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新書上架
九月初的時候,長安的天氣徹底涼了下來。 已經穿上了稍厚一些的衣服,鄭沖帶著一個府上的小廝,溜溜達達的來到了東市,很快就到了新華書店的大門口。進去了之后,鄭沖也不去看貨架上的東西,就直奔掌柜的所在的柜臺:“劉掌柜,上午好啊……我要的紙給我留了嗎?” “喲,鄭管家!” 見到對方之后,正在算賬的劉掌柜趕緊賠上笑臉道:“東西是給你留了,只不過這次只留了一百張……你先別急??!這次我是真的沒辦法,魏王府的管事來一口氣要了五百張,我能怎么辦?只能是從其他各家預定的數量里扣了!” 臉上陪著笑容,劉掌柜的表情相當的無奈。 “魏王……” 原本還很不高興的鄭沖聽到這句話之后,鄭沖趕緊把自己的那點小脾氣給收了起來。 魏王? 別說他了,他身后的主子也惹不起! 誰不知道現在魏王李泰正是最受寵的時候?李世民幾乎是毫不掩飾的表達著對二兒子的愛,無論是督七州軍事,還是一度想讓李泰搬進武德殿居住,都向朝中的文武百官展現了這個事實。 而且…… 魏王惹不起,這位面善的劉掌柜,背后的韓王就能惹了? 那他么的也是一品親王,當朝圣人的弟弟,而且誰都知道先皇那么多兒子,能留在京城長安的就這么一位! 平時人家韓王府低調的幾乎沒有存在感,可是不意味著誰都敢惹??! 所以嘴角抽了抽之后,鄭沖也只能是干笑了兩聲說道:“一百張就一百張吧……劉掌柜,那就麻煩你給我準備好,我現在就帶走?!?/br> 一想起回去后可能受到的責罵,鄭沖就頭疼的緊。 自從用了人家新華書店的白紙之后,家里那幾位就喜歡的要命,每日里練字畫畫都離不開了。只可惜上個月只買了一百張,完不夠用,所以這次才會提前和掌柜的說好,讓對方給自己留下兩百張——他不是不想多買,而是想要的人太多,他們家還沒有那么大的面子讓人家新華書店多留一些。 沒想到今天來了之后,就聽到了這個壞消息。 一百張拿回去,恐怕家里那幾位等著白紙用的郎君們要發脾氣了! 所以在劉掌柜招呼著伙計給他準備白紙的時候,鄭沖的心情真的一點都不好,臉色陰沉的站在原地什么話都不想說。 劉掌柜當然也看出了他的不爽,再加上心里確實有些過意不去,想了一下之后上前笑道:“鄭管家,我們書店今天剛上了兩本書,你要不要去瞧兩眼?” “書?你們書店終于開始賣書了?” 聽了劉掌柜的話之后,鄭沖也顧不上想等會兒回去怎么交差了,驚訝的瞪大了眼睛。 誰都知道,新華書店是不賣書的。 店里面除了白紙之外,就是筆、墨和硯三種東西,而且還起了一個很雅致的名字叫做文房四寶。而且相對于其他書店的貨色而言,新華書店的文房四寶確實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向來都是供不應求! 也就是說,新華書店大多數時間都是沒貨可賣的! 別說最受歡迎的韓王紙了,就是那些狼毫、油墨和硯臺,就算價格比市面上任何貨都要貴,哪次不是來了新貨馬上就賣光? 可是現在,劉掌柜竟然告訴自己有書賣了? 心頭忍不住升起了一絲好奇,鄭沖點頭道:“好啊,不知道貴店賣的是什么書……就是那些么?” 扭頭看了一圈,鄭沖很快就瞧見了一個擺上了書的書架。 很顯眼! 在部都是空空的貨架上,就那么一個書架上擺的有書,一眼看過去自然是一目了然。 “呵呵,對?!?/br> 點了點頭,劉掌柜領著鄭沖往書架走過去:“鄭管家,這兩本書,你滿長安城找都不可能找得到,只有我們新華書店才有的賣的!” “哦?什么書?” 聽劉掌柜這么一說,鄭沖這心里就越發的好奇了。 走到書架的前面,劉掌柜拿起一本放到了鄭沖的手上,笑瞇瞇的說道:“看看吧,《數學》的第一冊和第二冊,里面的東西可是非常的神奇……” …… 兩本剛剛印出來的新書靜悄悄的擺上了新華書店的貨架,只不過除了每天閑的蛋疼的劉掌柜和店里的伙計之外,幾乎沒有關注這兩本有著改編中國數學史潛力的“大作”! 甚至于李元嘉自己,也沒有心思去理會。 因為他心里很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阿拉伯數字就算再好用,想要改編中國文人們的固有觀念也是非常難的事情,否則這玩意兒也不會到了二十世紀才在中國普及開來。短時間內,它只可能是少數數學愛好者,或者某些特殊人群的讀物。 而且使用橫排的排版放式,以及標點符號的運用等等“創新”,還很容易迎來文人的非議,甚至于責難! 如果不是重生在包容性很強的大唐,而是在宋朝、明朝的話,李元嘉都不知道自己敢不敢把它們給拿出來。 所以悄悄的上架,宣傳的不要。 慢慢來就是了。 而且對于李元嘉來說,他今天也沒有心思去關心剛剛上架的兩本書,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手上的一個清單上面! “十車茶磚,六車烈酒?” 眉頭微微一皺,李元嘉略有些不開心:“韓路成,茶磚也就罷了,我知道沒那么快!可是烈酒這東西,你們攢了兩個月就只有這么多么?” “是的,大王?!?/br> 下意識的低下頭,韓路成低聲道:“主要還是幾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蒸餾的鍋具造的晚了一些,府上的鐵匠們只有兩個人幫忙,到現在也才六套而已;還有就是蒸餾的人手不足,新來的幾個人還不是很熟練……” “唔……” 聽了韓路成的話之后,李元嘉馬上就明白了他話里的意思。 為了不讓蒸餾酒的秘密外傳出去,不管蒸餾設備的打造還是負責釀酒的人,都只能用王府的自己人,這無疑大大降低了生產效率。 能攢出六車來,這幫人恐怕這段時間已經累的夠嗆了。 所以猶豫了一下之后,想起剛剛從朝中傳來的消息,李元嘉眉頭一挑說道:“那就給我多找些人來,無論如何,明年一定要多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