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書迷正在閱讀:jian臣(作者:軒轅波)、[綜漫]在橫濱旅游的那些天、成名要趁早[娛樂圈]、為了茍命,我立志清北、你們二次元真會玩、十宗罪(前傳+1、2、3、4)、后街、腹黑二爺的心肝寶貝、[綜]愛神之酒、腹黑帝少:萌妻乖乖寵
“小的肯定?!毙P道。 王遠光令差役將那篇文章送到小廝面前:“你仔細看看,真的能肯定?” 小廝看了片刻,磕頭回到:“小的肯定?!?/br> “看清楚了?”王遠光再問。 “看清楚了?!?/br> 誰知那小廝話音未落,王遠光一拍驚堂木,怒喝道:“滿口胡言亂語的混賬!你其實根本不識字!” 第三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 王遠光如此表現,實際上是存了詐一詐的心思。如果這小廝肯自露馬腳,就省得他多浪費時間。 只是他一不小心,將多日來的諸多不滿都發泄在了小廝身上,于是連“混賬”這種話都當堂說了出口。 小廝冷不防被一喝,竟不慌不亂,只俯身磕頭,口中道:“小的冤枉!小的識字的!那文章小的會背!” 說著,他開始背誦。 那小廝背得很流利,的確與他呈上的文章絲毫不差??上踹h光早有后招,命寺正準備的卷子上暗藏玄機。 王遠光令眾進士都上前一觀。 進士中不乏博聞強記者,將紙上的文章與小廝所背暗自一對比,便看出蹊蹺所在。 紙上文章大體相差無幾,但每一句都做了小改動——將其中筆劃復雜的字用其他替代。 那小廝自稱識字,甚至能分辨筆跡,結果看了這么久,居然沒看出來卷子已經不是原來那份。 一時間,進士們都明白了,紛紛對小廝怒目而視。 他誣陷崔容的舉動犯了幾處大忌:一不該謊稱自己識文斷字,這在進士的心中著無疑是種侮辱;二不該背主求榮,身為奴仆竟然不忠不義,簡直罪大惡極;三不該借春試舞弊案的名頭,眾進士因為這小廝的緣故,生生多耽擱了數日,如何能不怨? 到這地步,案情似乎已經可以水落石出,按照慣例,王遠光也能當場結案宣判了。 但春試舞弊案是承乾帝親自下旨審理的,馬虎不得;且他身邊還站著一位御史中丞,王遠光便想令那小廝自己認罪畫押,這樣程序上便沒有什么錯處可挑。 誰知那小廝竟然也是個狡猾的,原本已經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見狀他立刻一口咬定自己無罪。 小廝對王遠光辯道:“小的識字不多,有些是認不出,但題目和筆跡卻是不會看錯的?!?/br> 對這種油鹽不進的狂徒,王遠光可謂恨之入骨。 雖說他也有一點手段對付這種人,但再折騰下去,僅崔容一人的案子就要耽擱不知道多少日了。 眼見大理寺卿十分為難,他手下一位寺正忽然上前耳語了幾句什么。后者搖搖頭,又猶豫片刻,最后道:“也罷,就讓他來問吧?!?/br> 只見王遠光向御史中丞說了幾句話,御史中丞看向小廝,臉上露出同情的神色,口中卻道:“如此也好,就按王大人的意思辦吧?!?/br> 差役應聲將那小廝帶了下去,后者不知發生了何事,大概見御史中丞這次沒有和王大人唱反調,他臉上終于顯出一絲慌亂。 所有人等了大約半個時辰,那小廝被帶回來了。 他一副面若死灰,失魂落魄的模樣,見了王遠光,立刻哀嚎著連滾帶爬地跪在堂前,哭著喊著要認罪。 崔容的反應只能用震驚來形容。 方才他站在堂下,聽得不甚清楚,不過王大人貌似提到了“他”。這個人是誰還不得而知,但是能讓這狡猾的小廝變化如此之巨,顯然正是這個人的手段。 大理寺內究竟發生了什么?崔容心里實在好奇極了,暗自決定一定要弄個清楚。 小廝招供,之所以會誣告崔容,是因為他貪圖皇榜上說的豐厚賞賜,才一時鬼迷心竅犯下大錯,求王大人從輕發落。 聞言王遠光和御史中丞都皺起眉頭,黑衣騎首領帶著面具,看不清神情,想來也是不怎么相信的。 小廝的話乍一聽有理,實際上仍舊疑點重重。 要知道那偽造的筆跡曾經瞞過了數位知貢舉官,這般超群的技藝出自何人之手?而那人又為何要如此陷害一名新科進士? 王遠光為官多年,深知事出反常必有妖的道理。 他沒有當庭將那小廝判刑,而是轉頭吩咐一旁的書記官:“將此事暫且記下,交予圣上親自決斷。 書記官奮筆疾書,將事情的經過以及大理寺卿存疑之處一一記下。 御史中丞不禁在心中暗嘆,王遠光雖然能力有限,但能將這位子把持得如此牢靠,果然不是沒有原因的——比如這招以退為進,用得就極妙。 不下任何結論,只將審案的經過和疑點報給承乾帝,有功圣上自然記得,有過,責任似乎也不是那么大。 今日審理總算有了進展,王遠光稍稍松了口氣,將小廝先押入大理寺的牢房,待日后繼續審理。 **** 那小廝偽造證物誣告主人的罪行鐵證如山,表面上看崔容算是基本洗脫了罪名,但春試舞弊案不破,他作為涉事進士,聲譽必將受到影響。 不過說來也奇怪,那幾名進士的口供之中找不到什么有價值的線索,和他們有過接觸且無利益沖突的人,也都認為這幾名進士人品正直高潔,絕不是那作jian犯科之輩。 人證物證都無力,案件一時又陷入膠著,除了命黑衣騎繼續調查,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 但在公堂之外,這場風波的余溫還遠未結束。尤其是崔家家仆竟然誣告主人的事,成了長安城官宦勛貴間津津樂道的話題。 不管起因如何,崔家家風不嚴的名聲算是落下了。 一個管馬廄的小廝有多少能耐,背后顯然是有人撐腰的,明眼人一看就猜到七八分。 聯想到先前崔家兄弟學館的爭執、豐裕齋失火、與崔容相關的那些荒唐傳言……再加上崔容現下已離府獨居,崔府內部的明爭暗斗,基本上已經呼之欲出了。 崔世卓暫且不提,就連陳氏也在背地里落下了不好的名聲,長安城貴婦們賞花品香的聚會,突然間很少有人邀請她了。 這么一來,陳氏心中不免惶惶。 當初知道崔世卓計劃時,她還滿心歡喜,以為這樣可以一舉除去崔容這個礙眼的孽種,哪怕付出一點代價也是可以的。 可如今事情的發展似乎超出了她的預料,漸漸有些不可控制。 再加上崔懷德這幾日都沒有回府,陳氏拿不準他的態度,心中越發驚慌失措,問崔世卓該怎么辦。 崔世卓正自顧不暇,且他心中惱恨陳氏先前發瘋逼得崔容出府,才弄得自己這樣被動,因此不愿多加理睬,一時間母子二人倒是陷入前所未有的冷戰中。 連帶著對崔懷德,許多人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娶妻不賢良,養子不忠厚,在時人看來一樣是很大的過錯,說明此人在品行上也有問題。 如此看來,崔容的離府之舉顯然實屬無奈之舉。況且這么久以來,從未有人自崔容口中聽到過什么關于崔府的不利之言,兩相比較,高下立現。 雖然大多數人嘴上不說,但內心對崔容的出身不幸頗抱了幾分惋惜之情,于是下意識將他同崔府分離開來。 **** 自崔容搬出府后,崔懷德心中煩悶,一直躲在戶部忙公事。春試舞弊案他只在案發之初略略聽人談起,后面一直沒有關注,等崔懷德知道事情發展到什么地步的時候,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崔懷德顧不得同僚意味深長目光,匆匆告假回府。進了院門,他就直奔陳氏那里去了。 陳氏心緒欠佳,正在責罵婢女出氣,出言刻薄惡毒,崔懷德聽了一會兒,簡直要氣炸了肺,不敢相信里面那個歇斯底里的潑婦就是她同床共枕幾十年的結發妻子,而自己竟然被蒙在鼓里讓人愚弄了這么多年,說出去簡直無顏再見人。 崔懷德越想越氣,也沒有再往進走,返身折回書房,提筆匆匆寫了一紙休書,歷數了陳氏幾大過失,將她描述成一個十惡不赦的毒婦。 他本打算將休書拋到陳氏面前叫她悔不當初,但崔懷德一腳跨出書房門,又猶豫了。 陳氏固然可恨,休了也是她自作自受。但這樣一來,不僅于自己名聲無益,還讓別人白白看了笑話——還嫌不夠丟人嗎? 況且,休妻的事若是傳到老夫人耳朵里,老夫人必會追問原因,他這治家不嚴的罪過就瞞不住了,一家之長還怎么當? 崔懷德思來想去,這口氣竟然只能暫且忍了,不由憋出一肚子邪火,對陳氏滿心厭惡,甚至看都不想再多看一眼。 不知為何,他心中有些后悔同意崔容搬出去了。 陳氏還不自知,聽說崔懷德回府了,便連忙端了一盅甜羹趕到書房,嬌聲道:“老爺這幾日辛苦了,身上可乏?我命人備了甜羹,略吃些吧?!?/br> 她是心虛,所以愈加殷勤。但崔懷德剛看了陳氏撒潑的情形,在對上這副端莊柔美的模樣,胸中直犯悶。 “不吃,你且出去,我有公事要忙?!贝迲训乱膊豢搓愂?,揮了揮手道,語氣十分不耐。 陳氏疑心他已知曉了崔容的事,不敢像往常那樣造次,便依言退了出去。 崔府內,雖然還勉強保持著表面上的和睦,但內里已經開始四分五裂了。 **** 春試舞弊案的后續的審理雖與崔容沒多大直接關系,也不需他出席,但二甲十名的名頭太招人眼,案子一日不破,總有人揪著這話題不放手,很是令人厭煩…… 況且崔容本來就一心想入大理寺,此時更是恨不得能留在堂上把剩下的聽完。 這一請求自然被御史中丞大人拒絕了,崔容還沒有官職,又是涉案人員,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于理不合。 好在楊進身為皇子,總能掌握到第一手的信息,崔容便聽他轉述聊以解饞。 崔容聽楊進說那些進士的口供時,注意到一個出現不止一次的詞——富春社。 “這是什么地方?”崔容問。 楊進回答:“朝廷暗中查過,只是一群舉子組的詩社,并無大礙?!?/br> 見崔容沉思不語,楊進便問:“可有不妥?” 崔容搖搖頭:“倒也沒有證據,只是覺得這富春社有些耳熟,似乎在舉子中很有名望。若這幾名進士都參加了富春社……” 楊進也明白了:“有道理,我這就去……告訴王大人?!?/br> 第三十五章、塵埃落定 大理寺詢問之下,發現這些考生果然都參加了富春社,有些人更是禁不住壓力,承認考題是富春社的一位先生告訴他們的。 原來富春社名為詩社,實際上是個專做科舉生意的秘社。社內有一位姓曾的先生,每到春試前便會預測題目。 據那些進士說,他的預測大約有六成能中,因此十分受社里的舉子追捧。 但這位曾先生十分神秘,沒人說得清他出身何處,祖上是誰,進士們只說曾先生年紀約在而立,長相普通,京城口音,常年住在富春社內。 主審王大人一聽就意識到這事兒不同尋常。 且不說這位曾先生如此神秘,六成已經是一個足以讓人膽戰心驚的比重。是他真的天賦異稟,還是……他背后有個特殊渠道能得到內幕消息? 如果是后者,那這個案子將達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王遠光只是想一想,就出了一身冷汗,立時拜托黑衣騎首領先派人前去富春社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