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
都到莊子來了,曹cao等人不免要去玄武池看看。 曹沖本來懶得動,結果被曹cao給拎上了。 “你二哥他們接下來會住到玄武池這邊,你也多過去轉轉,別老氣你老師?!辈躢ao教育道。 知曉曹沖洋洋得意夸自己寫的“絕妙好詩”“曠世佳作”之后,曹cao就充分感受到荀攸的不容易,決定人為給荀攸放個假,免得荀攸養病不成反被氣出病來。 曹沖乖巧點頭,又湊到曹丕身邊問:“哥哥,父親已經決定好讓你和三哥隨軍出征嗎?”曹丕說道:“對?!?/br> 曹沖說道:“那什么時候去打荊州???” “還沒確定,”曹丕答道,“怎么?你也想跟去?” 曹沖有點糾結。 他是挺想跟去。 荊州不難打,只要他不去沖鋒陷陣,基本不會有危險。 有危險的應該是劉備,他記得劉備就是在這時候覺醒祖傳技能:拋妻棄子率眾跑路! 這一段可是衍生出不少傳奇故事,比如什么趙子龍七進七出長坂坡、什么劉玄德惜愛將怒摔親子! 曹沖是挺慫,可來都來了,總不能一輩子宅著不出去。何況他現在有初級復生丸在手,哪怕遇到最糟糕的情況也能保命,頂多就是行軍打仗條件會很艱苦,他可能吃不了那種苦頭而已。 曹丕見他表情糾結,說道:“你還小,想出去以后有的是機會?!?/br> 曹沖說道:“我倒希望這種機會越少越好?!?/br> 曹丕聽了沉默片刻,點頭應和:“是這個道理?!?/br> 要是能一舉平定南方,他們隨軍出征的機會自然能大大減少,可大家都知道這種可能性不大。 曹cao帶著荀等人檢閱完士兵,轉頭見曹丕和曹沖湊一起說小話,不由問道:“你們兄弟倆在嘀咕什么?” 曹丕看了眼曹沖,說道:“倉舒說他也想跟隨父親南征荊州?!?/br> 曹cao看向曹沖的小身板兒,眼神里明顯帶著點嫌棄。倒不是他不喜歡曹沖這個兒子了,只是行軍打仗首先得身強體壯,便是普通士兵也得等他們到了可以應征的年齡才讓他們從軍,十三歲的小子哪里能跟著大軍一起出發? 不過兒子有這份心思,曹cao還是鼓勵居多:“那你就先跟著你二哥他們到玄武池這邊跟著水師吃住,你要是受得了就帶上你?!?/br> 曹沖:“…………” 曹cao瞅見他一臉不情愿,樂了。他說道:“既然這都做不到,隨軍南征之事就莫要再提了?!?/br> 曹沖感覺自己被人瞧扁了。 這有什么難的啊,不就是軍訓! 還是只需要跟著吃住,不需要參加訓練的那種軍訓! 曹沖不由挺起腰板替自己撐場子:“我當然可以做到!” 曹cao說道:“那行,就這么安排了。你回去把莊子的事情安排安排,再跟你老師說一聲,過幾天就收拾東西到玄武池這邊來?!?/br> 曹沖乖乖應下,等于曹cao一行人分別時才回過味來。 他只是跟曹丕聊聊自己蠢蠢欲動的小想法,怎么直接把自己賠進玄武水師里頭去了? 曹沖思來想去,覺得罪魁禍首是曹丕。他們兄弟倆說的悄悄話,他二哥怎么能直接講給曹cao聽! 唉,兄弟情,薄如紙! 曹沖一臉郁悶地回了莊子,去與荀攸說起自己要去玄武池那邊的事。他還跟荀攸感慨:“都怪二哥嘴快,要不然我就不用去了,”曹沖一臉唏噓和無奈,暗搓搓地向荀攸瘋狂暗示,“我去了水師營地的話,功課可就耽擱了!” 荀攸捋須笑道:“不耽擱,莊子這邊騎馬到玄武池不過一刻功夫。左右你也不用隨著水師訓練,到時我每日一早派人給你送功課,順便把你前一日寫的功課取回來便是?!?/br> 曹沖:“…………” 荀攸說道:“你華先生說我可以多走動走動活動筋骨,隔個三五天過去給你上半日課也不是不可以?!?/br> 曹沖:“………………” 荀攸微微一笑:“就這么安排吧?!?/br> 荀攸說完還把一張紙推到曹沖面前,上面列著今天的必讀書目和必背文章。 暗示失敗,功課照常! 曹沖蔫耷耷地走了。 老師難纏,作業如山,難,難,難! 另一邊,回去的路上曹丕忍不住問曹cao:“父親,到時果真帶上倉舒嗎?” 曹cao看了看曹丕,說道:“你覺得要不要帶他?” 曹丕說道:“倉舒年紀太小了,怕路上出什么意外?!?/br> 曹丕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帶上曹沖不太妥當,十幾歲的小子身體還沒長好,病上一場說不準命就沒了,去年不就是這樣?何況曹沖這文不成武不就的,旁人放個冷箭他恐怕都躲不開。 曹cao見曹丕一臉憂慮,瞧著有那么點當哥哥的樣子,便笑著說道:“我只說他若吃得了苦就考慮帶上他,又沒說肯定會帶,到時看看情況再說吧。若是此行會有兇險,就不帶他了?!?/br> 曹丕聽曹cao這么說,也知道自己是想岔了,以曹cao對曹沖的喜愛,自然不會讓曹沖涉險。 荀對曹沖跟不跟去打荊州倒不怎么在乎。 荀出身世宦之家,自幼飽讀詩書,對曹沖送給他們人手一本的《傷寒雜病論》比較關注。 這種裝幀方式,這種紙張材質,簡直讓荀耳目一新。 他家中也收到過曹丕讓人送來的紙,只是紙這玩意對普通人來說挺稀奇,對他們這些人來說也算不得多珍貴,純粹是平日里用得不多罷了! 現在拿到這么一套分量不小的書,再看看里頭所涵蓋的內容,荀頓時響起曹沖說過這紙張成本十分低廉,甚至能用來印刷書籍! 聽曹沖空口無憑說印書,跟真正拿到這種裝幀良好的新書,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回到鄴城后,荀便忍不住對曹cao說道:“我覺得醫書雖然該印,但別的書也不該落下?!?/br> 哪怕是用抄的也好,好歹也多抄些儒家經典。 如今世道那么亂,比之孔子所在的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也不遑多讓,仗固然是要打的,文教之事也不能落下! 若是不能將禮樂教化撿起來,便是統一了天下,又如何將它治理好? 見荀臉上帶著幾分急切,曹cao笑著說道:“你與崔琰他們商量商量,看他們要不要選幾本書出來印刷?!?/br> 荀點頭。 崔琰出身清河崔氏,又是曹丕老師,向來得曹cao看重。 荀走后,曹cao讀起了許都那邊的來信。 寫信的人是個老熟人,郗慮。 郗慮在信中寫孔融對曹cao多有不滿,經常聚眾議論朝政,最近更是時不時諷刺曹cao幾句。 這也不是孔融頭一回干這種事,以前曹cao出征他就經常潑冷水,不是說“對方人這么多咱打不贏的吧”就是說“名不正言不順這仗肯定不好打”,曹cao讀完信后冷哼一聲,對孔融這家伙不是很滿意。 當然,曹cao也知道郗慮與孔融有點矛盾,這些話未必能盡信。 郗慮是北海鄭玄的學生,而孔融當過北??な?,對鄭玄十分敬重。鄭玄把獨子派去給孔融打下手,結果孔融被黃巾軍圍攻,鄭玄兒子去解救,最后孔融沒事,鄭玄兒子反而死了! 照理說有這么一重關系在,郗慮與孔融應該交情不錯才對。偏偏有次獻帝與兩人坐一起聊天,獻帝問他們覺得對方怎么樣,孔融便借用他祖先孔子的一句話來回答:“可與適道,未可與權?!?/br> 孔子的原句是這樣的: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這是孔子認為的四種境界:共學、適道、立道、權變。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跟你一起共同學習道理的,不可以一起去干實事;可以跟你一起去干實事的,不一定可以一起把事情干成;可以跟你一起把事情干成的,不一定能權衡變通、從容應對各種變故! 再簡單點來說,就是孔融覺得郗慮在第二層,到不了第四層! 俗稱“這家伙不太行”。 郗慮聽了頓時就來氣了,當場冷笑一聲,說你老孔在北??じ梢话咽值臅r候啥事沒干成,百姓流離失所,政令根本發不出去,你難道就到了第四層?! 兩個人當著獻帝的面就吵了起來,相互揭短揭得叫人嘆為觀止。 這事曹cao還居中調停過。 至于效果怎么樣,看這信就知道了,至少郗慮沒接受調解! 孔融的話,曹cao估計也沒有,畢竟這家伙估計對他滿肚子不滿。 只是孔融乃是孔家子弟,孔子的二十世孫,在文人之中威望頗高。這些讀書人一個兩個不干正事,沒事就愛湊一起談天論地,說起話來肆無忌憚,你要是沒個好由頭就直接誅殺他們,其他人能罵到你遺臭萬年! 曹cao揉揉太陽xue,覺得腦袋又隱隱作痛。 孔文舉,不識抬舉! 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家伙也沒見做什么大事,一天到晚都不消停! 早晚有一天,他要來個殺一儆百,告訴這些家伙他沒有不殺讀書人的壞習慣。 與此同時,遠在許都的孔融從朋友那里得到了一疊新紙。 文人圈子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鄴城與許都離得不算太遠,又因為曹cao的存在而往來得十分密切,鄴城那邊出了什么新鮮事物很快便能傳到許都。 曹沖給徐干、劉楨等人提供起新紙來基本是不限量的,但凡他們提出想要贈送給哪個親朋好友,曹沖都會一口答應。 于是在曹沖蔫耷耷帶著功課搬去玄武池的同時,一刀新紙從鄴城順利抵達許都。 孔融摸著那順滑漂亮的紙張,很難相信朋友在信中所說的“成本低廉”。 這么好的紙要是成本低廉,誰還會用竹書和帛書?! 第47章 【一學就會】 孔融叫人出去一打聽,得知這紙張乃是曹cao那位曾被稱之為神童的兒子搗鼓出來的,頓時更覺不可能。 即便你小時候能稱象,十二三歲的年紀如何能造出新紙來? 必然是曹cao偏愛這個兒子,想要將這兒子的神童之名推得更高罷了。 這些新紙必然是曹cao斥重金造出來的,再對外宣稱說成本十分低廉,這樣便能大大提升兒子在讀書人心目中的地位。 至于造紙的錢從哪來,整個冀州都是曹cao說了算,擠點錢出來造個假又有何難? 欺世盜名! 冀州的錢從哪來?還不是從百姓身上搜刮!