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九章:裴氏出路
書迷正在閱讀:小明星、男朋友帶我脫非入0、失憶后我和情敵HE了、校草制霸錄、[綜漫] 自從我遇到了茨木這大佬、狼崽每天都在撒嬌、亦也、孿生兄弟互換人生[娛樂圈]、回頭再看我曾寫的那些日記、美女總裁的近身狂龍
面對“東拉西扯”的殷清風,裴寂一點有用的信息也探不出來。時隔多年,他再次嘗到有求于人的滋味了。 他討厭這種感覺。 裴敏提供的消息里,前十三年里的殷清風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才學才學沒有、交際交際不會,除了一門心思的讀死書之外,簡直比普通人還普通。 可就在三年前,一切都變了。 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裴寂決定不能再這樣繞下去了,他覺得自己再怎么試探也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賢侄,老夫雖然是奉命輔佐太子,但老夫唯恐太子對老夫怨恨有加。老夫已經年邁,只想替兒孫留些余蔭,所以才求到賢侄門前。萬望賢侄看在你我還有一點姻親的情面上,幫老夫在太子面前說說好話?!?/br> “咦不都說裴寂貪財嗎?怎么對天竺就不動心呢?” 殷清風說道:“由清風婉轉,不如舅父親自東宮。以太子的度量和現在的時局,若舅父親往必能得償所愿?!?/br> 裴寂搖搖頭,“若老夫不是一族之長倒也去得,最不至就是一身官職罷了。奈何,若太子以西眷子弟仕途為質,老夫免不得束手束腳?!?/br> “嘿嘿” 殷清風心里一樂。 許敬宗是族長、武士彟是族長、劉仁軌將來也是族長,現在又碰到一個裴氏西眷的族長。這些人對到事關全族的事情,都會縮手縮腳。難怪不可一世的裴寂會彎下腰到他這里來呢。 不過,以裴寂的品性,真的在乎族內子弟的前途?恐怕還是為了他自己更多一些吧。就不信他如果旗幟鮮明的倒戈,李世民會不答應。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舅父當知八佾舞于庭的典故吧?!?/br> 裴寂磨了磨牙,“這小子又開始繞圈了?!?/br> 他點點頭說道:“此語出自論語八佾篇:“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br> 殷清風道:“按周禮規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這句話,舅父又想到了什么?” 裴寂暗自皺了皺眉,他不曉得殷清風又要胡扯還是拿這個典故做引子。他說道:“天子有天子的威嚴,諸侯有諸侯的規矩。天子的威嚴不容侵犯?!?/br> 殷清風道:“那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時,為何那些學有所成之人不效忠于皇室而轉投諸侯呢?” 裴寂心說:“這不廢話嗎?漢室大廈將傾誰不為前途著想?” 殷清風接著說道:“在清風看來,從周王室封建諸侯開始,一直到漢、到晉,歷代都實行二元君主制?!?/br> 裴寂真正皺眉頭了,“清風此言是何意?” 殷清風道:“周時,士效忠于卿大夫、卿大夫效忠于諸侯,諸侯再效忠于周王室。若諸侯置周王室威嚴于不顧,則其下的卿大夫和士心中更無周王室。 同理,漢武帝實行察舉制后,被推薦者視推薦者為效忠之人。若推薦人與漢皇室有沖突矛盾,則被推薦者是站在推薦人一邊的。 舅父認為清風說的對嗎?” 裴寂心里一凜,“這小子的史學功底很深??!前后兩種相隔近千年的制度他都能聯系到一起去思考,不簡單!” 他想了想,“之前有九品中正制,現有科舉制,不是已經取代察舉制了嗎?” 殷清風搖搖頭,“清風說的不是制度,而是這種二元君主制依然存在與很多人的心里?!?/br> 裴寂沒做聲。他知道殷清風說的是實情。 殷清風說道:“經過三百年胡族的野蠻殺戮和東晉司馬的滅亡,看似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消亡了,但是臣民不忠于君的想法依然固化在很多人的心里。 現在既不是兩漢,也不是南北諸朝,現在是大一統的大唐王朝! 當今太子為一代人杰,銳意要將大唐治理成一個長治久安的王朝,他不可能對此等現狀視而不見。所以” 裴寂心驚的問道:“所以什么?” 繞了半天,他終于聽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了。但是,這個信息太過驚人了。 殷清風道:“請問舅父。舅父是想保全自身,還是要保全西眷子弟,甚至整個河東裴氏呢?” 裴寂道:“這有何區別?” “舅父若想獨善其身,只學那司馬懿抱恙在家休養即可?!?/br> 裴寂心說,“司馬仲達熬死了曹阿瞞、曹丕和曹叡,才有了司馬晉朝。這小子是何意?” “若舅父想要保全西眷子弟或者整個河東裴氏,就要旗幟鮮明的站在太子的一邊。 清風聽說,太子要徹底清理李建成的勢力?;蛟S舅父位高權重、竇氏又是太子之母族,但其他人未必能逃過此劫。 太子想要達成長治久安的目標,就要掃除一切障礙,包括一些不尊重皇室威嚴的家族?!?/br> 裴寂如同被驚雷霹中一般。 這是他幾十年來聽到最好笑的事情。 “是這小子無知,還是李世民那小子無知?他們知不知道那些世家的底蘊有多少?這是他們想做成就能做成的事情嗎?可笑!” 裴寂用某種目光看著殷清風。 但,隨即他又想到了一個問題。 “這小子在李世民那里的確受重用,否則,他不會說出剛才那些話的。那么” “舅父覺得此事難成?” 裴寂面無表情,不發一言。 殷清風說道:“太子當然知道想要做成此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從現在起,廣授寒門子弟” 他向書房外指了一下,“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呢?太子還不及而立之年,有耐心等上三十年。如果還不成,中山王可以做到啊五十年總是夠了吧?” 裴寂輕蔑的眼神消失了。心,也沉下去了。 “原來李世民那小子有這等深謀遠慮! 寒門子廣授?” 一想到寒門子時,他又放松下來了。 “呵呵呵,想傳授?可以啊你們手里有多少書經?沒有書經,拿什么去傳授?就算有書經,誰去傳授呢? 真是可笑!老夫差點兒就被這小子蒙騙過去了?!?/br> 殷清風見裴寂臉上那若隱若現的嘲諷,他說道:“今日上午,清風興辦的學堂開始授課了。舅父可想去看一看?” 裴寂不以為意。就外間那一二十個童子算什么、能起大多風浪。 殷清風心里呵呵了一下,說道:“清風的學堂里有學生一萬九千四百余人,男童” “什么!” 裴寂真正的失色了。 “男童一萬百余人?!?/br> “你、你” “清風這里正好有一套啟蒙的課本,舅父可要看一看?” 裴寂雖然沒聽說什么課本,但殷清風這么賣弄一定是有原因的。 他迅速恢復冷靜后,沉聲的說道:“勞煩賢侄了?!?/br> 殷清風站起來,從書桌的抽屜里取出幾本課本遞給裴寂。 算學啟蒙、弟子規國民通史。 略過算學啟蒙和國民通史等,裴寂翻開弟子規、成語典故、寓言故事、自然常識。 這一看,便到了暮色十分。 當初,為了擺脫命運,他沒少。族人雖然待他刻薄,但沒有禁止他閱讀族內的藏書。要論文史功底,他自詡不會弱于任何一個國子監的博士。 看完弟子規,他還算輕松,畢竟只是一些勸導晚輩守規矩的內容??吹饺纸浀臅r候,他心里就起了波瀾了。 三字經看似簡單,但沒有足夠扎實的史學知識,絕對是寫不出來的。這個編撰者是誰呢? 或許這個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甘于不求聞達而效力太子! 他敢拍胸脯保證,如果那個人將這本三字經公布與眾,立刻會被捧為史學大宗。而且,如果那個人是世家子,他的家族立刻會被抬高。若是寒門子,不但那些世家會與之聯姻或傾力拉攏。 等他看到成語典故和寓言故事時,是強忍著看完的。 雖然這里面的小故事對他來說大多熟知,但是他也知道,將這些故事從浩如瀚海的典籍中找出來,再分門別類的編撰在一起,絕不是一人一日完成的。 “李世民到底是在多少年前就開始謀劃?又隱藏了多少人才?如果這些書籍拿出來現世,又會引起多大的轟動? 等等!某記得之前那小子說這些只是啟蒙的課本?也就是說還有? 還有?” 裴寂閉上酸疼的眼睛,內心滿是苦澀。 說他是看著李世民長大的,雖然有些夸張,他從認識李世民那天起,他對李世民的一切都自詡熟知??墒鞘掷镞@些課本,卻讓他半點自信也沒有了。不但沒有,他甚至覺得他似乎從來也不曾了解過。 就算當初秦王解散了天策府是一個計謀,但他和李淵一直以為李建成只是大意了,否則怎么會斗不過一個只喜愛統兵作戰的秦王?現在看來,李建成栽得真不冤! 李建成冤不冤,現在不重要了??膳碌氖?,李世民有太多他不知道的手段在預備著。成立帝國銀行就可見一斑了?,F在這些課本也是證明之一。未來,還有什么呢? 他來之前,只想通過殷清風試探一下李世民的動向。他不會天真的以為殷清風有多重要。 但是,這些課本,和他說的那一萬多學童,證明他錯了! 殷清風不但很重要,而且極其重要。否則,這些課本怎么會交到他的手里,還利用這些課本去教導那么多的孩童? “深謀遠慮啊思之極恐啊” 裴寂在心里感嘆了一聲,睜開了眼睛,“不知賢侄對老夫有何建議?” 殷清風這半天也沒閑著,一直在書桌上寫寫畫畫著什么。 他也知道,裴寂能悄無聲息的來訪,要找的人絕不會是他。裴寂能被稱為“裴監”、大唐之前實際的第二人,絕對不會向他這個“低等”家族的小庶子低頭。 既然裴寂意指李世民,他索性替李世民敲敲邊鼓。成了,李世民多一個助力,不成,那就合該裴寂倒霉唄,反正他沒什么損失。 而且,等到以后他算計裴氏的時候,有了今日的“善緣”,裴寂總得給點面子嘛。 河東裴氏分為五支他知道,但是裴氏有五個族長他就不知道了?,F在想想,他若是與整個河東裴氏合作的話,那五個分支會不會爭得臉紅脖子粗? 呵呵呵,每年千百萬貫的錢財誰不動心?他可不相信世上還有圣人。即使有,也不是裴氏這種有無數子弟要養活的家族。 現在聽裴寂沒問及課本的事兒,而是問他有什么建議,也就是說,課本給他帶來的震撼讓他下定某個決心了。這個決心有可能是站在那些世家的陣營里與李世民死磕到底,也可能相反。 “舅父身居廟堂,當知道從此以后大唐將不再缺少糧食和銅錢了。不但舅父及百官知道了,天下的百姓也知道了。而且,百姓還知道這兩個政令出自太子的奏請。 等到某個時機,我大唐解決了北方突厥,太子的精力將轉到治理天下上面。有天下百姓記得太子的恩德,舅父你說太子會太多的顧忌那些世家嗎? 在清風看來,不管世家有多深的底蘊,只要他們不敢以武力對抗皇權,他們就是待宰的羔羊。若是他們敢起兵造反,太子正好讓他們嘗嘗天子之怒是什么滋味。 舅父或許會認為那些世家會聯合起來抵制皇權,在清風看來依然是個笑話。 首先,一二十年內,太子不會動手。其次,一旦太子動手,誰敢對抗,太子會直接宣布其族人永世不得入仕。 舅父幫太子算算,不管再顯赫的家族,若是始終無人出仕,需要多久才會衰弱下去。是兩代人還是三代人? 清風以為,只要有這樣的一個家族出現,其余家族不但不會群情激憤,反而會卑躬屈膝。對嗎?” “對嗎對嗎對嗎” 裴寂很想說:對! 但是他張不開口。 他心知,如果一切按照殷清風說的那樣進行,除非關隴那幾個武勛家族還有可能,否則那些關東世家里面真沒有一個會豁上整個家族的命運和子弟性命的??磥?,距離世家的末日真的不遠了。 “世家、世家存在千年的世家們就這樣倒下了?誰甘心” “哎” 裴寂第一次在殷清風面前表現出軟弱,他長嘆了一口氣,說道:“老夫還要聆聽清風對裴氏一族的建議呢?!?/br> 殷清風說道:“裴氏一族若率先投靠太子,一定會被其他家族唾棄的。若是不投靠,又會被太子敵視。清風想來想去,只能給出兩個建議,其一,聯合那些家族對抗皇室其二,說服其他家族放棄對抗。 但,這只是一方面” 聯合其他家族對抗皇室,就別想了。說服其他家族放棄對抗,也不容易。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李世民到底要裴氏做到何等程度才會滿意? 裴寂現在深深的感到無力。 “舅父應該知道許敬宗此人吧。他之前要帶領整族人向清風投靠,被清風拒絕了?!?/br> 心情沉重的裴寂多少生出一些好奇心,“哦?賢侄是怎么打算的呢?” 殷清風說道:“之前許氏有很多分支,現在除了江南的一支,剩下都歸在許敬宗名下的高陽堂。 清風對他說,想帶領族人投靠沒問題,但只要有才能的子弟。剩下的那些普通族人,發放一些錢財,讓他們在各地自建堂號,從此與高陽堂無關?” “哦?這是為何?” 裴寂終于有興趣了。 殷清風說道:“一個家族聚眾而居,是有各種原因的。但是,隨著人丁的增多,難以管理不說,那些不成材的子弟難免要做出辱沒門楣的事情。 而且,家族越顯赫越目空一切,認為其他人,包括皇室在內,都應該禮遇他們。 這種想法在其他朝代也就罷了,但以現今太子的本意來說,越是這樣的家族越要提防。 也就是說,成也家族,敗也家族。 太子的最終目的,不但要那些家族在皇權下低頭,還要削弱那些家族。而作為某些家族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存良去莠,將最精良的子弟留下,其他的放棄。 如果舅父相信清風,舅父可以從裴氏西眷的子弟里挑選出來一些帶到長安來,在長安成立京兆堂。這,是唯一的辦法。 但是,這件事只有你知我知,太子知。否則,天下家族都這般做,太子非但不會滿意,反而會愈發憤怒?!?/br> “嘶 這是要背叛整個裴氏家族和其他世家啊 難道真的只有這一條出路了嗎?” 裴寂倒吸了一口涼氣。 殷清風繼續說道:“不管舅父還有其他家族愿不愿意,只要李唐還在一天,皇室就會一直做下去,直到其他那些曾經被冠以世家和門閥的家族成為歷史為止!” 裴寂腦子里一片混亂。 成為歷史四個字,讓他感到深深的恐懼。 他仿佛看到一幕幕流血的場面、看到曾經讓他也要仰慕的那些世家變成蕓蕓眾生的一員、看到李世民手持長刀站在滾滾人頭面前狂笑 他滿是苦澀的說道:“老夫現在有些混亂,勞煩賢侄再說一下對裴氏的建議吧?!?/br> 殷清風說道:“舅父將名下的土地按照均田令的標準分給那些佃奴,并恢復他們的良籍。除了最多十萬畝土地外,都賣給朝堂。要積極配合這次加盟會議、從西眷子弟中抽調人員成立京兆堂。 當然,這些都不急于去做,清風認為舅父首先要讓太子知曉舅父的赤城之心。 至于裴氏其他分支舅父覺得他們值得舅父費心嗎?” 裴寂面皮抽了抽。 “虎落平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