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國力比拼
如今的西夏皇族,被葛巖這樣子圈養起來,既可以暫時的安撫人心,又可以把這些皇族的人拉下神壇,最終瓦解這種信仰的力量。 一旦這種自語神明的家伙,掉落凡塵,他們也一樣需要干活,一樣蓬頭垢面,一樣吃喝拉撒。 那么所謂的神明就成了一種笑談。 攻占了整個西夏之后,葛巖將這里起名為西隴州。西隴州的領土上,南面大部分都是平原,不過綠色的植物較為稀少,北面和西面都是高山叢林,和外面的國度隔離了開來。 或許叢林的那一頭還有別的文明,但是如今卻是萬水千山阻隔,沒能有什么交集。 葛巖收編了西夏之后,最主要就是要改善西夏的水利工程,然后保障這里的水土,改善這里的綠色植物數量,最終將這里恢復成為一方沃土。 這里曾經幾百年前,也是山林茂盛的好地方,可是如今因為粗陋的刀耕火種,將環境破壞殆盡。 想要改變這一切。這是一個極為浩大的工程。所需要消耗的錢財和時間,也是巨大的。 西寧大軍攻破了西夏都城,可是在西夏的國庫里面卻并沒有太多的銀子,只有區區一千六百萬兩而已。 這些銀子,拿出一千萬兩填補這次戰爭的虧空。剩下六百萬兩,作為西隴州的建設資金。 除此之外,國庫還需要倒貼兩千萬兩,耗時五年完成這里的改造。 一旦改造完成,依照這里的領土面積,將會價值數億。 這是一個漫長的投資過程,西寧國的高層們,都不急于求成。 軍隊從西隴州撤回去,那里只留下了鄉勇兵還有軍戶。除此之外,國事閣派駐了大量的大臣,負責管理此地。有了鄉勇軍和大量的軍戶壓制這里的罪犯,也不用擔心這里會有什么亂子。 此時整個西寧國,南北西三面,已經沒有任何敵人了??芍^是后方安穩。這樣的局面,對于西寧國而言,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此時的西寧國,必須做好準備,與東面東北和東南幾個大國開始博弈。 無論是西夏、回鶻還是大理國。這些國家的綜合國力,其實都是小國家。 西寧國最終的目標,都是蒙古、大琻、大遼和大魏。 如今這四個國家,蒙古、大琻和大魏國,都和西寧已經通商。 唯獨這大遼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早就已經開始閉關鎖國,一心想要韜光養晦。 之前大遼國和西寧國進行交易,可是卻被西寧國連續數次洗劫。大遼國落得如今這步田地,其實西寧國有一半的責任。 正是因為這份仇恨已經結下,而且還無法化解。于是乎,葛巖將大遼國作為第一個針對的對象。 如今整個西寧國,能夠調動的精兵已經達到了五百萬之多,如果加上鄉勇軍和軍戶,一共上千萬的軍隊。 鄉勇軍和軍戶都是屯兵制度,自給自足,無需國庫劃撥軍餉。 可是光西寧國五百萬精兵,就已經是非常龐大了。 要知道整個西寧國,如今的總人口也才一億三千萬左右。 可是即便如此,西寧國的總人口,也已經是第一的數量了。 目前蒙古國總人口大約一千六百萬人,大琻國人口稍微多一點,二千四百萬人。 這些都是游牧民族的國家,地廣人稀,排擠外族。雖然民風強悍,但是卻是經濟薄弱。 不過這些游牧民族國家的軍事實力,卻是極為厲害,不能小視。 大遼國如今國總人口八千萬人,地域又是極為富庶的地方,外加上大遼國如今精兵簡政,戰斗力也是極強。 剩下就是大魏國,人口除了西寧之外,就是最多的國家。如今總人口已經突破一億。 相比較而言,除了西寧國之外,其余四國,軍事實力是大琻大于蒙古大于大遼國大于大魏國。 經濟實力上,卻是大魏國大于大遼國大于大琻國大于蒙古國。 大魏國雖然軍事實力最弱,但是卻并沒有弱太多。 進攻性不足,但是防守卻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大遼國和西寧國,擋住了北方的大琻和蒙古。大魏國在南方可謂是安枕無憂。 就算是大遼國想要進攻大魏國,卻又擔心北方的蒙古和大琻會乘虛而入。 即便大遼國想要進攻大魏國,可是大魏國也不是泥捏的。經過多年的博弈,大魏國絕對能夠憑借經濟實力,和大遼國耗很長的時間。 一旦時間拉長,那就是大遼國和大魏國兩敗俱傷,到時候就成了漁翁得利。 本來這五國在一起,互相制衡,實力都在伯仲之間。 可是如今,這個平衡卻被悄然打破了。 因為西寧國連續吞并了西夏、回鶻還有大理國之后。已經成為一個龐然大國。 西寧國單論軍事實力,絕對是第一了。若論經濟實力,大魏國和大遼國加起來,也不見得是西寧國的對手。 正是因為平衡的打破,如今的西寧國國事閣,開始將矛頭對向了可以率先擊破的大遼國。 依照國事閣的戰略,如今西寧國的國策是,聯合蒙古、大琻和大魏國,只單獨和大遼國比劃。 一旦將大遼國的國力打崩了,卻并不面占領,而是順利的讓蒙古大琻能夠和大魏國接壤。 緊接著,讓蒙古大琻對大魏國發起進攻,西寧國坐山觀虎斗,最終等大魏國滅國以后,西寧國再來收拾兩個游牧民族國家。 這一整套的戰略,都是西寧國的高度機密,部出自于國事閣的戰略規劃。 葛巖看完這一整套的規劃,都由衷的贊嘆。這些戰略,完和葛巖的想法不謀而合。 依照這一整套的戰略,第一步卻是西寧國派出特使,強烈要求大遼國開放邊境,進行兩國貿易。 國事閣第一時間,已經派出了使臣前往。 足足一個月的時間,路途包括磋商,毫無疑問的是,大遼國理所當然的拒絕了。 有了前車之鑒,大遼國不可能再上當了。 這就給了西寧國一個理由。那就是大遼國拒絕貿易,西寧國開始在大遼國邊境地帶屯兵百萬。 這一下子可是徹底惹毛了大遼國。 即便大遼國明知道已經今非昔比,還是硬著頭皮選擇了和西寧國對抗。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