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送你們一卷竹簡
不知情的幾人聽到劉蕁要自己手書一篇《千字文》拿來送人,只是覺得有些好笑。 曹阿瞞和袁紹也都紛紛有些不明覺厲看著劉蕁,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來的自信。 只見那個儒生店家都是笑著道“哈哈,女子,你卻不是在調笑于我,現在流傳在民間的《千字文》最多流傳傳出二百到三百來字,而我們賣的卻是最為接近最新的,你寫一篇不也就這些字,都被人傳遍了,卻是寫來還不如買我們這三百字版的,還是荀爽先生的手筆,篆刻的也不錯咧,也不貴,五百多錢而已?!?/br> 他這話卻是不看好劉蕁的字,而且也不覺得這女子能寫出多少字來,再說要是她寫出來了,自己卻是又要少了一單生意,卻是不值。 這話勸誡卻是好的,一般買書送人,買的竹簡做工都比較優良,而且都是把寫的字篆刻在竹簡上的,字跡不容易消失,遇水也不會模糊。 這樣送出手除了禮貌,也是一份尊敬,如果你自己隨便買個竹簡,自己寫一篇送上,卻是有些讓人覺得有些輕視于他。 當然除了名家手筆,以及特別要好的朋友,互相轉贈手書就另當并論了。 顯然劉蕁這女子是拿來送給曹阿瞞和袁紹的,如此和他們關系不算好,也只是萍水相逢而已,這儒生店家卻是實在不看好劉蕁。 只是儒生店家的話卻是沒有讓劉蕁回心轉意,只她的心里卻是更加氣憤,荀爽你個坑人的,三百字就可以賣五百錢,真的是,我的錢啊 “咳,店家,給我來兩張能書寫五百字的空竹簡?!眲⑹n鐵青著臉道。 呵,這架勢卻是還真要手寫啊,儒生店家卻是看著這女子的表情想笑卻是不敢笑出來,只是轉身從架上拿來兩張空竹簡給她,只笑嘻嘻的看著這女子到底能變出什么花來。 劉蕁接過竹簡卻是讓綠豆拿過筆墨硯來,而她便端坐在店中的一張桌案前,攤開了竹簡。 看劉蕁一副準備奮筆疾書的架勢,曹阿瞞和袁紹卻是來勸道“jiejie,你卻不是要真手書一篇給我們吧,也不是說我們看不上,只是說我老早就想收藏一篇荀爽先生的手書,而且一直到三百五十多字的我們都是看過的,所以真要寫不如換一篇文章如何,收藏jiejie你這個才女的文章也是好的,嘿嘿?!?/br> 而袁紹卻也是一副好言語道“是啊,jiejie,我們聽聞荀爽先生和麒麟先生的關系很好,寫《千字文》都是叫他代為著筆呢,所以這篇文章呢卻是已然和這兩位關聯的,jiejie你若寫便寫自己的文章,讓我們看看jiejie的才華卻是要比寫這名作千字文要好啊?!?/br> 我去,合著這兩人卻是不要我臨摹的,卻是要jiejie寫原創啊,唉,真的是無語。 雖然千字文是自己剽竊未來的文章,不過現在的作者解釋權卻是屬于自己的,他們卻是說這篇文章已經和荀爽掛上了勾了,看來有空要去拜訪一下這個老家伙了。 綠豆卻是氣不過這幾人這么看不上自家jiejie的的樣子,卻是只想說什么,不過劉蕁和她出來時就和她說了的,不許暴露自己的名號,所以她也是沒有說出來,只在那氣鼓鼓的道,“哼,我家jiejie書法可了得了,你們不要她寫,卻是等著后悔吧!” 劉蕁沒有說什么,只是她現在也不想去寫那么多字,畢竟三四百字卻不是累得很,如此也暗暗慶幸沒有被氣憤沖昏頭腦。 “你們確定不要我寫《千字文》也好,那我給你們寫首詩好了,如此,店家給我換竹片大點的竹簡來?!?/br> 當下只把那原先的竹簡遞過去,再接過大竹片的竹簡放到了桌案上。 不過她卻不急落筆,只在心里構思該剽竊,呸,該借鑒哪位名學士的詩歌呢,隨即提著筆卻在那想了起來。 曹阿瞞和袁紹與這儒者店家是認識的,雖然不相熟卻是見過幾面。見劉蕁這樣停筆思考。 儒者店家只小心詢問道“曹公子,袁公子,你們卻是從哪遇到這么有趣的女子的,見她的模樣卻是真像有點文墨的人啊,不過作詩的文采恐怕不怎么樣吧?!?/br> 曹阿瞞看了劉蕁一眼,也是頗為好奇劉蕁會寫什么,只是也是不知道她的底細,低聲說“荀覽先生,我們也是剛剛認識于她們,只說是來洛陽游玩的,卻是我們有空便代為向導,領她們在洛水街逛逛,卻是這jiejie人好,想送我們一冊竹簡,不過看樣子卻是有些心疼錢,不舍的買那千字文?!?/br> 曹阿瞞卻是善于把事情潤色一遍,全然沒有把他們混吃的事情抖落出來。 儒者店家卻是又是啞然一笑,也只是觀望起來。 袁紹也是一副好奇的樣子,低聲靠近曹阿瞞道,“阿瞞,你說這jiejie真的能寫出什么好文章來嗎?” 阿瞞聽袁紹和他咬耳朵,卻也是低聲道“我也不知道啊,我看她現在在思索的模樣卻是有點玄啊?!?/br> 劉蕁可是有著古今中外的許多著名篇章詩文的,若是愿意,她可是可以把《荷馬史詩》給整出來,只是那玩意大漢人民看不懂,所以也就作罷了。 劉蕁想著曹cao既然想做征西將軍,卻在氣節上有些堅持,想起后世時有幸看到明代畫家陳子和畫的絹本《蘇武牧羊圖》,映像不差,雖然上面的畫自己看不懂,但是上面的詩句卻是不差。 把毛筆沾了墨便開始準備在竹簡上開始書寫起來。 “《蘇武牧羊》塞外極目望故鄉,未見長城萬里長。 空盼飛鴻傳書至,悲向蒼天呼斜陽。 古箏哀奏清秋節,鐵人無淚亦凄惶。 但使此身能報國,天涯何處不漢鄉?” 劉蕁的字寫的還是不差的,后世時雖然沒有說臨摹什么大家的字體,如王羲之的楷體,歐陽修的歐體等,但是一手楷書也是寫的不差的,當然這大漢乃是寫的漢隸書,不過有了楷書為底,劉蕁的隸書自然是寫的工整干凈,蒼勁有力。 這不看好的三人卻是看著劉蕁真寫出了詩來,紛紛湊上前來看。 頓時三人的臉上卻是沒了笑臉,都是一副有些震驚的模樣,卻是在念著竹簡上墨跡未干的詩來。 這詩乃是七言的,一般只是名謠使用,一般的詩都是四言而后是五言。 不過這女子寫的七言卻是挑不出毛病來,寫的雖然是蘇武牧羊的艱辛,而最后那句才是重點,“”但使此身能報國,天涯何處不漢鄉?!边@句話卻是道出了每一位戍邊將士和在戰場上為國家奔走帝王使臣的心聲。 這女子竟然能夠寫出這種男兒才能體會到的心境,卻是不可小覷,這是這三個人的共同想法。 此時他們卻是已端戰在劉蕁的旁邊,等著她寫另一首詩了。 只說袁紹說要做一郡太守造福百姓,只覺得做官乃是要廉潔,而竹與廉潔是掛鉤的,隨即她又想了想卻是想到了一首唐朝詩人錢樟明的詩來。 整理改編一下便又在竹簡上寫來。 “《詠竹》 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 幾經風驟雨,寧折不易彎。 依舊四季翠,不與群芳艷。 揚首望青天,默默綠青巖。 蕭瑟多昂然,空心無眷戀。 破身樂捐軀,成器毫無怨。 樓臺護庭柱,牧笛徹田原。 成材勿計后,造福何怕晚? 若成農家具,鱗爪遍人間。 生來不為已,只求把身獻?!?/br> 第二首卻是正統的五言詩句,雖然有些白,但是細細品來的卻不只是詠竹,而是以竹喻人,為為官之人道出榜樣,正只如最后一句一般,生來不為己,只求把身獻。卻不正是廉潔官員所該奉行的。 三人全然沒了輕視,而是都認真的細細打量起這女子的詩以及這人來。 劉蕁不管這么多,只等竹簡墨跡干了,然后叫上這二人上前來道。 “阿瞞,這蘇武牧羊詩便送與你,將來你若是邊關為將時卻是記得你這身所為大漢,便是在何處都是漢鄉,也該有那蘇武一般的氣節,阿紹,這詠竹卻是送給你,望你以后做官時只把身喻竹,為百姓獻身?!?/br> 劉蕁說著,便把竹簡給他們分別送去,二人卻是接過了,都笑了起來,認真的看著上面的意思來。 劉蕁卻是沒有覺得他們會成為他們志向中的人,畢竟曹阿瞞以后做不了征西將軍,而袁紹做了冀州之主后雖然對百姓不錯,卻是因為他是世家的原因,也不可能真正為民獻身。 阿瞞和阿紹卻是互視一笑,相對而笑,然后對劉蕁輯了一禮,齊道“謝謝蕁jiejie送詩?!?/br> 劉蕁一笑,起了身,示意綠豆去把錢付了然后準備出門去。 這儒者店家荀覽乃是荀氏中人,倒是也聽過荀爽和麒麟先生接觸過的消息,只聽得這女子姓劉名蕁,卻是有點像麒麟先生的姓名,不過他卻不敢確定,只是收了錢便目送著幾人出店去。 而等到他再次見到荀爽相問時他才知道他今日所遇的便是麒麟先生,以及聞名大漢的五原長公主,這也成了他這一生唯一拿得出來招攬生意的事情,當然這是后話不提。 幾人出了門來,到了街上,劉蕁覺得也有些累了,便想回去了,隨即劉蕁對兩人道“今日承蒙你們兩位引路,jiejie在此謝過了?!?/br> 兩人拿著手里的竹簡卻是喜愛的緊,卻是都道“jiejie言重了,受到照顧的卻是我們才是” 幾人相對而笑,劉蕁便帶著綠豆和他們別過回洛水間去。 而曹阿瞞與阿紹則在后面揮手道別,只目送二女遠去。 “阿瞞,我怎么覺得這jiejie真的是個才女??!”袁紹道。 “呵呵,jiejie當然是才女,不然能做出這詩來,以后我們可要記得自己的志向,可別被世俗污了眼”阿瞞道。 二人笑了笑,說著也只往洛陽城去了。 而在之后他們再次見到劉蕁時才知道這人卻真是麒麟先生,他們卻是沒有后悔劉蕁沒有給他們寫千字文,而是寫了詩,因為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兩首詩卻是多多少少改變了這二人未來的走向,讓他們覺得不后悔。 而這個變化卻是讓劉蕁始料未及的,當然這也是老天給了劉蕁送了一份禮物,而她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