔叔將自己用兵之法寫下來。 不但叔叔將自己統兵的心得記錄下來,還有為我大唐開創的基業的功勛們,都將自己的心得寫下來。然后建一所軍事學堂,專門教導軍中的將士,或者是那些” 李世民笑著打斷了殷清風,“程知節他們最近就這軍事學堂每日與那些文臣們爭執不已。 你這建立軍事學堂的諫議,直接點了那些文臣的痛處妙” 李世民沒說咱們個妙法,殷清風也沒問,“這學堂嘛,就由那些功勛們去講課。他們當中有些人過些年難免會有英雄遲暮的感覺,不如到學堂去教書。一來可以教導將士和那些有志在沙場立功的年輕人,二來,也彌補他們不能再躍馬沙場的遺憾三呢,可以留下寶貴的領軍經驗。 除了為那些已經成丁的人準備學堂,還可以成立少年軍營?!?/br> “嗯?”這個說法,殷清風上次可沒提到,李世民問道:“少年軍營?是什么?” 殷清風說道:“長安城里好多勛貴子弟都有蔭封。原先,無論文臣還是武勛,他們的后人都去堂學習然后進入仕途?,F在,他們又多了一個選擇軍事學堂。 那些年齡在十二至十八歲之間的勛貴子弟,統統扔到軍事學堂的少年軍營里學習基礎軍伍本領。 現在天下安定,而且那些勛貴也要從事商賈,這酒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朱門擁有了大量財富。這樣的家族,難免會出現紈绔子弟。這紈绔子弟呢,是不甘心在家里扮演紈绔的,他們會滿長安的驚擾百姓。 所以,不如將他們扔進少年營,讓他們接受嚴格的軍營管理。等十八歲之后,那些想以文官出仕的去國子監、想進入軍伍中尋求富貴的繼續在軍事學堂里學習更高深的知識,總之不能留在長安城里禍害百姓?!?/br> “那要是他們不去呢?”李世民問道。 “不去?”殷清風一怔。 這個問題他還沒想過,沉思了一會兒,他抬頭說道:“一些人進入仕途、一些人去沙場搏性命,為的就是將來有一天能封妻蔭子。 叔叔可以下令:從律令實施開始起,那些蔭封的子弟只有從少年營中出來后才能出仕,而且還要看他們在營中的表現。 表現好的不管他在家族中是嫡子還是庶子都蔭封。相反,如果已經有蔭封在身的,如果表現不好,予以裁撤蔭封。不愿意進入少年營的,不撤銷蔭封,而是停止俸祿。 他們要是覺得不丟臉的話,可以不去。 “哈哈哈,丟臉,哈哈哈,看誰敢不去好,單是這學堂的建議,我的大唐就萬年永固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