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未來五年(八)
書迷正在閱讀:小明星、男朋友帶我脫非入0、失憶后我和情敵HE了、校草制霸錄、[綜漫] 自從我遇到了茨木這大佬、狼崽每天都在撒嬌、亦也、孿生兄弟互換人生[娛樂圈]、回頭再看我曾寫的那些日記、美女總裁的近身狂龍
“果然!果然!這小子果然又要修改律法!” 李世民在心里嘀咕著,臉上卻不動聲色的說道:“此事以后再議,你還是說下官員加俸的事兒吧?!?/br> 殷清風隨意的聳了聳肩膀,反正這事兒不著急。 李淵的子女,如果按照年齡來算,算作是兩代人都不過分。進長安之前,他有五子六女,當了皇帝之后,又生了十七個兒子、十一個閨女。其中,第六子李元景和侄子李承乾同齡、第七女房陵公主比李承乾還小一歲。 等到房陵公主出嫁,最少也是十年后的事兒了。 “現在大唐官員所得的俸祿,是以粟米和絹帛為主吧?!?/br> 李世民點點頭。 “隨著農業的推廣、銅錢的兌換,國庫會越來越充盈,多支付一倍的俸祿,相信是沒有多大壓力的。所以,小侄對增加俸祿的諫議是,京官增加一倍半,州縣的增加一倍?!?/br> 李世民對這個諫議沒什么抵觸。 從銀行開業以來,收回的舊幣,再融化重鑄后,所得的錢幣,已經抵得上去年一個的稅收。若是真的將大唐所有的銅錢都兌換一遍,十幾億甚至二十億貫都不是沒可能。 而且,只要天下的官員知道這個諫議是他向朝堂遞交的,對于他的聲望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想到這里,李世民看向殷清風的眼神,越發欣賞,也越發迷茫。 “為了配合銀行的開展,俸祿的增加卻又不急于全面施行?!?/br> 李世民下意識的問了一句,“為何?” “銀行開設到哪里,那里的官員才能增加俸祿?!?/br> 李世民眼睛一亮,“你是說,用增加俸祿為借口,取得當地官員對銀行的開展?” 殷清風點點頭。 李世民站起來,在屋里興奮的走來走去。 他和長孫無忌、魏徵等人,沒少研究如何進行下一步的開展計劃。但所有方案都要繞開某些世家的封鎖和對抗。 現在,事關各地官員自己的福利,如果他們還選擇站在世家的一邊,他們面對的壓力就不止來自朝堂了。那些指望著用俸祿養家的各級官吏,就會站在朝堂的一邊,一起對抗那些世家。 那些官員越是站在世家的一邊,反對銀行的開展,下面的官吏反對的聲音就越大。如果,趁這機會再罷免幾個官員,不但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還能安插自己的心腹。這主意真是太妙了! 李世民看著一臉平靜的殷清風,心中再次被他縝密的心機折服,“若是王叔玠和魏玄成知道了,一定會請你好好吃上一頓酒的?!?/br> “那還是不告訴他們吧,小侄不喜與人有過多交往?!?/br> 李世民看著殷清風,不確定他說的是真還是假。 “關于俸祿,小侄的諫議是,以后改發銅錢,取代粟米和絹帛?!?/br> 還想繼續觀察殷清風的李世民,皺了一下眉頭,“不是不可以。但,以后收上來的粟米等谷物如何處理?絹帛也不收了?” “若是銀行開遍了大唐個州縣,租庸調制還真的可以改一改?!?/br> 李世民心里嘆口氣,“完了,他又要該制度了~~~” “好吧,你說說吧?!?/br> 李世民都沒有覺察他自己的語氣充滿了無奈與無力。 殷清風略微詫異的看了他一眼,說道:“調,完全取消;庸,可以改為:百姓必須服徭役,但官府要支付薪酬和負責吃??;租改為三石。 另外,小侄聽說五品以上高級官員及王公的親屬可免除賦役。小侄諫議改為:除宗室直系親屬外,必須服徭役,不愿服役者以錢幣代之?!?/br> 李世民的眉頭皺得更深了,“取消“調”沒有問題,增加一石的“租”,也可以做到。但是“庸”” “以后大唐沒有錢荒了吧糧荒也解決了吧?” 李世民點點頭。 “叔叔的目標,是以商稅代替農稅吧?” 李世民點點頭。 “商稅收取的目標,是那些商戶吧?” 李世民點點頭。 “天下最貧窮的,是那些農戶吧?” 李世民點點頭。 “朝堂通過薪酬的方式,把錢發給那些服役的農戶。農戶有錢之后,就會到那些商戶那里購買他們需要的商品。商戶賣的越多,繳納的商稅就越多。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錢幣每一次流轉,都要向朝堂繳納十稅一的商稅。如果不流轉,朝堂就收不上稅。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天下間人數最多的農民。如果四百萬戶的農民,每戶每年用掉一貫錢,朝堂可以從商戶手中,收取四十萬貫的商稅;如果平均每戶用掉十貫錢,朝堂可收四百萬貫。 也就是說,朝堂要先讓百姓富裕起來!百姓越富裕,朝堂收的稅就越多。反之,越是壓榨百姓,朝堂最多就是收到一些谷物和絹帛。 至于取消官員親屬的服役,除了彰顯皇室的尊崇,也為了表示,士與農、工、商一樣,都是帝王的“民”?!?/br> 李世民坐了回去,閉目沉思。 雖然現在不是細致思考的時候,但他想一想,還有什么要問的。 過了好一會兒,李世民睜開眼睛問道:“現在你說說,為何要我把許敬宗交給你處置?你雖有爵位,但無權無官。再怎么說,他也是正五品下,又事涉謀反” 殷清風心里樂了。 整個古代歷史,除了海瑞海剛峰,有誰能做到一絲不茍?這一點,就連包拯包黑子都不如他,就更說李世民了。他可是高興了咋都行的主兒,想讓他守規矩?有難度。 不過,要是不解釋清楚,恐怕李世民都能懷疑,當初許敬宗轉投李建成是他指使的。 “就像朝堂不再為錢財發愁,轉而將錢財發給服役的百姓一樣。以小侄賺錢的速度,一年的收益,達到兩百萬貫是沒有壓力的。但這些錢財,小侄就是想著法兒去用,也用不完。還不如拿出來給叔叔揚名?!?/br> “給我揚名?” “民心的安穩,是江山安穩的保障。民心會隨著旱澇蝗、戰亂、苛政而波動。 戰亂與苛政,暫時沒有,但旱澇蝗隨時會出現。 旱澇蝗出不出現,達到多大的規模,又與水利完善的程度有關。所以,小侄決定,將家中余財,以叔叔的名義用于修建水利。等叔叔坐上了那個位置,再以皇室的名義進行。 另外,小侄守著這么多的錢財,還可以用來修路?!?/br> 李世民又激動了。 他站起來,走到殷清風面前,俯下身去,“你打算怎么做?” 殷清風向后仰了仰,“小侄打算只要是五米以上寬度的河流,都修一遍堤壩,再適當的修一些水渠;修路的話” 李世民興奮的眼神沒了,像是看怪物一樣看著殷清風,“你確定?” 殷清風點點頭,“修路的話,小侄打算將交通所有州縣的路,也都修一遍?!?/br> “哎~~” 李世民心中嘆了口氣,“完了,這小子魔怔了。 誰不知道修渠、修路的益處,可歷朝歷代所修建的水渠,哪一個不是耗時良久、耗財無數的? 只一個都江堰,就修了八年。這小子卻說什么‘五米以上寬的河流,都修一遍堤壩?!谴蛩闼笫系淖訉O,像愚公一樣,別的什么都不做,世世代代去修河堤? 短短六百里的鄭國渠,差點兒沒把秦國的國庫耗空。這小子的錢財,夠修幾個鄭國渠?一個還是兩個?況且修河堤不需要錢財? 不過他這么做,是為了讓我安心吧? 王叔玠那里可是稟報說,李伏威最少存了兩百萬貫。 滋味樓開了快兩年了、仙居坊也一年多的時間,這就有了兩百萬到三百萬貫。再給他兩年,除了皇室,還有哪個家族比他的財富更多?再以后呢?” 想到這里,李世民的心,平靜了下來,和藹的問道:“此事與許敬宗有什么關系?” “可能別人會認為,修路修渠是名垂千古的好事兒。在小侄看來,卻是又臟又累的苦差事。許敬宗不但背叛了叔叔,也讓小侄顏面無光。 所以,小侄打算,他和他的兒孫天天在河邊、路邊呆著,堅決不允許他們踏進城池半步。他們將用余生,來彌補犯過的錯誤?!?/br> 李世民吸了半口涼氣,心里默默的替許敬宗父子祈禱。祈禱他們早死早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