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怒目金剛〕
盡管阿勝將豹步施展到極致,依然只能憑借旁光捕捉到秦無傷一縷殘影,而此時那柱香已經燃到超過三分之二的程度了! 雖然阿勝只要發動摩云步,那么抓住秦無傷的戰果不過在頃刻之間而已,但是他并不打算一上來就用這種近乎作弊的手段擺平這一場戰斗! 這場戰斗無關生死,但事關兩個男人間的尊嚴,是以不到最后一刻,阿勝不會動用摩云步的! 雖然秦無傷的速度總是快了阿勝一線,但是想保持這等極致的高速對于內功修為稍有不如阿勝的秦無傷來講也是一種相當嚴峻的考驗! 極致的高速與之成正比的還有極致的消耗,秦無傷保持〔逆黃泉〕這等速度的極限就是一炷香,待到一炷香燃盡之際,由于內功消耗殆盡,對他的身體也會產生一種相當恐怖的傷害,即一年之內再次飚到這等極致之速,黃泉之影就要魂歸九泉了! 眼看著那根香燃到僅剩一寸長短的時候,保持極速中的二人突然停了下來! 由極致之速猛然靜止的二人頓時讓臺下的人們感到了一陣強烈的不適,體質差點的分分感到一陣煩悶欲嘔! 見到阿勝總算停了下來,秦無傷頓時一頓大喘氣,暗想幸虧他停了下來,不然自己非得被他耗死不可,隨即想到以此人目前連氣喘之狀都沒有的模樣,應該不是撐不下去了,是以好奇道: “慕容兄,怎么停下來了?打算認輸嗎?” 阿勝挺直了身板,朗聲道: “首先,在下對于秦兄的速度表示欽佩,其次出于對強者的敬意,在下接下來要施展一門名為‘摩云步’的功夫,望秦兄指教!” “哦?慕容兄還有壓箱底的神技?如此秦某倒要領教一番了!請吧!” 秦無傷話音剛落,背對著他的阿勝兩腳一陣原地踏擊地面,隨后阿勝的身體猛的拔地而起!直接躍起了一丈高!隨阿勝一起起跳的秦無傷也如出一轍,繼續履行著阿勝‘影子’的義務! 但在阿勝在虛空中再次疾跺雙腳后再次猛竄了一丈之距后,秦無傷和周圍除了小君以外的觀眾們在發出一陣不可思議的驚嘆聲后全部趴在地上,撿拾起剛剛掉落的眼珠子! 落地后,秦無傷嘆了一口氣,盤膝而坐,對裁判道: “我認輸了?!?/br> 裁判道: “規則是慕容勝選手抓到你才能贏,如今為何……” “閉嘴!作為一個刺客,在行動中暴露在敵人面前,本身就代表著任務失??!尤其是我的‘黃泉之影’在這種情況下在繼續靠速度拖時間,這于我、于o慕容兄都是一種莫大的侮辱!請宣布吧!” 被秦無傷滿是血絲的眼睛盯得渾身發毛的裁判只好妥協,宣布了阿勝二連勝的戰績。 裁判宣布結果之后,阿勝來到盤膝而坐的秦無傷身邊將之扶起,此時的秦無傷因為強行開啟了〔逆黃泉〕這種三年前于〔長春谷〕領悟的玩兒命絕招,剛剛的消耗兩條腿已經打飄了,所幸沒有耗到他那個危險的臨界點,阿勝提前結束這場戰斗,無異于救了秦無傷一回! 看到秦無傷一臉蒼白,氣喘吁吁的模樣后,阿勝擔憂道: “秦兄,你現在還成嗎?” 秦無傷勉強笑到: “慕容兄果然深藏不露,不過托老兄的福,沒有將我耗死在擂臺上,這會這幅模樣雖然很狼狽,但只要將養三日即可,勞駕慕容兄將我扶下擂臺吧!” “好說” 這時,臺下傳來一個甕聲甕氣的聲音道: “麻煩施主將老四交給小僧?!?/br> 阿勝打眼一看,正在走向擂臺的是一名火狐裘皮的僧人。 接過虛弱的秦無傷以后,那名僧人轉頭將之交給其他人代為照料,之后扛著銹跡斑斑的月牙鏟踏上了擂臺,說起來這個禪杖還是當年營救蕭峰之時,繼承他玄石師叔祖的呢! 月牙鏟算得上一種奇門兵器了,此兵器刀頭彎似月,月牙朝上,裝以長柄,刃與柄層丁字形,其主要技法有戳、掃、拍、撩、劈、掛、砸、絞、撅等,整個套路動作多變,鏟法嚴密,勢勢相連,環環相扣,演練時達到鏟隨身走,身械合一,瀟灑大方,氣勢磅礴的態勢。 有道是兵器越怪,死的越快。 不過觀此僧吐納悠長,雙眸清澈見底,面龐隱有寶光流轉,腦門微陷、太陽xue略鼓,說明此僧內力之渾厚只怕不在他慕容勝之下! 這時裁判走到二人中間,向阿勝問到: “甲方選手,剛剛一戰所耗不菲,作為上一場的勝方,甲方選手有權利選擇是否中場休息一柱香的時間,請問甲方選手是否行使這個權利?” 目睹此僧后,阿勝就知道,此僧絕非易于之輩,如果不調整回巔峰狀態,怕是要敗走麥城! 所以阿勝選擇了中場休息的權利。 畢竟剛剛與秦無傷一場極速之爭所耗以至五成,如貿然迎戰下一強敵,勢必難保萬全。 之后沖那名僧人微微頜首,隨后他便盤膝打坐,爭取盡快恢復功力。 說起這個赤袍僧人來,就不得不說說他的出身了,此人現年三十有四,三十年前赤袍僧之父官居縣太爺,后因手中握有頂頭上司通敵叛國之鐵證,因此滿門被其所誅,只余年幼的他僥幸被行至此地做法事的慧倫所救,之后被其帶至少室山,收為弟子,賜其法號虛行!與虛竹從小抵足而眠,那會他也就三歲半而已,不同于虛竹不喜武功,虛行打小習武天分極高,當年就被曾經的二十三絕技僧玄澄破格收為傳人,開始進行強度更大的武學修行,一晃十三年過去了,此時的虛竹師兄已經被逐出少林,而想要下山祭奠父母的虛行則遇到了改寫了他命運的兩件大事。 在之前十三年間地獄般的修行中,虛行只專心修煉了兩門功夫,但那兩門功夫卻是少林寺七十二絕技之中最看造化的神功。 其一為‘少林金剛不敗神功’,屬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又被稱為防御力最高的功夫。 這種神功一旦運轉此功法,全身立刻化作燦金,成為真正的金剛不壞之身!功力越高其防御效果越佳。 其二為大名鼎鼎的《易筋經》。這《易筋經》實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是修習的秘訣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但修習此上乘武學之僧侶,必定勇猛精進,以期有成,哪一個不想盡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要「心無所住」,當真是千難萬難。少林寺過去數百年來,修習《易筋經》的高僧著實不少,但窮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無所獲,於是眾僧以為此經并無靈效。 經上另有為天竺古修士所書,后來天竺高僧見到該書,圖字既隱,便以為是白紙書本,輾轉帶到中土,在其上以梵文抄錄達摩祖師所創的《易筋經》,卻無人知道為一書兩經。 少林五大神功之所以聲名不顯,主要是因為修煉這五門功法要講究莫大的緣分,如果無緣這五門功夫,就算是靈字輩玄字輩的高僧閉門禪悟數十寒暑也不過浪費時間而已,而如果與這五門功法有緣者,哪怕是一個虛字輩的小沙彌或者與武學一道完全談不上天賦的游坦之也能駕輕就熟! 這邊是五大神技聲名不顯的原因了! 修行有成的虛行下山后,懷著忐忑的心情,一路直驅滄州縣,回到他昔日的家祭奠一家亡魂,要知道,十三年前,他的師父慧倫能救出差點葬身火海之中的虛行已經冒了莫大的危險,哪還有可能將虛行雙親的尸首帶出火海呢? 所以,虛行的雙親連入土為安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虛行只能回到十三年前的舊址,來憑吊自己一家的在天之靈! 等他憑著依稀的記憶尋回那里的時候,就看到此地已經修繕完畢,府里傳出來一陣女人的打罵聲。 扛著月牙鏟的虛行不由得壓低了斗笠,隱在了門口的石獅子后面。 不一會一個大概碧玉年華的少女奪門而出,身后緊跟著三個抄著搟面杖、長桿笤帚、雞毛撣子的老媽子罵罵咧咧的追了出去! 那個十六歲大小的少女一邊跑一邊回頭嘲笑那些氣的哇哇亂叫的老媽子,在她臉上洋溢出來的那種無所畏懼和自信的氣息讓隱在石獅子后面的虛行感到一陣的怦然心動。 心態上的反應讓投身空門十三載的虛行一陣疾念佛號,但是兩條腿卻不受控制的邁了出去!接下來就是腦子一片空白! 等他再次清醒的時候,就看到了躺在在自己的臂彎里的那名少女正瞪大了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著自己,而自己則抱著她在建筑上飛檐走壁…… 期間有一個在院子里干活的丑男不經意間抬頭一看,扭頭沖屋里喊道: “老婆,快看!和尚把妹了!” 聽到這家伙這一嗓子,飛檐走壁的虛行差點一腳踩空掉下去,嚇得懷里的小姑娘發出了一聲尖叫。 深覺此舉不便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于是乎虛行抱著那個小姑娘發足狂奔,向郊外行去! 待到了滄州縣郊外以后,虛行仿佛被臂彎里的小姑娘燙到一般,立刻將之放到了草地上。 “女施主……剛剛小僧多有冒犯,還請贖罪……” 邊說還疾步向后退了一丈遠,好像那個小姑娘會咬他一口似的。 看到剛剛這個神兵天降的大和尚突然流露出這番束手束腳的樣子后,那名少女道: “謝謝你了,大和尚!如果不是你,這會小女子這會怕是已經落到那群惡婆娘手里了!不過你如此這般,是在嫌棄小女子嗎?” 說完還歪著腦袋好笑的看著這個‘羞噠噠’的大和尚。 “阿彌陀佛!女施主不要誤會,如你所見,小僧作為一個出家人,豈能沾惹女色?剛剛事急從權,也是無可厚非,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怎么九‘罪過’了?真受不了你們這些出家人,一個個口是心非的虛偽模樣,連自己的真實想法都不敢言、不敢想,是在沒什么趣味,既如此,咱們這就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吧!” 說罷,小姑娘拂袖而去! “阿彌陀佛……” 待那小姑娘氣呼呼的走遠了以后,虛行想起了剛剛被雀占鳩巢的老宅,深知不可貿然上門,許暗中調查從長計議才是。 于是乎虛行又反身回到了滄州縣,為避免被人認出來,虛行特地扣上了一頂斗笠。 臨到了老宅的時候,虛行特地取回了藏在石獅后面的月牙鏟,之后就近找了個酒館兒,點了一碗素面,就靜靜地等待著食客們間的談話,虛行雖然首次下山,但是江湖經驗這種東西卻是無師自通,這種東西也是要看天份的。 果不其然,隔了一桌的一個穿著考究的人嘆了一口氣道: “十三年過去了,自從卓人杰卓縣令一家葬身火海后,新己任的高縣令簡直……” 坐對面的一個瘦麻桿連忙捂住他的嘴,啞聲道: “你不要命了?那個高縣令能是誰都能編排的嗎?” 那人把瘦麻桿的手拍掉,低聲: “不就仗著他是高貫京的遠方侄孫子嗎?近十年來,這個高衙內在滄州縣地界上那叫一個橫征暴斂、敲骨吸髓,想我馬云十幾年前家財萬貫,如今讓他攪的能勉強溫飽就不錯了!唉……” 虛行聽到這里,暗頌一聲佛號,暗想十三年前,滄州縣在他父親卓人杰制下是何等的和諧繁榮,如今曾經的這里的首富都混到僅能保證溫飽的成度,普通百姓的遭遇只能是更加不堪了! 這時去而復返的那個小姑娘毫不客氣的坐在了虛行左側的位置上。 重新看到那個小姑娘以后,虛行在詫異之后還有一份莫名其妙的喜悅,這點心態上的變化讓虛行再次老臉一紅,為緩解尷尬,虛行對那個小姑娘道: “施主,您找小僧有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