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溝通南北
書迷正在閱讀:小明星、男朋友帶我脫非入0、失憶后我和情敵HE了、校草制霸錄、[綜漫] 自從我遇到了茨木這大佬、狼崽每天都在撒嬌、亦也、孿生兄弟互換人生[娛樂圈]、回頭再看我曾寫的那些日記、美女總裁的近身狂龍
站在岸邊的人都體會到了水泥路的好處了。 現在天氣漸漸轉涼,平坦的水泥路再配上仙居坊新推出的四輪馬車,出行時那種愜意感想想都讓人向往。 可是,用水泥如何建橋呢?難道與水里那幾艘奇怪的船有關?那個水泥制成的水槽形狀物體又是做什么用的? 殷清風簡單與李世民打過招呼后,就把任五叫到身邊,“河道中間的深度是多少?” “回郎君,現在是枯水期的緣故,剛才再次測量的結果是,最深處只有七米多一些。按照郎君的指令,水泥槽的高度為七米半,足夠露出水面的?!?/br> 任五一副胸有成竹的回道。 殷清風心中多少有些激動。一旦他的設想成功,世界的建橋史注定要留下他的名字。他對任五說道:“開始吧!” 他的聲音很低,但充滿了力量。 任五主持過太多的工程,早已不是當初那個羞澀的少年了。他向李世民和殷清風微鞠半躬之后,爬上其中一條船,然后大聲喊道:“開始” 隨著任五的喊聲,河里六艘外形怪異的船慢慢劃離岸邊,還剩下兩艘船呆在原地。 人們的印象里,無論是載人的載貨的船,亦或是獨木舟、竹筏、木筏,總也不過哪幾種外形,可是這八艘剛才那些官員們討論的船,真的不知道是否應該稱之為船。但它們的確漂浮在水面上,若不稱之為船,又實在找不到其他的稱呼。 這八艘外形怪異的船分為兩種外形,都是殷清風“精心”設計出來的。 第一種型號的船,殷清風起名叫做圍船,一共六艘。 圍船沒有帆、沒有舵、沒有船艙,也沒有明輪,這種船想要滑動,必須要集合幾個人一起撐起竹竿才可以。 圍船很長很寬,在應該是船艙的位置,樹立起一個高高長長的長方形水泥臺,或者叫做水泥塊也可以。水泥臺的兩側固定了兩架梯子。 第二種型號的船,叫做起重船,外形與圍船相似,但是寬了許多。區別只在于水泥臺的中間多了一個高高的杠桿。杠桿的一頭各垂下四根吊索連在水泥槽上。 中國古人發現和利用杠桿歷史很悠久,最典型的器物就是桔槔。 桔槔俗稱“吊桿”或“稱桿”,在商代時,人們便開始采用桔槔汲水對農田進行灌溉。 桔槔在轆轤出現后,并沒有完全消失。轆轤只局限于一口水井上,但桔槔還可以架設在河流邊。同樣,在水車出現后桔槔也沒有消失,因為,最簡單的桔槔只需要一個長桿兩條麻繩一塊重石然后固定在樹上就可以了。 除了利用它汲水外,桔槔還可以應用在礦坑和鹽井里等等。 在人們好奇的注視下,六艘圍船慢慢的在距離岸邊不遠處圍成一個長方形南北各兩艘,船頭船尾為東西向、東西各一艘,船頭為南北向,然后停了下來。 如果從高空俯視,六艘船圍成的空間,幾乎與水泥槽的長寬相等。 等六艘圍船停穩后,兩艘起重船上的人一起喊著號子。在人們的視線里,地上的水泥槽慢慢的被吊了起來。 隨著杠桿的轉動,由八根吊索吊著的水泥槽慢慢的移到了圍船中間的上方。 這時,六艘圍船各爬上去兩個人,開始調整水泥槽的落點。當確認落點后,其中兩艘船上各有一人開始搖動手里的紅旗。 見到信號后,起重船的杠桿開始慢慢的被向下放。 這個過程很慢,以至于岸上的人都抻著脖子、踮著腳尖想看個究竟。但是,他們只看到圍船上的人各自抓住一個吊索,似乎還在調整方向。 過了好久,一個人揮舞著紅旗。再次接到信號后,起重船這邊不再松動杠桿了。 而圍船這邊立刻順著吊索滑了下去,再不久,八根吊索分別被兩個杠桿給吊了起來。 殷清風在岸上興奮的揮舞了一下拳頭,然后轉身對李世民說道:“殿下,請允許下臣向殿下報喜,剛才的實驗證明完全可以在渭水上面架設水泥橋?!?/br> 李世民和其他人一樣,根本還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兒呢。他半尷尬半好奇的說道:“某可否上去一觀?!?/br> 殷清風向外虛引一下,“殿下請,諸位長輩請?!?/br> 早就按奈不住的官員隨在李世民的后面上了渡船,然后又上到了圍船上面。 殷清風有意栽培任五,這次講解的機會就讓給他了。 任五興奮而又感激的看了殷清風一眼,然后向李世民解釋道:“裝有類似桔槔的那種船叫做起重船,它的作用就像殿下看到的一樣,將一個重物從一個地方移到想要它到達的位置。 那六艘一模一樣的船,叫做圍船。它們前期作用,是為了能精準的確定水泥槽的落點,等水泥槽落在河床之后,工人就可以站在上面往水泥槽里傾倒水泥漿。等水泥漿凝固之后,一座橋墩的基座就算成了。 接下來,工人站在這圍船上,在基座上面豎起木板。等木板固定后,工人再往里面傾倒水泥漿。水泥漿再次凝固后,一座橋墩就算徹底完成了。 因為基座和橋墩自身重量的緣故,即使河床不平整也會被壓平的。所以,不用擔心最后的橋面是否會出現傾斜的現象?!?/br> 李世民望著露出水面的水泥槽,在腦子里腦補任五說的那些話。因為見過火藥作坊修建墻體的過程,他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他有些興奮的對殷清風說道:“淮陽侯不愧是嶠國公的后人啊這等奇思妙想,就算公輸班再世恐怕也不及也” 現在是公開的場合,李世民也像殷清風一樣,相互之間的稱呼換上了官場上正式的用詞。 其他還在腦補的官員們有些發愣了,“淮陽侯?開國淮陽縣侯?” 在他們的印象中,在過去的四千多年里,淮陽五次建都,四次封國,皇而帝,帝而王,分封則國,統制則郡,南北迭轄,州縣兼置,始終是豫東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而現在,大唐竟然多了一個以淮陽郡為封號的侯爵?怪哉 先不說怪不怪吧,單說這個尚未及冠的少年是如何獲得這封爵的吧。 那些不認識殷清風的人都在想,“其先祖嶠過世后,按照襲爵和蔭封來算,這少年的父親為第二代鄖國公是合理的,但這少年最多就是一個六七品的文散官或武散官的蔭封啊 開國縣侯可是食邑千戶的從三品啊 不管是正三品還是從三品,一旦到了三品的位置,那就算大唐數得上的權貴了啊 嘶一個從三品的開國侯,再加上今日建橋的功績,未來不可限量啊” 那些官員一個個眼睛放著光的看著殷清風。 馬周和呂才也蒙了,“不是開國縣男嗎?什么時候變成開國縣侯了?這么多天也沒聽殷二郎說起過啊” 殷清風轉移話題說道:“若一切順利,元日之前這橋就能完全通行了?!?/br> 李世民不以為意的看了一眼那些官員,說道:“架設橋樁就這樣被你輕松的解決了,那橋面你又如何處理呢?” 殷清風指著河面說道:“渭水的河面有九百米的寬度,下臣打算每三十米架設一座橋墩。等橋墩全部架設完畢,再在上面搭建同樣是用水泥制成的板塊,下臣稱之為預制板。 每個預制板三十米長、十米寬。 等橋面也搭建完畢后,再在上面加筑護欄。 至此,一座全水泥結構的橋梁就算修建完畢了。 下臣考慮到十米的寬度或許會狹窄一些,所以下臣會讓他們在旁邊再建一座相同的橋。等兩座橋開通后,殿下可命令南下的行人走西邊而北上的行人走東面的橋?!?/br> 殷清風心里說道:“對不起了馬周馬賓王,你的右側通行的點子小爺先挪用了?!?/br> 李世民搞不懂什么預制板,但殷清風信心滿滿的樣子,他也就選擇相信。他問道:“渭水寬且淺,水流又平和,若是在大江大河上也能同樣進行?” 這個問題李世民問得很關鍵。 圍船至所以要在船的中央砌上一個水泥塊就是為了穩住中心,和壓住船體而不受水流的影響。誠如李世民所言,這是在渭河上,圍船和起重船能獲得成功,若是換成水流湍急的河段,也能成功嗎?總不能只有每年的枯水期才能建橋吧? 再說了,像大江大河那樣的河流,就算了枯水期,也不是一般的河流能比的,那又怎么辦? 所有人都在等著殷清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