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比試一番,如何?
土山上人喊馬嘶,投石機反復運轉,無數上百斤的重石呼嘯著砸向城頭,落點全部集中在馬邑城墻南段,只待其坍塌,突厥大軍便可一舉殺進城內。 怎奈長達一個時辰的連續轟擊,馬邑城墻雖被投石機砸得坑坑凹凹,但卻依舊巍然不倒。 自秦漢以來,馬邑地處雁門關外,一直都是農耕文明抵御游牧民族入侵最重要的據點。 無論是現在的高滿政,還是過去的王仁恭、劉武周、苑君璋等人,每個馬邑守衛者都將城防視為第一要務,除了不斷對城池進行強化和完善,還在城中匯聚了上千名土木工匠,使得馬邑城墻的堅厚程度和守軍的修繕能力,都遠遠超過了高開道的預料。 當然,曾經攻破過多座堅城的高開道也絕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待到守城軍民布滿城頭,高開道馬上命令投石手發射散裝石料,投石機的皮袋猛地彈起,細碎的石塊鋪天蓋地打到城墻內外,痛呼聲頓時響成一片。 傷亡者大半都是沒有甲胄和盾牌護身的民夫,隨著城頭上的聲音漸漸減少,馬邑城外四面方的角聲依次響起,一天的攻城戰終于全面展開了。 高開道一次性投入六萬人進攻馬邑南城墻,幾乎達到了該區域所能鋪開的兵力上限,而高滿政也趕緊調集城中一半的兵力進行針對性的防守。 在滾雷般的喊殺聲中,密密麻麻的士兵簇擁著上百臺巨大的攻城器械,有如狂潮般涌向城墻。 與此同時,馬邑城樓上鼓聲大作,守軍開始對敵人發起攻擊。 游牧諸部戰士騎射了得,不過若nn城,高開道的一萬燕軍才是馬邑守軍的最大威脅。 在千瘡百孔的墻垛間,三千多名弓箭手拉開一石步弓的弓弦,隨著高滿政的一聲令,拋射出一支支三棱雁翎箭,利用射程優勢壓制敵人陣中的燕軍步弓手。 這些羽箭的箭簇帶著一股子臭味,顯見都蘸過污穢之物,中箭者若不及時拔箭和處理傷口,很快就會感染細菌,古代可沒有抗菌藥,傷者一俟感染,輕則臥病月余,重則數日即死。 實際上,高開道的燕軍步弓手所用的柘木弓射程并不差,但守軍居高臨下所增加的拋射距離比他們遠得不是一星半點,而高開道沒有將土山堆得更近,主要就是為了避免投石機遭受火矢的覆蓋打擊。 但守軍的短板也很明顯,床弩和拋石車等威力較大的守城器械全部在過去的攻防戰中報銷了,所以高開道傳令下去,讓燕軍步弓手們在盾牌兵的掩護下,排到進攻隊伍的前方縮短射程上的差距。 高滿政見此情形,立即命令守軍弓箭手全部搭上三角錐形破甲箭,這種箭的箭桿足有n食指粗,鋒利而沉重的箭鏃穿透能力非常強,常用在中遠距離范圍內殺傷敵人的重甲步騎。 燕軍的盾手和弓手不時有人中箭倒地,后來者踏著傷兵和尸體,不斷舉弓還擊,在城上城下編織的箭雨下,上百座高達三丈的云梯在絞盤的轉動下,先后搭上了城頭。 這種大型的攻城器械的長梯頂端都有倒鉤鐵爪,一旦鉤入墻體,人力根本無法推開,督戰的校尉立即喝令民夫兩人一組,一人舉著木板防御羽箭,一人用斧子砍擊連接鐵爪的木桿部分,但那木桿比人的大腿還粗,不少人尚未將其斫斷,就已中箭殞命。 攻城戰重點比拼的是戰斗意志和死戰決心,勝負通常只在分秒間,沖在最前方的燕軍刀盾手,紛紛口銜長刀,一手攀梯而上,一手舉盾相迎,而在他們身后則是一列又一列歇斯底里的游牧戰士。 為了盡量避免短兵相接,城墻上的滾木擂石、滾水金汁毫不吝嗇地朝來犯之敵的頭上招呼下去,密密匝匝的長槍和鐵叉不停地戳刺,一個接著一個的游牧戰士和燕軍士兵慘叫著摔在城下,一隊死光之后,緊接著又有一隊人不顧一切地向城頭攀附,前仆后繼,源源不絕。 眼看敵人就要攻上城頭,高滿政狠狠一咬牙,正要下令使用彌足珍貴的火油,卻被身旁負責監軍的御史李曜給出言阻止了:“總管,還是給我們多留點吧?!?/br> 李曜說罷,領著十三名東風堂成員下了城樓,莫看他們每個人身上穿著袍服,其實內里都罩了一套重甲,李曜戴上兜鍪頰當,拔出橫刀,一言不發就沖向城頭最岌岌可危的地方。 而此刻一隊、兩隊已有數十名敵兵沖上了城頭,在他們身后仍有大量的士兵沿著他們舍命守護的云梯源源不斷地涌上來,這些敵兵各個強悍異常,仿佛是不知死亡為何物的野獸,其瘋狂的模樣嚇得一些膽小的民夫抱頭鼠竄,導致城墻上很快擁擠成了一團。 督戰校尉氣急敗壞地揮刀喝止,一支羽箭卻突然貫穿了他的脖頸,他的身子晃了晃,仰面倒向了李曜,李曜一個閃身避開,并順手奪過他手中的刀,隨即雙足猛地一發力,有如一顆炮彈一般,撞開幾個迎面跑來的民夫,再狠狠一腳踹在一面染血的盾牌上,伴隨著“嘭”的一聲悶響,一個刀盾手騰地飛起來,隨后便連同兩名剛爬上來的士兵一齊慘呼著摔下了城頭。 “碾死他們!” 趁著來敵們片刻的驚怔,李曜高喝一聲,便揮動雙刀,領著十三個強悍的同伴殺向了敵人,所過之處,殘肢斷臂紛飛,血霧彌漫。 手持雙刀的李曜如同一部自走式的絞rou機,一轉眼,便斬殺了十數名敵兵,在鑿穿敵軍的人堆之后,她舔了舔透過頰當飛濺在唇上的鮮血,往地上一啐,再次轉身殺回,復又掀起一片血光。 而李曜的十二名伙伴當中,高烈也是武力恐怖非常之人,一出手就顯與眾不同,單臂一攬,便勒死一名悶頭沖來的敵軍悍卒,然后以其為盾,如虎入羊群,猛地撞倒一片,緊接著,他手中長刀上下翻飛,片刻間便將數名敵兵身首分離。 一名剛攀上城頭的突厥百夫長見此慘狀,不由勃然大怒,舉刀朝附近的高烈當頭劈來,高烈反應極其迅速,一個側身,堪堪閃過這致命的一擊。 恰在此刻,一道寒光忽然劃過百夫長的脖頸,一顆碩大的頭顱登時飛向半空,高烈余光一瞥,就見羅仁俊手里提著一顆人頭,朝他得意地笑了笑,意有所指地問道:“比試一番,如何?” 高烈忽然刷地一個橫斬,將一名撲向他的敵兵斬成了兩段,熱血沸騰地應了一聲:“好!” 章節序輸錯,改不了,本該是202章的,家里人生病,真是把我也整暈了,那番外什么的,我明天就抽空寫。另ps:頰當,前文說過了,其實就是面甲,唐代的大體上可以參考日本頰當的構造,鼻孔、嘴巴都有便于呼吸的開口,并具有一定的防護能力,跟天國王朝里鮑德溫的銀面具不是一個類型,那只是用來遮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