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不想當村長、避風港。[師生GLABO]、閉門yinmeimei、朵兒的紅玫瑰、絕對不要被cao(高H)、阿姨被yin虐、被前任的白月光看上了、普通人的修仙養貓日常、重生1982:醫女撩夫忙、海賊之化身為雷
但羅家現在足足有四口人,羅父羅母留在鎮上,兩道菜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剩下的菜,夏銘在羅翠花踏入廚房后,便自動讓賢了。 等所有菜擺上餐桌后,那盤牛rou豆腐和清炒時蔬受到了極大的歡迎,見底的盤子說明了主人的手藝,小家伙還筷子不停,一直說著“這個好好吃呀!” 元鳳也連連點頭,豎起大拇指,心想怪不得常言道,要抓住一個人,先抓住他的胃。難怪小傻子平時一口一個“夏銘哥哥”,彩虹屁不要錢似的,諂媚得沒天理,原來夏銘還有這手藝,換做是他,如果是女的,都恨不得當場以身相許了。 豆腐白嫩,牛rou細膩,而且不像是羅家人舍不得放料,夏銘似乎對口味的把控極為精準,調料放得恰到好處,讓人想象不到,是用農家最簡陋的廚具做出來的。 兩個老人家牙口不太好,但也情不自禁地夾那道豆腐,見木筷子上的豆腐顫顫微微的仿佛一觸即碎,就連忙送到嘴里,然后連連贊不絕口。 而羅翠花做的另外幾道菜,乏人問津。 比如燒土豆,就沒滋沒味的,好像還沒熟透,殷明麓自己用勺子挖了一勺后,就不想再動第二勺了,元鳳也意思意思沾了一下筷子,就收手了。而那青菜湯里,浮在湯面上的顏色更是奇怪,幾個少年人哪怕口干了,也不太敢舀來喝,想著飯后喝水好了。 一頓飯吃得主賓心滿意足,比較不滿足的就是夏銘才做兩道菜,七八雙筷子下去,很快就被夾完了。 而唯一不高興的就是淪為對照組的羅翠花了。 她將眾人的反應從頭看到尾,臉色很難看,自她白天聽了羅羽生的近況后,心頭就好一陣心煩意亂。進廚房本來就是想和夏銘搭訕了,結果對方不理她,也沒有什么閑談的興致,她只得作罷,做起了午飯。 心情不好之下,自然做得敷衍,一會兒鹽放少了,一會兒醋放多了。她自己也意識到,可能不太好吃,但沒想到這三個大少爺居然半點面子都不給她。在明晃晃的鏡頭面前,幾乎只沾了一下筷子就完事了,這不是明擺著告訴觀眾,她一個從小做慣了家務的農村女孩,做飯居然還不如一個才學廚藝幾天的城市少年嗎? 本來前幾天,她想靠學習成績在鏡頭面前博一下眼球,畢竟她其他方面都平平,唯有成績比較出彩,她也一向自傲于自己在年級名列前茅,心想著絕對能壓幾個城市少年一頭,結果卻在夏銘面前風輕云淡地做完所有作業的表現之下潰不成軍。 她花十分鐘做一道數學大題,人家夏銘看一眼就能寫出公式和答題步驟,引來其他兩個少年連連鼓掌,夸道:夏銘你真棒,不愧是國際上拿獎的天才少年! 在真正的天才面前,她自然黯然失色,咬著筆頭,心理暗暗埋怨夏銘為什么不把展示的機會讓給她?明明他身為主人公,根本不需要這些鏡頭。 因為鄉村和城鎮的資源傾斜問題,觀眾對她學習不如夏銘的問題上,可能唏噓一聲,果然農村孩子不如城市孩子,卻不會有多大反應,因為這在意料之中。但連廚藝都都輸了的話,她連想都不用想,都知道電視機前肯定會有人發出不一樣的質疑聲。 再聯想之前的鏡頭,全是小個子的羅翠苗,踩在小板凳上,給眾人做飯,大家一定會想,是不是她這個長姐常年當甩手掌柜,而讓小自己五六歲的meimei干活,所以廚藝才那么糟糕。 她不想背這種不好的名聲,于是故意盯著那盤空了的牛rou,紅著眼眶道:“我沒煮rou,雖然我知道你們喜歡吃rou……但我們和羽生不一樣,他在城市里只需要好好學習,可在鄉下的我們還是得精打細算過日子?!?/br> 她直接把少年不吃她的菜曲解成,少年喜葷,而她沒做葷菜,所以他們不喜歡,并不是她做的菜難吃。言語間,還抹黑了一下弟弟,潛臺詞便是弟弟在城市里享福,不需要cao心柴米油鹽貴。 “不是我故意不做rou的,而是你們不知道,牛rou在市鎮上一斤賣多貴,我們窮人家平時都是過年才吃的……”少女抹了抹眼角,吸了吸鼻子后道。 說白了,就是嫌他們吃得多了,還吃得貴了。而羅家大方,為了款待他們,還把平時不舍得吃的牛rou讓出來。幾個少年都沉下臉來,殷明麓也配合地黑著一張小臉,孩子氣地扁嘴。 羅翠苗尷尬地扯了扯jiejie的袖子,心想話不能這樣說呀,作為交換的人家,哥哥去城市里,那些人家大方,肯定能得到不少好東西,而三個大男孩被送過來,作為簽約條件,節目組和三個城市家庭都給了羅家一筆不少的費用和很多生活補助。 其中沒接收孩子的殷夏兩家,除了給錢之外,還送了一套嶄新的實木家具、很多海鮮干貨和各種日常用品等,不提其他的,光說那家具一套下來就要三四萬。 都說大半小子吃窮老子,三個正在生長期的少年,肯定飯量大,但他們就算胡吃海喝地在羅家吃上三個月,對于那些補助來說,也是九牛一毛。 收了人家錢,還斤斤計較一點rou,這行為實在是…… 羅翠苗實在說不出口,畢竟她前幾天剛拆了一套漂亮的原子筆,墨水順滑,寫著字十分流暢,比她在鎮上買的一塊錢兩支的好寫多了,讓她愛不釋手,一晚上足足練了三篇大字才停下。 而她jiejie,明明也用著人家文具,卻忘記了,給文具的人正是希望她們能多照顧一下三個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