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城下之盟〕乙
哆哆嗦嗦道: “啟稟圣上,讓陛下不做亡國之君的辦法,臣的確有一個,不過臣,不敢說!” 趙畫家和滿朝文武聽到這個老東西似乎還有回天之力,都吃了一驚! 之后顧不得朝堂紀律七嘴八舌的問他到底是什么方法,而趙畫家更是親自將他扶起,問道: “高愛卿快些告訴朕,無論什么但說無妨!” 之后高俅再次掙脫趙畫家,猛的跪倒在地!并重重的磕了一個響頭,然后以頭杵地,悲聲道: “如果陛下不愿背負〔亡國之君〕的罵名,那么...那么...” 趙畫家一聽就急了,破口大罵道: “老東西!你想要什么賞賜才肯言明??!” 高俅急忙道: “如果陛下不愿背負〔亡國之君〕的罵名,就禪位吧!” 趙畫家聽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太監宮女連忙去攙扶他,結果讓他瞪了一眼,全都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 原來所謂的〔回天之力〕就是〔丟包袱〕??! “也罷!也罷!太子桓!” 一旁打蔫兒的趙桓聽到他老爹欽點后,知道自己即將被禪位了,這本來是他千想萬盼的時刻,但是在這之前加上一個國將不國的大前提以后,年輕的太子桓的心里就泛起了一抹濃到化不開的苦澀…… 但是父皇有命,他又豈敢違抗呢? 得,人死鳥朝天,過把癮就死得了! 于是乎趙桓道: “父皇!” 趙畫家含淚道: “桓兒??!父皇...父皇對不起你??!” 趙桓抹了一把剛剛溢出眼角的淚水,之后堅定的道: “父皇,您就下旨吧!就當是讓兒臣過過癮了!” 之后不知道是真的這么想的,還是寬慰他老爹,趙桓語氣輕松的說道。 趙畫家起身,顫顫巍巍的回到龍椅坐好,正色道: “自即日起,朕傳位太子桓繼任大統,其以明年為靖康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條列于后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汴梁宮皇位的交接就在一片凄風苦雨中完成了。 之后滿庭凄風苦雨中,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出現了,那個人便是太常少卿李綱: “啟稟圣上,臣李綱請命,誓死守衛汴梁,城在臣在,城破臣亡!” 太常少卿這句話直接讓不齒投降派的死硬分子們同時單膝跪地,齊聲道: “誓死守衛汴梁,城在臣在,城破臣亡??!” 聽過這幫熱血之士的熱血之言后,剛剛繼位大統的趙恒突然萌生了一股子雄心壯志! 老子軟蛋了,不意味著老子也跟著軟蛋了不是? 之后這哥們直接啟用了這批紀不一、但同樣熱血的憤青,比如太常少卿李綱、比如宗澤、比如劉韐…… 而輕易獲取〔雁門關〕的〔完顏宗翰〕留下一部分金兵在此等候后續的金國將領后,就帶著大軍繼續南下,打算一鼓作氣,拿下汴梁! 結果到得汴梁一路上暢通無阻的他在汴梁遇上了一個難纏的對手,那就是奉欽宗之命,負責汴梁城防的尚書右丞——李綱! (李綱: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歷官至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 而且為了表現帝王寧死不屈的氣節,宋欽宗趙桓親自登城作戰! 〔完顏宗翰〕看著鐵桶一般的汴梁城,眉頭皺成了一團,沒辦法??!他手底下的清一色全都是騎兵,如果說當面羅、對面鼓的打法,〔完顏宗翰〕覺得,即便是十倍、二十倍的敵人也不過是砧板上魚rou而已,讓自己的兒郎們沖個來回兒,敵人就變成了一窩驚慌失措的螞蟻了! 但如果敵人堅守不出,自己未嘗敗果的兒郎也是無可奈何,加上宋人狡猾,在金國大軍到此之前就堅壁清野了,別說糧了,就是一個房子都沒給他們留! 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完顏宗翰〕進,進不去,退,也沒軍糧,尷尬的他一把一把的往下揪頭發、薅胡子…… 初至汴梁的時候,〔完顏宗翰〕還發動過一次三天三夜的攻城戰,結果南朝人軍民一心、眾志成城居然應是堅持下來了! 期間,汴梁城頭上箭矢、滾木、雷石、尸體、沸油、瀝青等等等等,就像不要錢一樣的往自己的兒郎頭上招呼,僅三天而已,金國的兒郎就折在汴梁城下近萬人了! 到了第四天的時候,汴梁城這個城池讓性悍勇的金國士兵的心里,變成了一個不容輕辱的名詞! 見此情況,〔完顏宗翰〕知道繼續強攻已無意義,于是計上心來,打算效仿他弟弟的方法,——勸降! 當汴梁城被鋪天蓋地的無頭兒裹白絹的箭雨覆蓋性淋了一遍后,之前還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氣氛就變了味兒了! 〔勸降書〕內容如下: 謹呈一書致趙佶閣下(〔完顏宗翰〕此時不知道趙畫家已經禪位于他兒子):事局之變,致使仆與閣下互為敵對,何其不幸!然今日之戰,乃國與國之戰,非個人結仇也。 至宋朝而有今日之敗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蓋其墨守常經,不通變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試,考試必由文藝,于是乎執政之大臣,當道之達憲,必由文藝以相升擢。文藝乃為顯榮之梯階耳,豈足濟夫實效? 前十載,我大金之國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閣下之所深悉也。當此之時,我國實以急去舊治,因時制宜,更張新政,以為國可存立之一大要圖。今貴國亦不可不以去舊謀新為當務之急,亟從更張,茍其遵之,則國可相安;不然,豈能免于敗亡之數乎?另外凡降我大金者,官職俸祿不變,冥頑不化者,破城必千刀萬剮乎!望諸君乃使人獻降書報吾曰!” 別看這三日的鏖戰,〔汴梁城〕守得固若金湯,其實不論是守軍還是參與協防的百姓都清清楚楚的明白,憑他們,根本就無法將當前的形勢保持下去! 畢竟曾經壓制大宋幾百年的大遼都沒能在金國的手下討到便宜 又何況是積弱百年的大宋呢? 尤其是幾次三番的在守軍用火攻攻擊金兵的時候,原本的萬里晴空就會突然風雨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