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節
大案指揮部可謂是群英薈萃,陣容超級強大! 特案組召開了百人會議,制定了總的工作原則和細致的任務分配,119碎尸案和911碎尸案,兩起性質惡劣的案件并案偵查。塵封了十二年的懸案再次開啟,特案組走進了檔案室,梁教授想起白景玉沒有拿案卷的原因——119碎尸案的檔案卷宗太多了,堆滿了幾間屋子。 刁愛青的頭被煮過,十幾年來一直冷凍保存。大量照片顯示出多年前剛被發現時的情景,人頭被煮過,所以呈現出駭人的紅色。十幾年前,藍京警方曾通過電視臺廣泛征詢線索,展出了裝尸的兩個包:一個是牛仔布藍色雙肩背包,一個是老式提包。還有一條裝尸體碎片的印花床單,希望市民提供線索。 梁教授派出幾名警察去提取刁愛青父母的dna和血液樣本,對于死者刁愛青的2000多尸塊以及人頭重新做dna鑒定,包裝尸塊的包以及床單要做微量物檢測,力圖從中發現兇手遺留下來的細微物證,如果能提取到兇手的dna,此案偵破將指日可待。 一位dna鑒定專家說:兇手為什么使用的是紅色床單呢,唉,如果是白色的,我們會發現更多的蛛絲馬跡。 dna鑒定專家介紹,床單上有深紅色染料,這種染料是dna檢驗中很難對付的抑制物。 12年后的碎尸案作案手法和119碎尸案極其相似,拋尸地點也非常吻合,特案組在會議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意見分歧,一半人認為兩起碎尸案為同一兇手所為,另一半人覺得是另一兇手模仿作案。 911碎尸案的三處拋尸現場都受到了警方嚴密保護。梁教授要求包斬帶領勘驗人員從中心現場開始,將散落物固定,做標記后照相提取。包斬首先拍攝下現場全貌和中心現場,以兩千米為半徑展開搜索,然而在外圍沒有發現一絲可疑物證。警方將拋棄尸塊的垃圾桶運回指揮部,把里面的物體全部提取,幾十人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進行了細致的排查,除了裝有尸塊的包裝袋之外,警方沒有獲取其他游泳信息。 調查走訪組廣泛征集目擊者,初步認為兇手可能騎著電動自行車拋尸,這點和12年前的119碎尸案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12年前,警方認為兇手是騎著自行車拋尸! 大案指揮部成立了實驗室。 現場勘驗、物證分析、痕跡鑒定,三個小組聯合成立實驗室,配備有最新科技儀器,包括掃描電子顯微鏡、傅里葉紅外光譜儀、顯微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多波段光源檢測系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薄層掃描儀、法醫圖像分析儀、dna擴增儀、dna測序儀、語言識別工作站、文件檢驗儀等,以及其他實驗室設備。 梁教授要求鑒定專家從包裝尸塊的提包和塑料袋上做最細致入微的檢查,力圖提取殘留的血、jingye、唾液、痰液、毛發、指甲、污漬、油漬、皮屑或者其他人體組織。 這名死者的人頭也被煮過,面目難辨,經過dna鑒定死者為男性,年齡約四十歲。 兩起碎尸案有了很大的區別,12年前的119碎尸案死者為女性,20歲;12年后的911碎尸案死者為男性,40歲。 案情變得復雜起來,特案組分析討論,包斬在會議上做了一個大膽的假設,這名四十歲的中年人也許就是119碎尸案的兇手,被人以同樣的方式殺害,還有一種可能,此人是知情者或目擊者,被119碎尸案兇手殺人滅口! 這兩個假設的問題使人感到毛骨悚然! 兇手在多年后殺死知情者? 知情者在多年后殺死兇手? 哪一種可能更接近事實真相呢? 蘇眉利用電腦技術尋找到在網絡上發帖的幾名網友。黑彌撒在鼓樓區分局接受了警方的詢問,他稱自己是法學出身,曾在法院和律師事務所工作過,現在在一家銀行任職。網名叫黑彌撒,是因為喜歡一張重金屬音樂專輯,因此命名。 梁教授:1996年,你才14歲,還在上初中,從這一點上可以排除你作案的嫌疑。 鼓樓區分局長:你對十幾年前的案子為什么那么關注,怎么想起在網上發帖推測兇手? 黑彌撒說:我對這起案件的關注是2006年,就是在網絡上看到了關于此案的幾個帖子。我發帖的初衷,是想吸引民間高手進來一同探討案情,但沒想到有人懷疑我是兇手。 梁教授:你在帖子里的推理分析我都看了,有一定的道理,我們會深入調查。你認為犯罪嫌疑人為男性,案發時年齡在30歲至40歲之間,亦有可能在30歲以下,相貌端正,氣質成熟穩重,性格內向,為人謙和,單身,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素質較高,喜歡聽音樂,亦有可能愛好文學,住在藍大附近,獨居,懂得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但沒有人知道——可是你忽略了極其關鍵的一點。 黑彌撒:什么? 梁教授:這個也不是什么保密性質的問題,希望你了解之后,從此閉嘴。 黑彌撒:好,我會閉嘴的。 梁教授:119碎尸案,沒有發現死者的全部內臟和人骨,你推理下,這些哪里去了? 黑彌撒:可能是被兇手扔了,要不就是埋了。 梁教授:還有一種可能,你往最恐怖的地方想想。 黑彌撒:難道……天吶,被兇手吃掉了,兇手是一個食人惡魔? 第一部 第四十三章 幽暗小巷 另外幾名網友也接受了警方的詢問,其中一名網友叫“很多的”,他對此案顯示出濃厚的興趣,甚至想從警方嘴里套出話來,他反問警方,兇手有槍,是嗎? 梁教授和鼓樓分局長對視一眼,鼓樓分局長說道:你怎么會這么問? 這名網友說,12年前,警方在盤查群眾時,曾經多次問起,是否注意到誰家有火藥,或者獵槍。這個細節非常重要,也許說明刁愛青的尸塊上,或者包裝的包上,床單上,應該有火藥痕跡,或者刁愛青被獵槍打過,案發當晚很可能有群眾聽到獵槍的響聲——要不,警察是不會調查火藥或者獵槍的! 鼓樓局長意味深長的說,別瞎猜,有些事情不知道最好,你今天知道了,明天可能沒命。 梁教授說:當時臨近過年,火藥也很可能是鞭炮或者煙花里的,不要再瞎猜了。 碎尸案發生之后,確認尸體身份是偵破重點。911碎尸案中,死者頭顱被煮過,面目全非,難以辨認。六位特邀專家馬不停蹄地工作了一天半,他們利用顱相恢復技術,復原了頭顱的面貌。這是一種很神奇的刑偵科學技術,即使是墓中出土的骷髏頭也能還原本來面目。照片顯示,死者是一個濃眉大眼的中年男性,闊臉,鷹鉤鼻,戴一副眼鏡。 藍京市所有警員都行動起來,每人一張照片,在全市范圍排查死者身份。 專家組有了新的進展,要求立即召開案情發布會。他們將會發表什么樣的高論呢?一位痕跡檢驗專家代表專家組發言,開場便語氣肯定的說:兇手可能是一個女人! 話音未落,會場上出現了輕微的躁動,很多人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只要犯罪,就會留下痕跡。 911碎尸案中,裝有尸塊的黑色塑料袋上,專家用顯微鏡做細致入微的查找。這是一個未使用過的嶄新塑料袋,遺憾的是沒有提取到指紋,塑料袋曾被扔進垃圾桶里,專家耗費了大量工作,首先排除塑料袋沾上的其他垃圾痕跡之后,在塑料袋的提手上發現了一小塊污漬。 這塊污漬疑似兇手留下的。 專家組將這塊污漬分成一百份,分別做微量物成分檢驗,污漬中有針孔那么小的紅色斑點,專家最初以為是血痕,如果是兇手的血痕,無疑是此案的重大突破。物證檢驗極為嚴謹,專家首先通過化學實驗方法檢測紅色斑點是否為血,結果大失所望。 紅色斑點不是人血! 然而鑒定過程柳暗花明,專家組從污漬的成分中發現了油和牛奶,紅色斑點為口紅! 痕跡專家說:口紅可以推斷兇手可能為女性。 蘇眉問道:污漬中的牛奶,確定嗎,有沒有可能是人奶?這個很重要。 痕跡專家說:我們做過比較,牛奶總蛋白質含量高,為人奶的3倍。牛奶的蛋白質主要是酪蛋白,人奶以白蛋白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