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當伸出牢獄中的秋芙聽說了丁婉儀自盡的消息后, 悲愴地道:“娘娘, 朱氏那等惡婦尚且可以活這么些年, 您這樣的好人, 怎么早早就去了呢?不公??!” “您既然走了, 奴婢茍活于世, 還有什么意義?” 牢獄中人聽了秋芙的話, 心感不妙,暗中加強了防備。周圍所有尖銳的東西都被收走,給秋芙送飯時用的都是摔不碎的木碗, 然而,不知秋芙如何瞞過守獄之人偷藏了一小塊金子,竟趁夜吞金自盡了。 第二天一早, 牢頭來巡視的時候, 便發現秋芙早已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沒了聲息。 隨著丁婉儀和秋芙的先后自盡, 此事的線索又斷了。 明宣帝在宮中知道了這個消息, 大發雷霆:“一群飯桶, 連個弱女子都看不好, 朕要這幫子人何用!” “父皇息怒, 想來,這是那幕后主使在設局之初便為自己找好的替罪羔羊, 為的就是在東稱事發的時候能夠撇清自己的關系。以有心算無心,被她逃了也正常?!?/br> “從這兩件事中, 至少可以看出此人手段靈活心機頗深, 在后宮之中勢力又根深蒂固,就算一時之間不能把那人給揪出來,可父皇至少也有可防備的對象了,不是么?” 明宣帝聞言,怒意稍斂。事情已經發生,再怎么生氣也沒有用,倒不如冷靜下來理智地想想。 太子雖然只是一個半大的少年,但他的一些想法頗有見地,說話又合明宣帝的心意,在不少事情上,明宣帝很愿意聽聽他的意見。 “太子,你認為,此人是誰?” “母后、李淑妃、穆賢妃、柳昭儀、莊修容、周貴嬪在宮中經營多年,都有實力做這件事,張婕妤雖入宮不過三年,勢頭卻半點不比柳昭儀差,也有可能?!?/br> 太子的回答中規中矩,理智而客觀。 他自然不可能明著對明宣帝說他懷疑明宣帝的哪個妃子,弄不好,會在明宣帝心里頭留下對哪個妃子有偏見的印象。就算他真的找出那幕后黑手又如何呢?沒有證據,又不能把那人怎么樣,反而會打草驚蛇,得不償失。 明宣帝一聽太子的話,便擺手道:“皇后絕對不可能,朕與皇后夫妻多年,對皇后的品性最是了解不過,她不可能做這種事。再者,她也沒有理由做這種事。朕讓你說說你的想法,誰知你竟連你的母后都懷疑上了,小心皇后知道了這些捶你?!?/br> 太子笑了笑,像個犯了錯的大孩子一樣:“兒臣只是就事論事罷了。雖然兒臣相信不是母后做的,但是既然母后有實力做成這件事,兒臣也不能因為偏心母后,獨獨把母后排除在外呀。父皇,這事兒您可千萬別告訴母后,不然,兒臣鐵定要被母后罰了?!?/br> 明宣帝見兒子跟自己撒嬌,頗為受用:“不過,你這種想法倒是不錯。對于身邊親近之人,哪怕心里頭相信他們,也不可太過輕信,一切以事實來說話。你小小年紀便有這樣的覺悟,日后,朕倒是不必擔心你會被近身之人所蒙蔽了?!?/br> “那是自然,也不看看兒臣是誰教出來的!”這個時候的太子,倒有了幾分少年人的活潑。 “你??!”明宣帝指著太子笑罵了幾聲,心情松快了些許。 然而,一想到朱庶人與丁婉儀兩名后宮妃嬪接連死于非命,如今二皇子與二公主還在祠堂里頭跪著,明宣帝的心情頃刻間又沉重了起來。 “兒臣駑鈍,實在猜不出這是誰干的,不知父皇心里頭可有懷疑的人選?” 明宣帝將手負于身后,淡淡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纯此齻兙烤鼓懿荒苁艿米r間的考驗吧?!?/br> 他沒有說自己究竟有沒有懷疑的人選。也許,他心里頭想法跟太子是一樣的,覺得沒有證據說出來也沒有意義;又或許,他確實不曾懷疑過誰,畢竟,如今的高位妃嬪,在他的心里眼里,都頗為知情識趣。 “父皇說的是,究竟是賢妃還是妖妃,總有一日能見分曉?!边@個話題再聊下去已經沒什么意義,太子主動岔開了話題:“關于二皇弟與二皇妹,兒臣有些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明宣帝眉峰一挑:“哦?說來聽聽?!?/br> “二皇弟與二皇妹設計陷害四皇弟,還害得福兒落了水,兒臣起初對他們的行為是極為憤怒的,恨不得父皇當場把他們拖出去打幾十板子才解氣。不過如今,四皇弟和福兒都沒有什么大礙,兒臣這心里頭的氣也慢慢消了。二皇弟與二皇妹也已經在祠堂跪了整整兩天兩夜了,想來,也知錯了,父皇不如把他們放出來吧。朱庶人才剛沒了,他們……也怪可憐的?!?/br> “你是在為他們求情?朕記得,你跟他們的關系素來不怎么好啊?!?/br> “可是父皇在擔心他們,兒臣看出來了,兒臣不想見父皇擔心、難過。再者,兒臣雖與皇弟皇妹們有些不睦,但到底打斷骨頭連著筋,心里頭豈有不盼他們好之理?父皇若是覺得兒臣說得有理,便把二皇弟與二皇妹給放出來吧。祠堂陰冷,他們又兩日沒有好好用過飯了,繼續呆在祠堂里,身子怕是熬不住?!?/br> 從朱庶人上吊、明宣帝重新審理此事起,太子就知道,二皇子與二公主這次多半又會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了。朱庶人用自己的命,為他們鋪了一條路。明宣帝對朱庶人越是愧疚,對二皇子與二公主便越會好。 就是太子不提這件事,二皇子與二公主也不會被關多久了。 “吾兒不愧是朕的太子,這才是長兄該有的氣度?!碧拥脑掞@然說到了明宣帝的心坎兒里,明宣帝對太子頗為滿意。只是,一想到二皇子與二公主,明宣帝不由嘆了口氣:“這兩個都被他們的母妃給慣壞了,素日里是胡鬧慣了的,朕怕,朕若是不好好教訓他們一頓,他們出來后,會犯下更大的錯?!?/br> 太子思索了一陣:“父皇何不找個穩妥的人來教育二皇弟與二皇妹?二皇弟與二皇妹眼下年齡還小,若有人好好教導一番,性子未嘗不能掰過來?!?/br> “朕也是這么想的?!泵餍勐f出了他的想法:“如今,朱氏也沒了,總要重新給你二皇弟與二皇妹尋個撫養之人。朕把他們放在皇后那兒如何?皇后一向寬和穩重、知書達理,論見識不知比朱氏高多少倍,若是有皇后親自教導,想來還能夠把這兩個的性子給掰回來?!?/br> 朱氏的孩子給姜皇后帶?太子覺得,他爹有時候實在是異想天開。 二皇子與二公主平日里沒少給太子找麻煩,這次又生出了這般歹毒的心思,太子只恨不得他們離林嬌怡遠遠的,哪里會愿意讓他母后來撫養這兩個? 作為犯錯之人,若只因為死了親娘,就被記在皇后的名下,也實在太便宜他們了! 太子自認不是小氣之人,可也沒有多大方——至少在這件事上,他是一點兒也不大方的。姜皇后的鳳儀宮里頭,養著他和林嬌怡就夠了。 “父皇,兒臣以為不妥。朱氏與母后對立已久,受朱氏的影響,二皇弟與二皇妹對母后、兒臣與福兒都成見頗深。如今朱氏才剛沒了,父皇就把他們送到母后那兒去,怕是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父皇雖是一番好意,但最后很可能起了反效果?!?/br> 明宣帝聽太子說得句句在理,也點頭道:“你說的也對。只是,除了皇后之外,朕真不知,還能把他們送去哪一宮。整個后宮,也唯有皇后那兒能夠讓朕放心?!?/br> “父皇,聽聞誠郡王妃向來是京城里有名的賢良人,在閨中時,便親自將兩名幼弟教養成才,如今也頗得誠郡王的愛重。美中不足的是,誠郡王與王妃一直無子,父皇不如請王妃出面,教養二皇弟與二皇妹吧。想來,王妃是樂意的?!?/br> “如今,朱氏沒了,二皇弟與二皇妹在宮里失了庇護,雖然父皇肯定不會對二皇弟與二皇妹置之不理,但父皇日理萬機,總不能時時盯著二皇弟與二皇妹。如今,這宮里頭……又不是很太平,二皇弟與二皇妹才剛被人算計過。若是能夠為二皇子與二皇妹尋個庇護,也是好的?!?/br> 明宣帝聽了太子的話,不由想得深了些。 二皇子與二公主這樣的性子,在宮里頭被人攛掇著遲早還會出事,若是生活在宮外,興許還好一些。 “朕明日將誠郡王與城郡王妃召進宮,問問他們的意思,若是他們愿意,朕就將二皇子與二公主過繼給誠郡王?!?/br> “父皇想將二皇弟與二皇妹過繼?”太子看起來似乎有些驚訝。 明宣帝點了點頭:“這既能讓他們斷了某些不該有的念頭,又能保護他們。若是他們被過繼了出去,至少不會再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誠郡王與城郡王妃都是厚道人,日后你二皇弟與二皇妹若肯踏踏實實的跟著他們,日子總是差不了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