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熱鬧的京師
謹身殿平臺上,朝臣們在為如何調糧和弘治帝扯皮時,內宮傳來皇后娘娘要臨盆的消息。 弘治帝宣布退朝,匆匆趕到坤寧宮守著。當他到坤寧宮時,以太皇太后為首的長輩們無一例外等侯在坤寧宮。電話機的存在,讓宮里所有人同時收到皇后臨盆的消息。 雖然儲君已立,但由于鄭旺‘冒充’皇親、太子的強勢和難以管束,讓皇后腹中的胎兒格外引人關注。 女子生產耗時良久。 朝臣們留在平臺,各個面朝內宮翹首以盼。隨著太陽高懸,猛烈的陽光令他們大汗淋漓。北方干旱絕非空xue來風,即便是九月的京師,也讓人酷熱難耐。弘治朝的老臣眾多,劉健、屠滽、戴珊、英國公等年事已高,站在烈日下出現中暑的征兆。 可他們不愿離去?;屎笳Q下的是皇子還是公主,會決定朝政的走向。 “首輔大人,您先去文淵閣歇息?!崩顤|陽擔心劉健的身體。 劉健搖搖手:“老夫留在此處安心?!?/br> 做戲做全,他守了許久的秘密,不能在最后關頭露破綻。內心深處,他對凌風子的斷言還是有些懷疑。萬一皇后產下皇子,河套危矣。 他很贊同太子對河套的見解,‘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云中城的建立讓后方的太原鎮高枕無憂。一旦河套全線收復,榆林鎮也將脫離韃靼鐵騎的威脅。到時鹽礦和鐵礦的開采可以提上日程。 但若是皇后生下皇子,有人寧愿把河套重新讓韃靼霸占,也不會容忍太子占有河套。陛下、兵部、五軍都督府等坐視西廠阻截京師通往北方的道路,也是防著這一手。道路阻斷,京師的各種動向絕對傳不到草原。 英國公等勛貴也明白這點。太子有意提高武將地位、哈倫告魯附近發現的多座礦山,讓他們堅決站在太子身邊。他們靜靜等著結果。 “快把涼棚規整好?!备啉P指使內侍們在平臺上撐起一座座涼棚。涼棚由帆布和鐵管制成,能遮擋強烈的陽光。一把把塑料椅擺放在涼棚中。涼棚四周堆滿冰塊,每位朝臣都得到鮮榨的冰鎮西瓜汁。 英國公喝下西瓜汁,滿意地舒了口氣。意有所指地道:“若沒有太子的內行廠,大家的日子沒這般好過?!?/br> 不提內行廠提供的生活物品方便百姓生活,光內行廠承擔內宮花銷一項,讓國庫省了多少銀子。 “是啊,是啊?!备胶吐暣似鸨朔?,有由衷感謝的,也有敷衍的。內行廠的壯大同樣也讓一部分人不安。 逗留在京師的藩王們聽說皇后臨盆,不論是在酒樓茶樓談天說地,還是喬裝微服四處亂逛,乖乖地回到住處安分地等待消息。雖然太子很招人厭,但他們不想再經歷一場靖難,殷切希望皇后生的是公主。 京城四周的道觀、寺院香火鼎盛。無數百姓前來上香祈福。太子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都希望太子地位穩固。 壽寧侯府寂靜無聲,五城兵馬司則如臨大敵。 他們官衙里關著位麻煩的主。照顧那位主的名妓有了身孕,五位指揮被上官罵的狗血淋頭?;屎笊氖枪鬟€好,若有皇子出生,他們真不知道該拿那位主怎么辦。五位指揮守在官衙四周,心里把東廠、錦衣衛罵了個遍。 相比之下,保大坊一切如此。 為了換糧食,內行廠所有的作坊都在忙碌。特別是鍍金作坊,前來買首飾的百姓絡繹不絕。如今京師嫁娶時必須備一套亮燦燦的首飾。余糧多些的百姓,買合金飾品;糧食不多的人家,則拿出舊首飾和銀給首飾鍍以層銀。積少成多,至此一項已經換到五萬石的糧食。 “劉公公,張公公令鍍金作坊加班加點。為慶賀小殿下誕生,飾品一律八折,鍍金鍍銀工藝收取六折加工費?!眲⑿⑹盏綇堄赖拿?,不樂意地吩咐作坊工匠加班。 劉孝嘀咕:“如果娘娘生下小公主,讓我們免費鍍銀也成?!?/br> “不成,劉公公以為本天師配制的藥劑很便宜嗎?”凌風子語調冰冷。 凌風子的突然出現讓劉孝很驚訝:“天師有事吩咐咱家們?” “殿下要我等準備賀禮。鍍金作坊還有多少金子?”凌風子詢問。 劉孝身體猛烈抽搐,大聲叫喚,“不能再送金子!藩王們沒少笑話小爺給太皇太后送的金磚。我們不能再讓小爺丟臉?!碧崞鹚投Y的事情,劉孝羞得臉上發燒。用999兩金子鑄造一尊佛像也比金磚好看。 小爺把身邊的內侍派出去各管一塊,等到給太皇太后送禮時他們才知道,小爺本人負責應酬往來。但小爺不懂人情世故,弄出直接拿金子送禮的笑話。 “那送什么?”凌風子問。 內行廠除了糧食和留給鍍金作坊的金銀,好東西拿出去換糧食。連天師研究院的研究經費都暫停供應。 劉孝和凌風子大眼瞪小眼。 京師處于暴雨前的低氣壓中,悶熱的天氣使得焦急、不安的情緒在滋長。 直到,皇后娘娘誕下公主! 宮里的消息一傳出,京師鑼鼓震天。好像暴雨傾盆,讓大家感到陣陣清爽,煩悶的氛圍蕩然無存。 百姓家家戶戶門口掛上紅燈籠,出售‘太子酒’的酒肆前排成長龍。百姓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朝廷的大老爺們死心吧。蒼天可鑒,任憑你們給陛下和太子身上潑臟水,連老天爺都護著太子。 林廷玉敗給了后世的宣傳手法。靜坐只能引起一部分人的注意,傳單和八卦流言則把民間輿論引向都察院。弘治帝被塑造成無法做主的好皇帝。 御史們的私生活被扒了底朝天,誰家小妾們鬧騰、誰家田產眾多各房明爭暗斗、誰家宴席排場大……百姓們對八卦津津樂道,一番添油加醋讓御史們形象蕩然全無。而被誤導的士子們倒戈相向,認同貪官污吏要為天災負責。 似乎有一部分官員被逼近死胡同。 皇后生公主時傷了身體今后無法生育的說法,悄然出現在民間。 于是在公主出生的當天,通政司堆滿要求太子回宮以保國本、請弘治帝選妃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