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皇上, 您在說什么……”朱昭儀茫然地看著明宣帝, 血珠順著她瑩白如玉的臉頰流下, 竟有一種凄厲的美感。 “賤人, 你到現在還在演戲!你以為你裝作不知道, 朕就查不出柳府的丫鬟被你收買了嗎?” “什么?柳府的丫鬟……被臣妾收買了?皇上您在說什么呀, 您莫不是在跟臣妾開玩笑吧!” “誰有心情和你開玩笑!”明宣帝一巴掌重重地扇在了朱昭儀的臉頰上, 打得朱昭儀腦袋偏向了一邊。 “皇上息怒,調查此事雖然要緊,可皇上的身子更加要緊。若是皇上因為此事氣壞了身子, 就太不值當了?!苯屎鬁芈晞窳嗣餍蹘拙?,又對周圍侍奉的宮女吩咐:“還不快給皇上奉上一杯雪梨茶,讓皇上去去火氣?” 處于盛怒之中的明宣帝, 也只有姜皇后敢勸勸了, 明宣帝好歹會給姜皇后這個發妻幾分顏面。若是其余的妃嬪敢隨意往前湊,指不定就要受了池魚之災。 林嬌怡見姜皇后身邊的如煙將雪梨茶奉給明宣帝時, 明宣帝猶自氣鼓鼓的, 很不想喝的樣子, 便帶著討好的笑湊上前, 輕輕地拉了拉明宣帝的袖子:“皇帝叔叔, 喝一點啦!這可是皇后娘娘的一片心意哦?;实凼迨逡遣幌矚g如煙jiejie端給你,那福兒親自喂皇帝叔叔喝, 好不好?” 說著,林嬌怡便朝如煙使了個眼色, 如煙暗自松了口氣, 從善如流地將雪梨茶交給了林嬌怡。 明宣帝聽著女孩兒嬌嬌軟軟的聲音,看著女孩兒小心又笨拙地想要討好自己的樣子,便是有七八分的火氣,也降到三四分了。 眼見女孩兒一雙小小的手捧著茶杯,巴巴兒地遞到自己面前,明宣帝的火氣,又去了一兩分。 罷了罷了。他想,不過是個賤-人在算計人罷了,他直接處置了就是,何苦這么生氣?沒得嚇壞了孩子。 明宣帝自林嬌怡手中接過茶杯,一飲而盡。林嬌怡終于露出了笑容:“皇帝叔叔,不生氣了?” “嗯,不生氣了,剛才嚇壞福兒了吧?都是皇帝叔叔不好?!泵餍凵斐鍪?,摸了摸林嬌怡的頭。 林嬌怡卻搖了搖小小的腦袋:“福兒才不在乎這些呢?!彼J真地看著明宣帝,小大人似的道:“生氣,對身體不好,皇帝叔叔乖啦,不要生氣?!?/br> 明宣帝還從來沒有被人當小孩子哄過呢,當下有些哭笑不得,卻也覺得林嬌怡又懂事又貼心,還知道關心他的身子了,總算是沒白疼這丫頭一場:“好了,福兒不要擔心,皇帝叔叔真的不生氣了。一會兒處理完這些事后,皇帝叔叔陪福兒玩好不好?” 林嬌怡見明宣帝都有心思跟她玩了,才終于相信明宣帝不生氣了,當下便軟軟地道:“嗯,皇帝叔叔最好了?!?/br> 一旁的諸位妃嬪雖然早就知道林嬌怡受寵,卻沒有想到,明宣帝對林嬌怡會寵成這個樣子。盛怒之中的明宣帝連姜皇后都有些勸不住,這小丫頭一出馬,沒說幾句話,竟輕輕松松就讓皇上消了火氣? 幾位有子女的妃嬪們再一次感慨,這般受寵的,怎么就不是自己的兒子閨女呢! 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有時候,就像這樣,說不清道不明。 林嬌怡成功滅了明宣帝的火氣后,偷偷地朝著姜皇后得意的比了個小手勢。姜皇后看到之后,嗔怪又寵溺地看了林嬌怡一眼。 “皇帝叔叔,福兒有個疑問,你可不可以給福兒解惑呢?”林嬌怡指了指朱昭儀,一臉嫌棄地道:“雖然我也很不喜歡朱昭儀。但朱昭儀這么笨,太后娘娘曾經說過,豬都比她聰明,她怎么可能突然想到這樣一個辦法來陷害柳家嘛!” 別是柳家看朱昭儀傻乎乎的好欺負,給朱昭儀扣上一頂帽子,好讓自家順利脫罪吧?林嬌怡暗自嘀咕。 姜皇后聽了林嬌怡對朱昭儀的評價,臉上的表情有些精彩,緩了一陣后,她才調整好自己的表情,開口道:“皇上,臣妾也有此疑惑。雖然線索指向了朱昭儀,但此事,實在不像是朱昭儀能夠策劃出來的?!?/br> 明宣帝冷哼一聲:“朱氏素日里不是最擅長自作聰明了嗎?依朕看來,這件事,多半就是朱氏做的!縱然不是朱氏做的,也與朱家脫不了干系!”明宣帝此番會如此憤怒,除了得知有人詛咒皇后覬覦后位之外,更多的卻是因為他對朱昭儀的耐心快要用盡了。 朱昭儀這些年來,一直在做蠢事兒,換著法子地給明宣帝找不痛快,礙于她背后的朱家以及朱昭儀所出的二皇子和二公主,明宣帝又不好罰得太重??沙梢娺@種東西,經過日積月累,又怎么會不深?明宣帝對朱昭儀的忍耐,快要達到極限了。 這次柳家之事,就像一個導火索,將明宣帝對朱昭儀的不滿徹底引燃,所以,明宣帝在剛剛踏進鳳儀宮中時,才會那般的憤怒。 從盛怒中冷靜下來過后,明宣帝倒確實發現了一些疑點。只是這些疑點,還不足以推翻明宣帝派人搜查到的證據。 “皇上是說,那個名叫桃枝的丫頭,與朱家有些瓜葛?”姜皇后何其聰明,一聽明宣帝說查出了證據,立馬便聯想到了桃枝的身上。 “不錯,柳家揪出那個內賊,明面上是因著對主家心懷怨恨,這才動手陷害,實則早已與朱家互通有無。若是沒有朱家在背后為那內賊創造條件,那內賊,根本就沒有機會將柳氏女的殘暴傳得人盡皆知,更沒有機會在太子與福兒出游的當晚,將柳氏女引到太子與福兒所在之處,對太子和福兒出言不遜,言辭間還中傷了皇后!” “柳氏這些年一直與朱氏不睦,連帶著柳家與朱家,關系也勢同水火。朱家想要算計柳家,朕一點兒都不奇怪,只是在朱家千不該萬不該,用這后宅婦人的齷-齪手段陷害柳家,為了扳倒柳家,竟不顧太子與福兒的安危,放任柳氏瘋女在太子和福兒面前猖狂!朕萬萬容他不得!” 姜皇后心知,既然明宣帝手下的人已經查明此事與朱家有關,那么朱家就必定與此事脫不了關系。朱昭儀或許沒有這個能力和頭腦算計柳家,但有朱老太爺坐鎮的朱家,卻是有這個能力的。 只是,她總感覺,此事必不會那么簡單。不管朱家是不是主謀者,朱家在這場博弈中,都無疑是落敗者。 若這場博弈只存在于朱家與柳家之間,那么,朱、柳兩家如今可謂是兩敗俱傷,哪一方都沒有討到好處。若是還有第三方存在,姜皇后只能說,這第三方,手段太好,也隱藏得太深了,連明宣帝,都查不到什么端倪。 “臣妾冤枉??!臣妾的祖父一向光明磊落,又怎么會做出這種事來?這定是有人要陷害我朱家,皇上明鑒??!”朱昭儀一聽這事兒查來查去,最終落到了朱家的身上,頓時慌了神。 她素日里是個胸無成算的,家里也很少在這些事情上跟她互通有無,因此,朱昭儀對此事的內情知之甚少,便是喊冤,也翻來覆去就那么幾句話,缺乏說服力。 明宣帝厭煩地別過頭,對著周圍的內侍們一揮手:“來人,將朱氏的嘴給朕堵上!” 別說此事與朱家有千絲萬縷的瓜葛,縱然此事與朱家沒有關系,明宣帝對朱昭儀,也沒有什么耐心。朱昭儀肯安安分分的便罷了,偏偏朱昭儀此時毫無儀態地大喊大叫,直嚷得明宣帝頭疼,故而,明宣帝是一點兒面子也沒給朱昭儀留。 朱昭儀的嘴被堵上后,鳳儀宮終于又安靜下來了。姜皇后試探地問道:“皇上以為,此事該如何處置?” 既然已經暫時不可能再查出更多的東西來了,那么,明宣帝的態度如何,就很重要了。 若是明宣帝想要竭力保住柳家,自是會將這件事的大半責任攤到朱家的身上;若是明宣帝一個也不打算放過,那么,朱、柳兩家怕是會被各大五十大板。 從明宣帝的態度來看,朱家的懲罰,怎么也不會輕了。就是不知道,明宣帝對柳家,究竟是什么樣的想法。金吾將軍掌管禁軍事務,非皇帝信任之人不可當,若是明宣帝想要保住柳將軍,那么……姜皇后的神色幽深了些許。 “朱昭儀心術不正,屢教不改,今降為貴嬪。其父兄助紂為虐,因私怨構陷朝中同僚,奪職回家反省?!鳖D了頓,明宣帝又道:“朕記得,朱老爺子的歲數也大了吧?他老人家對我大夏勞苦功高,朕總不好阻止他頤養天年……” 這是在暗示朱老爺子該致仕了。 朱老爺子為三朝老臣,如今任兵部尚書,他正如明宣帝所說的一般,稱得上勞苦功高。明宣帝可以直接將朱貴嬪的父兄罷官,卻始終要給朱老爺子留幾分顏面。 若不是看在朱老爺子的面子上,這些年,明宣帝也不會對朱貴嬪百般容忍。 可惜,這次朱家踩到了明宣帝的底線,明宣帝是再也忍不下去了。明宣帝能夠給朱家的最后的體面,就是讓朱老爺子自行上折子致仕,然后,將這一頁揭過去。 雖然這樣的懲罰看起來不算什么,但朱家經此一役,必然元氣大傷。頂梁柱朱老爺子倒了,中堅力量又被明宣帝貶為白身,朱家往后的沒落,近在眼前。 朱貴嬪再蠢,也知道她父兄罷職,祖父致仕會給朱家、給她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她涕淚橫流地想要請求明宣帝收回成命,可惜如今她的嘴被人堵著,行動也受到了限制,根本到不了明宣帝的身邊。 直到這一刻,宮里頭與朱貴嬪打過交道的妃嬪們才意識到,昔年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朱妃,真的不復存在了。 處置朱家之時,明宣帝沒有過多的猶豫,輪到柳家時,他卻一時間沒有說話。 柳妃的眼神漸漸明亮了起來,此時,她也顧不得自己的行為會不會礙了姜皇后和寶福公主的眼,如今竭力保住自己的娘家,才是最緊要的。 招了姜皇后和寶福公主的不快,日后她可以花十倍百倍的精力來彌補,可若是她的父親也像朱貴嬪的祖父及父兄一樣,被一擼到底,日后想要起復,就難了。沒有娘家支持的妃嬪在這后宮之中處境有多艱難,柳妃再清楚不過。但凡有一絲的可能性,她也要為自己和柳家爭取爭取。 柳妃低下頭,露出一截瑩白如玉的脖頸,她的身形看著有幾分單薄,有幾分可憐。 “皇上,此番之事,雖說是由朱家而起,但二妹年幼不懂事,口無遮攔,也是不爭的事實。臣妾懇求皇上好好懲罰二妹一番,讓二妹知道自己的過錯,日后,才不會再犯。至于臣妾……臣妾教導meimei無方,甘愿與二妹一起受罰?!?/br> 柳妃的一番話,情真意切,態度誠懇,又不失人情味兒。前頭的話表明了柳妃的深明大義,最后一句話,則體現了柳妃一腔愛妹之心,讓人不會覺得柳妃絕情。 她只提到了meimei和自己,卻半點兒也不提家中的父母,其用意如何,旁觀者一目了然。 明宣帝沉吟片刻:“柳家次女疏于教導,沖撞太子與寶福公主,令其入寺廟為太子與寶福公主誦經祈福半年,至于柳將軍……” 姜皇后一聽到明宣帝對柳二小姐的處罰,心中便是一涼。 朱家全家奪職,輪到柳家,連柳二小姐這個罪魁禍首都罰得如此之輕,還能指望明宣帝對柳將軍或者柳妃做出什么實質性的懲罰么?到頭來,恐怕也就是禁足、罰俸這些懲罰,這次的劫難過后,朱家將不再是從前的那個朱家,而柳家卻與往日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 皇上對金吾將軍竟信任至此么?為了保住金吾將軍,可以對柳家全家網開一面?亦或是,礙于柳妃,才這么做? 短短的時間內,姜皇后的心中便閃過了千百個思緒。 太子顯然也意識到了明宣帝的想法,他上前一步道:“父皇,您嘗告誡兒臣,對于身邊兒的仆從,要賞罰分明,方能得到仆從們的尊敬和效忠。從前,兒臣身邊的兩名仆從犯了同樣的錯,一名是兒臣的奶兄,另一名則是兒臣素來不喜之人。兒臣狠狠地懲罰了那名兒臣所不喜之人,卻輕輕放過了奶兄。從此之后,奶兄自以為有所依仗,便愈發肆無忌憚,直至闖下大禍,被父皇下令杖斃?!?/br> “兒臣每每思及此事,都心中感慨。早知會有這一日,當初何不好好懲罰奶兄一番呢?若是兒臣在奶兄為小惡之時,便制止奶兄,也不會慣得奶兄膽子越來越大,直至無可挽回。另一名仆從,也因為兒臣賞罰不公,對兒臣頗有怨言?!?/br> “每每思及父皇的教誨,兒臣便深有感觸。父皇曾說,兒臣對待奶兄的態度,打從一開始便錯了,‘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瘍撼忌钜詾槿??!?/br> 太子深知,對于明宣帝,跟他講什么仁義道德,是沒有用的,他只會覺得是說話之人在小題大做,或者與柳家有私怨,刻意與柳家過不去。柳家所犯之過,往小了說,是柳二小姐言行無狀,自身人品有問題,最多再加個以下犯上;往大了說,是詛咒皇后、覬覦中宮之位,端看上位者怎么想。如果說姜皇后、太子等人看到的是后者,那么明宣帝看到的,只怕是前者。 明宣帝不見得有多喜歡柳家,但毫無疑問,他對柳將軍頗為信任,在這種情況下,要像扳倒朱家一樣扳倒柳家,幾乎不可能。他不會為了區區一個柳二小姐,就放棄柳將軍。 但對于太子和姜皇后來說,狠狠的給柳家一個教訓卻十分必要,一來,柳家人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他們惡心;二來,太子與林嬌怡已經當著眾人的面給柳家扣下了大帽子,若是到頭來,柳家被輕輕放過,眾人會怎么想太子和林嬌怡? 因此,哪怕明宣帝想要輕輕放過柳家,太子也要想法子讓他改變主意。好在,太子被明宣帝帶在身邊親自教導這么些年,對于明宣帝的心思,還是能夠把握一些的。 明宣帝聽了此番話,若有所思,最終點頭道:“太子說得不錯,既然是朱家與柳家共同犯錯,朕也該一視同仁才是,不該因為柳家乃是無心之失,便縱容柳家,長此以往,不是什么好事?!?/br> “既然已有朱家的先例在,對柳家的處罰,就比照著朱家來吧——柳妃降為柳昭儀,革去其父與其兄的職位,令其在家閉門思過。至于柳氏瘋女——” “皇帝叔叔,柳家二小姐蠻橫無理,到處欺負人,不知多少百姓遭了殃?;实凼迨宀蝗缱屓巳ゲ椴?,具體有哪些人受過柳二小姐或是柳家的欺負,讓柳二小姐逐個上門賠禮道歉直到人家原諒她,如何?”林嬌怡脆生生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