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觀想之道
馬東耀慘然一笑,說道:“不瞞道友,其實我就是出身在這個陰極洞中,只是當我覺醒的時候,我不是在陰極洞的地下,而就是在我們采摘極陰珠的那個地方。我醒覺這萬年之中,就是依靠著陰極洞中陰氣修行,從底下出來以后,我也是十年中有八年的時間在這里修行,直到我成就了鬼帝以后。 如今此處不在了,我只有另找修行之地了,否則我的修為無法精進,帝城中的陰力支撐不了我的修行?!?/br> 方明說道:“陰界如此之大,極陰之地很多,找個地方也不難?!?/br> 馬東耀說道:“找個極陰之地不難,我這帝城范圍之內也能找出來,只是這里是我的出身之地,從今以后再也無法回去,我覺得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家。雖然那里面還有很多能夠傷害到我的東西,但是只有在那里,我才會完全的平靜下來。這種感覺老方你是不會明白的?!?/br> 張哲學就在旁邊聽著,他對馬東耀的這種感覺深有感觸。雖然他來這個世界已經將近兩百年了,但是他還是沒有那種歸屬感,總是想起前一世的種種,總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回到前一世的家鄉去,哪怕就在一個山溝溝里生老病死,也比這種浮萍一樣的四處漂泊要好得多。 方明是人胎里生出來的,無法感受到馬東耀對深坑的那種母親一般的依戀,但是見他心情不好,也就勸道:“這天地之間的變化誰也無法掌控,陰極洞雖然不在了,但是這個地方還是道友的家,不論怎么變化,這一點都無法改變?!?/br> 馬東耀嘆了一口氣說道:“走吧,我們先回去帝城再說吧?!闭f完轉身朝著東耀帝城的方向飛去,方明只好起身跟在他的身后,然后朝著張哲學招了招手。 三人飛出半天以后,張哲學發現了自己體內已經產生了一種不可控制的變化。他丹田里的那兩顆陰陽珠子一直在朝他的十七個元嬰之中填充著真元,可如今元嬰中的真元已經填滿了,但還在不斷的朝著元嬰之中注入著真元,現在已經促使著元嬰自動的開始壓縮其體內的真元,以求能夠容納更多的真元進去。 “難道這是突破的時機到了?”張哲學突然就升起一個念頭,不由得心中一喜。即刻就對方明傳音說道:“大哥,剛才小弟看了這天地的變化,突然有所感悟,感覺自己要突破瓶頸了,咱們的搶劫大計怕是要延后了,小弟要找個地方突破才行?!?/br> 方明心中一驚,這是怎么說的,不就是看了一次火山噴發嗎?你這就有感悟了?然后就要突破了?他頭也不回的傳音給張哲學說道:“二弟,要這么急嗎?” 張哲學說道:“迫在眉睫,小弟我怕錯過這次機會以后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了,大哥你先回你的帝城等我,等小弟突破以后就回來找你,咱們繼續出去打劫?!闭f完他也不等方明回話,將飛行的方向一轉,全力運轉真元,急速的朝著另一個方向遁去。 方明看了一眼張哲學消失的方向,心中不禁一陣的感慨。怎么人家得到一個感悟就那么容易呢?而自己在這鬼帝高階已經遲滯了兩千年之久,一直沒有感悟,以至于一直破不開突破到鬼宗的那個坎。 有馬東耀在,他不方便去追張哲學,只好暗自嘆息了一番以后,跟在馬東耀的身后朝著東耀帝城繼續飛去。 再說張哲學一路急飛,飛出十幾萬里之后,便遁入到地下,先是把圣獸宮藏在地下萬丈深處,然后將自己身上的儲物戒指等等,通通的送入到圣獸宮中。他覺得自己這次會在陰界渡天劫了,這些東西隨身帶著搞不好就會被劫雷劈壞。 匆忙的跟紫凌他們打了一個招呼,張哲學就遁出地面,然后選了一處面積廣大的山谷,也沒有做任何的防護,只是遁入地下三丈的地方開辟出一個洞xue,堪堪能夠容納他一個人盤坐在里面,便開始準備突破到化神期。 當他在洞xue里盤坐好了,將心神沉到體內以后,就見到那十七個元嬰已經開始不斷的膨脹收縮,顯然是已經自動的壓縮起真元來,而那陰陽二珠依然是不緊不慢的朝著元嬰之內注入著真元。 有了這樣一個強大的后盾,張哲學覺得自己只要能夠將自己的魂魄和識海完整的復制到那十七個元嬰之中,讓自己能夠直接cao控元嬰的一切,那么自己就應該可以成功的突破到化神,只是要如何的復制魂魄和識海,到現在他依然也是沒有一點頭緒。 這也是困擾所有元嬰高階大圓滿修士的問題。復制魂魄和識海,不是分魂裂魄,使之成為一個獨立的魂魄。就像是張哲學曾經分出去蘊養成功的那八個魂魄一樣,那每個魂魄都是獨立的,既是他的,也可以不是他的,因此并不能用來注入到元嬰中,達到突破的目的。 而復制魂魄與識海卻是不同了,所有他復制出來的魂魄與識海都與他本體的魂魄和識海是一體的,沒有任何的分別,除非他主體的魂魄消散了,那元嬰中的復制品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個獨立的魂魄。 這一坐下來,就是半年的時間,他依然沒有找到復制魂魄與識海的辦法,而他體內的元嬰幾乎已經被壓制到了極限,如果再沒有魂魄與識海注入進去,那么這次突破的機會就會消失,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夠再有這樣的機緣。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際,突然就想起在前一世的時候曾經看過一篇文章,里面說的是藏傳佛教之中有一個修行法門——觀想。 觀想修煉到極致以后,就能夠在一念之間將所觀想的佛祖菩薩身上的每一個細節都觀想出來,甚至一根頭發絲擺放的位置和卷曲的角度都可以觀想出來。更有甚者,能夠將每一根汗毛的細節都觀想得完全。 而那些修習觀想的修行者就是依靠這樣的觀想而從佛祖和菩薩那里獲得法力。 對了,應該就是這樣。 張哲學的這個靈感觸動了他,于是他即刻將心神沉到識海之中,一點點的,仔細的觀察起識海,然后把識海的每一個細節都記載腦海中。他的神識強大,而且過目不忘已經成了他的本能,因此將一個識海細致到極點的觀察下來,也只是用了他三個月的時間。 經過數數十次的細致觀察以后,他覺得自己絕對不好再有一絲記錯的地方,這才開始觀察自己的魂魄。而對魂魄的觀察比觀察識海要容易很很多,因為神識之力的根就在魂魄之上。 又是一個月的時間過去。張哲學覺得自己對魂魄和識海的認知已經是細微到了極致,相信不會再有半點的差異,于是就將神念沉到下丹田的一個元嬰之內,進入到那個元嬰的頭部,找到一個適合存放識海與魂魄的位置,一個念頭發出,就在那元嬰的頭腦之中將自己的識海與魂魄復制在其中,然后開始數以億萬遍的存想,直到被復制出來的識海和魂魄在那個元嬰的頭腦中真正的產生出來,進而落地生根。 感覺到元嬰之中的魂魄與識海跟自己本體的魂魄與識海之間的那種共鳴產生以后,他知道這一次自己成功了,他很清晰的找到了成就化神的法門,而且這個法門對任何一個對修行者來說都是最為方便而又能直指大道的法門。張哲學稱之為觀神訣。 在第一個元嬰之中復制好魂魄和識海用了他將近一年的時間,因為要不斷的摸索和嘗試,而接下來的十六個元嬰就簡單了許多,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全部復制完成。 若是一般的修士,只要完成一個元嬰的魂魄與識海的復制就可以開始嘗試突破化神了,而張哲學的體內多出了十幾個,因此消耗的時間就長了許多。 由于無數次的觀想,他對自己的識海與魂魄已經熟悉到了極點,由此又引發了他新的一個感悟,那就是虛與實的感悟。既然觀想億萬次以后,就能將一個虛幻的東西實化出來,那虛與實之間的變幻豈不就是這樣而已? 當這個靈感升起以后,張哲學并沒有急著去實踐,而是先擱置在了一邊,準備回去陽界以后再細細的去感悟和實踐,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突破到化神,這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當在十七個元嬰的體內復制下了魂魄與識海,張哲學便開始再一次的壓縮元嬰,使元嬰內的真元更加的密實,直到達到極致為止。于此同時,他也利用那陰陽二珠之力開始修煉乾坤煉仙決,不斷的洗煉自己的身體。 一晃就是二十年的時間過去,張哲學將那陰陽二珠中蘊藏的能量也吸收了一小半,全部用來洗煉自己的身軀以及元嬰。如今他的十七個元嬰不但緊密結實到了極點,而且已經變得與真正的嬰孩沒有什么區別,白嫩的肌膚,清晰的五官,活脫脫的就是十七個袖珍版的張哲學。 張哲學將壓制身上氣息的力量放開,那龐大的氣息頓時就引起了天地之中的變化,一個巨大無匹的劫云在山谷上空匯聚出來,綿延開來居然有上萬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