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書迷正在閱讀:戰國魏武卒、步步逼婚:慕少強行愛、不合理真相、禁區 強制愛 1V1 斯德哥爾摩、最強贅婿在都市、豪門和流量官宣了、假裝對家(娛樂圈)、前妻,再愛我一次、毒寵小謀妃、反派他太過可愛[快穿]
所有的抗議不是徒勞。 執政黨拋掉棄子動作迅速。 政治大戲還未結束,阿諾德教授忽然出現在了新聞媒體上—— 《阿諾德教授與阿爾伯特大律師重訴莫里斯·凱爾謀殺案》 塵封了十九年的莫里斯·凱爾案件,在這次的丑聞之中,重新找到了決定性罪證。 年代過于久遠,早已經沒有人還能記得起這位死者到底是誰。 民眾的關注點都放在了阿諾德教授身上。 這是威廉.邵的導師,四舍五入也是沈明洲的老師。 他在這個重大時刻站出來,直接導致媒體報道的莫里斯·凱爾謀殺案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阿諾德教授擁有許多學生。 莫里斯也是其中一位。 年輕勇敢優秀,博士畢業就進入勞倫軍備,是一位前途無量的工程師。 然后,死于工作的第一年。 勞倫軍備聲稱莫里斯是自殺,可是阿爾伯特律師與莫里斯的導師阿諾德教授,堅持勞倫軍備謀殺論。 雖然沒能以謀殺結束,勞倫軍備仍是付出了巨額賠償,從此與這兩位老先生關系惡化,全美皆知。 在這則重訴謀殺案的新聞報道里,阿爾伯特律師斬釘截鐵的說道:“我們已經掌握了勞倫軍備雇兇殺人的證據,將提交給法院,為莫里斯伸張正義?!?/br> 謀殺率居高不下的美國,死去兩三年的人無法得到真相,已經屢見不鮮。 兩位老人十九年后重訴,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丑聞事件上。 沒等他們得到準確的回答,網絡上沸沸揚揚的興起了推理論證。 似乎一切都指向了“沈明洲和邵煉為了阿諾德教授的夙愿,入侵了勞倫軍備服務器,把資本家的丑惡公之于眾”這一事實。 遠在中國的邵煉,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比網民朋友還要愣。 他并不認識莫里斯·凱爾。 在他還未奔赴美國的時候,這位名義上的師兄,早化為了一抔黃土,成為了“阿諾德教授與勞倫軍備有些恩怨”的代稱。 時隔多年,得知了“恩怨”詳細由來的邵煉,并不能從浩瀚的罪證里回憶起莫里斯的記錄。 但這不妨礙他理解阿諾德教授為什么不愿隨他們來到中國。 那是他的國家,有著他的牽掛,甚至在墓碑之下,埋葬著他親愛的學生。 即使面對血腥恐怖的黑暗,他也愿站出來發出聲音,為亡者尋回應有的公道。 垂垂老矣,未改初心。 沈明洲問道:“這是你所說的自殺那位室友嗎?” “不,他不是阿諾德教授的學生?!鄙蹮挀u了搖頭,眼眶有些紅,“那時候我還沒有去美國。我現在才算是知道,為什么室友自殺之后,阿諾德教授叫做他的助手,幫他的忙了?!?/br> 一開始,阿諾德教授只是偶爾照顧著他。 錄一些小視頻,看他做實驗。 平時的空閑時間,放任他回去宿舍,和學生們共同生活。 直到發生了室友自殺的事情,阿諾德教授才像是意識到邵煉的格格不入。 傲慢冷漠的中國孩子,并不會如他想象的那樣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只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壓力。 所以,那一刻起,阿諾德教授時時刻刻把他帶在身邊,無微不至的照顧著。 阿諾德教授不是天性善良到把每一位學生當成孩子教養。 他只是不愿再一次見到,自己的學生受到室友自殺的影響,變成第二個逝者。 國內國外,所有的信息都帶領著吃瓜群眾看穿真相。 連帶著敏銳的新聞記者,都不會放過美國實驗室和沈明洲有接觸的人。 負責人身邊有著無數的媒體朋友。 從工作性質來說,碼代碼的和碼新聞稿的人,有著繁忙熬夜的共同性。 終于,在他們聚會上,有一位朋友問道:“你是不是也在關注這件事的進展?” “沒有?!必撠熑硕酥【?,像一個單純的加班黨,“整天和Dr.沈加班搞系統,我已經不關心什么政客了,我只關心明天能不能休息?!?/br> 笑聲圍繞著這些因為暢聊著政黨丑聞的人。 他們本該憤怒的加入民眾的聲討中,卻因為執政黨清理門戶的迅速和勞倫軍備的倒臺,變得平靜無比。 這不是一件好事。 但發生在大選之前,幫助他們這群手握選票的人,排除了一個錯誤選項。 政治總是與幕后陰影一般骯臟。 至少他們可以選擇看起來比較干凈的總統。 所有人都在舉杯,為新的總統誕生熱烈慶祝。 負責人喝得有些醉,腦海里一直浮現出沈明洲所說的話語。 “如果這是民主宣稱的平等正義自由的國度,那么美國人民應該會做出符合美國精神的選擇?!?/br> 他為正確的選擇感到高興,也為美國的未來充滿期待。 保守秘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也許他會選擇去世的時候,把真相寫在墓志銘上,告知這個世界自己所見證的勇敢。 大約可以寫—— “我曾見一個中國人,為了美國人應該享有的正義平等自由,做出了普通人無法理解的選擇。而我,為他保守秘密,只是想見到這樣的時代真正來臨”。 只可惜,這個中國人,恐怕永遠都不會拜訪民主的美利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